家乡,是常挂在每一位身在异乡的人嘴上的一个词。
沈卫东的家乡——龙城,他已经离开六年多了。
对龙城的记忆虽然依旧清晰,可他却从不愿意跟人说起家乡如何美丽。
因为那个县城在他的印象里始终是灰色的,实在没什么美丽可言。
他曾经是从龙城逃离出来的,甚至曾想在“棒槌沟”跟小曼厮守一生。
可命运使然,他却又从东北那个小山沟走了出来,去了京城,后来又来到港岛。
他的人生,也算是跌宕起伏。
回想过往,草木莺飞的龙城带给他的是灰暗与苦涩,而白雪皑皑的“棒槌沟”,却是艳丽的希望。
夜晚梦里梦到的,总是银装素裹、白雪飘落的“棒槌沟”,很少会梦到风吹麦浪的龙城。
他的家乡虽然是龙城,但他却选择遗忘——因为他早已把“棒槌沟”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今天见到大盛娘,她说:“龙城是你的家乡,无论你在哪里受了多少苦、多少委屈,这都是无法改变的。”
他很不想承认,可这都是事实。
给他苦难和委屈的不是龙城,而是他的娘。
就算他娘对他再不好,可也是他的娘;龙城给他的记忆再苦涩灰暗,也还是他的家乡。
谁都说自己家乡好。
说家乡好,不是因为家乡真的好,而是源于对家乡的美好希望。
有能力了,就该想着回馈家乡,让家乡变好。
这样,等龙城人再说起自己的家乡时,就不用再言不由衷——因为家乡是真的好。
沈卫东突然有些想龙城了,他想回去看看了。
也许回去看到龙城,会发现它已添上别样的色彩。
傍晚的余晖透过落地玻璃窗洒进客厅,沈卫东跟大盛娘从下午一直聊到了傍晚。
两人的交谈,让他对家乡龙城渐渐释怀了。
晚饭的餐桌上只有沈卫东、小曼、大盛娘、郝强四个人,饭菜却很丰盛:有少盐少酱、凸显“清鲜”的清蒸石斑鱼;猛火快炒、脆嫩不柴的小炒黄牛肉;慢火细炖数小时的老火靓汤;还有“无鸡不成宴”的粤港招牌菜“白切鸡”。
小曼和大盛娘都是第一次吃粤港菜——北方菜讲究“浓郁入味”,粤港菜却清鲜、少盐,且菜式精致、分量偏少,刚入口时两人还觉得“没滋味”。
可吃上几口,就尝出了食材的嫩滑与清鲜,筷子再也停不下来了。
做饭的师傅是这处宅邸原来的厨师,手艺特别好,沈卫东把他连同宅邸里的佣人几乎全都留了下来。
偌大的宅子里没佣人确实不行,光佣人就有七八个,每月薪水不是小数目。
大盛娘知道后,说沈卫东这是过上了地主老财的日子。
沈卫东跟她解释:“阿姨,这里是港岛,佣人也是一份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咱们付他们薪水,他们为了薪水给咱们提供服务,这跟地主老财家里的长工不一样。港岛还有从菲律宾通过劳务输出过来的专职佣人呢,她们都是在自己国家受过专业培训才来港岛的,在这里大家都叫她们‘菲佣’。她们不光会说英文和粤语,还会做粤港菜呢。”
大盛娘听后,她固有的内地人观念再一次被刷新了。
吃完饭回到客厅,两人看向落地玻璃窗外的维多利亚港两岸——璀璨灯光倒映在海面,如点点繁星,星罗棋布。
“啊,太美了!东子,俺想出去,你带俺和阿姨出去看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