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驾驭“逐星者”号,立即返回了月球“广寒宫”。
他没有片刻停歇,立刻下令:“星枢,清空一号大型制造坞,准备接收并部署新设备!”
“指令已执行。”
工程机器人迅速行动,将原本用于飞船制造的设备暂时移出,腾出了最大的空间。
林凡亲自指挥,将那座花费一万五下品灵石购得的“神工-IV型”万能合金3d打印与符文刻录一体机,以及那台专门用于大型基座刻画的“巡天阵傀”,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了制造坞的核心位置。
当这两台代表着星耀城顶尖制造工艺的精密设备启动时,整个工坊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淡淡的能量辉光流转,精密机械臂校准,内置的智能阵灵开始与“星枢”主控系统对接,无数复杂的数据流在控制光幕上飞速刷过。
“新设备对接完成,自检通过,性能参数超越原有生产线三个等级。”星枢汇报。
“很好!”林凡眼中闪过一丝振奋。他将那枚记载着《“铁幕”综合防御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方案》的加密玉简,接入主控台,“星枢,最高权限解锁,开始解析‘铁幕’系统图纸与工艺!”
“指令确认。开始解析‘铁幕’综合防御系统数据包……”
海量的信息洪流瞬间涌入“星枢”的数据库,即便是以“星枢”的算力,也足足运转了足足一刻钟,才初步完成分类与解析。
控制室的主光幕上,一个复杂、恢弘、由无数子系统构成的恒星系防御蓝图,缓缓展开。
能量护盾发生器、轨道炮台阵列、引力阱装置、深空雷场布设舰、多维相位扫描矩阵、智能火控网络……成千上万个部件,涉及材料学、能量学、空间阵法、符文刻录等数十个尖端领域,其复杂程度远超月球基地目前制造过的任何东西!
林凡看着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纸和要求苛刻到极致的工艺标准,深吸了一口凉气。这简直是在月球上徒手建造一座星际战争堡垒!
“星枢,根据我们现有的材料、设备、能源和产能,模拟计算完成整套‘铁幕’系统建造与部署所需的时间。”林凡沉声下令,心中带着一丝期盼。
“指令已接收。开始进行全系统模拟推演……计算中……计算完成。”
星枢冰冷的声音报出了一个让林凡心脏骤停的数字:
“根据当前条件(含新设备效率提升),完成‘铁幕’系统全部327个核心模块、超过11万个子部件的制造、符文刻录、组装测试以及最终在太阳系内的部署、调试、集成……预计总耗时:10年7个月3天(标准年)。”
十年?!
林凡如遭雷击,站在原地,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十年!
黯蚀兽潮的偏师前锋已经逼近到12光年!它们怎么可能给太阳系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这个时间,长得令人绝望!
“为什么需要这么久?!”林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主要原因:一、核心部件材料要求极高,部分特种灵能合金与结晶需从水星及地球矿脉中提炼,原材料采集与运输速度受限。二、超大型阵法基座刻画耗时极长,‘巡天阵傀’虽能胜任,但每个基座仍需数月时间。三、能源供应。‘铁幕’系统部分模块测试与启动需消耗巨大能量,月球基地现有能源核心无法满足并行作业要求,需分批依次进行。四、集成调试复杂,需在真实宇宙环境中进行,无法完全在工坊内模拟……”
星枢冷静地罗列着一个个冰冷的技术瓶颈。
林凡沉默了。
他明白了。不是设备不行,也不是图纸不好,而是基础积累太薄弱!
月球基地说到底,只是一个初具规模的“作坊”,或许能高效生产星槎这种“标准化工业品”,但要它去啃“铁幕”这种涉及多领域顶尖技术的“战略级项目”,其原材料供应链、能源供应、自动化程度、甚至空间场地,都存在着巨大的瓶颈。
这就好比一个手艺精湛的铁匠铺,突然接到了建造航空母舰的任务……或许能造出一些零件,但想独立完成整舰,简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