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光影年华,我与天仙 > 第311章 钓鱼台风云:首映礼上的青春风暴与薛导的眼泪

第311章 钓鱼台风云:首映礼上的青春风暴与薛导的眼泪(1 / 2)

2006年6月下旬,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一片喧嚣与星光中落下帷幕。各大奖项尘埃落定,金爵奖杯花落海外佳作,华语电影虽有入围,但未能斩获最高荣誉。水晶影业此次并未携参赛作品亮相,但其身影并未缺席这场影坛盛会。

在电影节同期举办的“中国动画产业高峰论坛”上,水晶影业旗下的“天工映画”特效与动画部门,低调而高效地展开了一场人才“狩猎”。动画导演刘伟亲自带队,与来自全国各大美院、动画公司乃至独立工作室的创作者们深入交流。

论坛间隙的咖啡厅里,刘伟正与一位刚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离职的资深原画师交谈甚欢。

“张老师,您参与过《宝莲灯》的创作,那份对传统美学的把握和叙事节奏的控制,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刘伟言辞恳切,

“水晶影业在真人电影特效上投入很大,但动画长片是我们的下一个战略重点。我们希望能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能面向全球市场的作品,需要像您这样有经验、有想法的人才。”

张明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兴趣:“刘导,不瞒您说,上影厂改制后,很多项目都……有点停滞。我确实想换个环境,做些更有挑战性、更能表达自我的东西。

水晶影业的平台和资源,还有汪导对工业化的追求,我都有关注。只是……动画长片周期长,投入大,风险也高,水晶真的有决心?”

“决心不是问题。”刘伟笑了笑,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几张概念图,“汪董对动画电影非常重视,将其视为中国电影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已经在筹备第一部原创动画长片,暂定名《大圣归来》。不是低幼向,是面向全年龄段的史诗冒险故事。核心团队已经搭建,现在急需像您这样的中坚力量加入,一起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屏幕上,线条凌厉、充满力量感的孙悟空形象,以及融合了敦煌壁画元素的水墨背景,瞬间抓住了张明的眼球。他仔细看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显然心动了。

“还有,”刘伟补充道,“我们计划在青岛特效基地旁边,单独划出一个动画制作中心,配备最先进的渲染农场和动作捕捉设备。技术不是壁垒,人才才是核心。张老师,加入我们,一起打造属于中国的‘皮克斯’梦想?”

张明深吸一口气,终于点头:“好!刘导,我愿意试试!”

类似的场景在论坛期间多次上演。刘伟和他的团队凭借水晶影业的雄厚实力、清晰的产业规划以及对动画艺术的尊重,成功吸引了一批怀揣梦想、渴望突破的动画人才。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水晶影业未来在动画领域的布局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2006年6月3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初夏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草坪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青草、鲜花和高级香水的混合气息。不同于电影节红毯的喧嚣浮华,这里的气氛更显庄重典雅,却又因一群青春洋溢的面孔而平添了几分生动。

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宴会厅外,巨大的红色背景板格外醒目——《那年,风过洱海》全球首映礼暨新闻发布会。

背景板上,洱海的湛蓝与苍山的翠绿交织,汪言饰演的陈墨骑着自行车载着刘艺菲饰演的苏清浅,在环海路上飞驰,笑容灿烂,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上百家媒体的记者早已架好长枪短炮,在红毯两侧严阵以待。闪光灯不时亮起,捕捉着提前到场的嘉宾和工作人员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的氛围。

水晶影业出品,薛晓路导演处女作,汪言、刘艺菲首次情侣档主演,青春怀旧题材……每一个标签都足以吸引眼球。

更何况,这是汪言继《飓风营救》之后,首次回归演员领域,还是和刘艺菲一起演情侣!媒体们憋足了劲,准备了一箩筐的问题。

上午十一点整,主创团队在制片人宁致远的带领下,从休息室鱼贯而出,踏上通往主会场的红毯。

没有华丽的晚礼服,没有夸张的珠宝首饰。所有人都默契地选择了简约清爽的夏日装扮,完美契合了影片的青春主题。

汪言一身浅蓝色条纹衬衫,搭配卡其色休闲裤,清爽利落,少了平日的导演气场,多了几分邻家学长的亲和力。

刘艺菲则是一身米白色棉麻质地的连衣裙,裙摆绣着淡雅的蓝色小花,长发松松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脸上只化了淡妆,清新得如同晨露中的百合。她挽着汪言的胳膊,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眼神清澈明亮。

导演薛晓路走在汪言和刘艺菲身后,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藏青色连衣裙,气质温婉知性,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但仔细观察,能发现她眼底深处的一丝紧张和期待。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首映礼,意义非凡。

朱雅文、罗进、芦芳生等男生也都是t恤、衬衫、牛仔裤的标准配置,周扬、马竞等女生也穿着简洁的连衣裙或t恤短裙。整个主创团队站在一起,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校园气息,与电影的主题完美契合。

“哇!茜茜今天好清纯!像高中生!”

“汪导这身打扮,差点没认出来!好嫩!”

“这阵容站一起,就是青春本身啊!”

闪光灯疯狂闪烁,快门声咔嚓咔嚓响成一片。记者们热情地呼喊着,气氛瞬间被点燃。

刘艺菲配合着摄影师的要求,或浅笑,或微微侧身,动作自然流畅。汪言则显得沉稳许多,只是偶尔点头示意,目光更多时候落在薛晓路身上,带着一种无声的支持。

薛晓路感受到汪言的目光,心中安定不少,脸上的笑容也愈发自然。

进入芳菲苑宴会厅,主创团队在主席台落座。汪言和刘艺菲坐在中间,薛晓路坐在汪言旁边,宁致远和其他几位主演分坐两侧。

发布会正式开始。主持人简短开场后,将话语权交给了媒体。第一个问题,不出意外地抛向了导演薛晓路。

“薛导您好!我是《中国电影报道》的记者。”

一位女记者站起身,问题直接而犀利,“《那年,风过洱海》是您的导演处女作,就获得了水晶影业这样顶级制作公司的全力支持,并且由汪言导演和刘艺菲小姐这两位重量级演员担纲主演。

请问您在执导过程中,是否感到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面对汪导这样一位奥斯卡级别的导演,当他同时又是您的男主角时,这种压力是否倍增?”

问题直指核心,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薛晓路身上。

她坦诚地说:“首先,作为新人导演,第一次执导长片,压力本身就很大。其次,这部电影承载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期待,水晶影业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汪导和艺菲在拍摄期间也推掉了其他重要工作,全身心投入。我深知责任重大,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身边的汪言和刘艺菲,语气真诚:“至于汪导……说实话,压力最大的可能不是我,而是出品方和两位主演。”

台下响起一阵轻笑。薛晓路也笑了:“大家都知道,汪导在片场是出了名的严格和专注。但在这部戏里,他完全把自己放在了演员的位置上。

他非常尊重导演的权威,从不越界干涉导演工作。他会和我讨论角色,提出他的理解和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他完全交给了我。这种专业和信任,反而让我压力更大——我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她看向汪言:“所以,与其说我有压力,不如说我很幸运。有汪导这样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度配合的演员,有艺菲这样天赋与努力兼具的女主角,还有一群充满活力和才华的年轻演员,是他们共同成就了这部电影,也让我这个新人导演能够相对顺利地完成工作。”

薛晓路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压力,又巧妙地将功劳归于团队,尤其是突出了汪言作为演员的配合与专业,赢得了台下记者们赞许的点头。

这时,汪言拿起话筒,自然地接过话头:“薛导太谦虚了。”他看向薛晓路,眼神带着由衷的赞许,“说实话,在片场,我才是压力最大的那个。”

他话锋一转,又带上了点自嘲的幽默:“所以我的压力是啥呢?就是怕我这个‘业余演员’拖后腿啊!万一我演砸了,把陈墨这个角色演得不像样,薛导这第一部电影口碑受影响,那我可真是罪过大了!”

他摊了摊手,一脸“后果很严重”的表情:“到时候,我最多就是灰溜溜地回去继续当我的导演,就怕连累薛导以后没人敢找她拍戏了!那我可担待不起啊!”

汪言这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既捧了薛晓路,又巧妙地化解了“导演演员”身份转换可能带来的尴尬,还带着点自嘲的幽默感,瞬间活跃了现场气氛,掌声和笑声同时响起。

“哈哈哈!”现场笑声更大。

汪言收起玩笑,语气认真起来:“薛导虽然是第一次执导长片,但她有着深厚的编剧功底和对青春题材的独到理解。在片场,她是一位非常专业、非常有掌控力的导演。她对剧本的把握、对演员的调度、对整体风格的掌控,都让我非常佩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至于我……在《那年,风过洱海》的片场,我只有一个身份——演员陈墨。导演是薛导,我无条件服从她的指挥。这是对导演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作品负责的态度。”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高度肯定了薛晓路的能力,又表明了自己作为演员的谦逊态度,更传递出水晶影业尊重导演创作权的理念。薛晓路在一旁听着,眼眶微微有些发热,心中充满了感激。

笑声稍歇,有记者立刻将问题抛向刘艺菲:“艺菲你好!我是《南都娱乐周刊》的记者。刚才薛导和汪导都提到了拍摄过程,我们也知道你在片中饰演的苏清浅和陈墨有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恋情。

能分享一下拍摄过程中,你觉得最具挑战性或者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什么吗?”

刘艺菲拿起话筒,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声音清脆:“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很多,洱海边骑车,苍山上看星星,还有毕业前那个夕阳下的告别……都很难忘。不过要说最具挑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