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和杨耀武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社员,一起领着公社领导们去了溶洞。
这两天,县里和市里的领导还会过来看溶洞。
大队部的领导班子因为这个溶洞,又开始忙碌起接待的事了。
小曼和沈卫东感冒好了,脚也消肿了,可他俩在“棒槌沟”却有些待不住了——这段时间,“棒槌沟”天天迎来送往,全是过来参观溶洞的各单位领导。
杨耀奎也来了一趟,他单独找小曼和沈卫东问起这事的详细经过。他俩没提宝藏的事,说的还是之前那套说辞。
杨耀奎怀疑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值钱东西被他俩拿走了——毕竟沈卫东之前在冰洞里找到过一箱子金银财宝。
所以他很严肃地问两人,说这事很严重,他必须问清楚,不能让俩孩子犯错。
两人坚持说什么东西都没有,还说当时找他们的人都能作证:他俩身上连个背包都没有,衣服还都是湿透的。
杨耀奎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他俩的话,临走时还嘱咐他俩别掺和溶洞的事了。
于是俩人商量着要回京城,可又想到这时候走会不会引起别人怀疑。
毕竟拿了宝藏,心里还是虚,生怕被人察觉出什么,便打消了走的念头。
该来的领导都来了,“棒槌沟”渐渐消停了,沈卫东和小曼悬着的心刚放下,就听说省里考古队又要过来。
他俩一听说这个消息,心又提了起来——省考古队过来,郑爷爷肯定会来。
小曼最清楚考古队有多专业,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引起他们怀疑。
他俩的小心脏真快承受不住了,真担心郑爷爷过来会发现这个溶洞就是“讷殷部宝藏”的藏匿地。
郑爷爷领着考古队来了。小曼在“棒槌沟”,又是发现溶洞的人,自然要加入考古勘测工作。
半个多月的考古勘测工作结束了,小曼和沈卫东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因为郑爷爷和考古队已经给出了结论:冰洞这一片区域和溶洞,是当年不肯投降努尔哈赤的“讷殷部”余孽的藏匿地。
那片坟茔地埋葬的都是贵族家奴,没有什么考古价值。他们建议,要是想把这里建成旅游景点,就将那些坟墓里的残骸挖出来,找个地方挖个大坑一起埋了就行。
“讷殷宝藏”的存在,只有小曼和沈卫东知晓。两人的心总算踏实了。
郑爷爷和省考古队走了,溶洞的事情也终于消停了。
但“棒槌沟”的社员们却不消停——领导们都走了,溶洞没人看管,现在谁都可以进去看。
早就想去溶洞一探究竟的社员们,这两天成群结队地往山里去。还有别的大队的社员,也大老远地过来看溶洞。
溶洞不怕看,可这些社员们进去看完,还要伸手去掰钟乳石,掰不下来的甚至带工具进去敲。
大队部的领导们知道有社员破坏溶洞,就用铁丝网把溶洞口围了起来,禁止外人进入。
“棒槌沟”因为发现溶洞,热热闹闹了一个多月,刚要消停,又快过年了。
今年过年,“棒槌沟”大队的社员一个个都腰包鼓鼓的。
“棒槌沟”去往公社的路上,每天都有来往置办年货的社员。
正月二十九,除夕。
杨耀奎开着县政府吉普车,拉着孙姨、孙教授和孩子回到“棒槌沟”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