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大银幕亮起,郭涛饰演的包世宏那口地道的重庆话响起,伴随着一块从天而降的“翡翠”引发的连锁反应,多线叙事如同精巧的齿轮般开始咬合运转时,观众席上的笑声就再也没停过。
“哈哈哈!黄渤钻下水道!‘牌子,班尼路!’
“我靠!徐峥这奸商太损了!‘顶你个肺!’
“道哥!‘你侮辱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智商!’
“黑皮!‘费那事干嘛,直接抢不就完了!’
密集的笑点,接地气的方言,荒诞却又带着生活气息的情节,还有那一群演技在线、形象各异的“恶人”……观众们看得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
这跟他们看过的任何一部国产喜剧都不一样!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尴尬说教,就是纯粹的、酣畅淋漓的快乐!
散场时,几乎每个观众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笑容,不少人立刻掏出手机给朋友发短信:“快去看《疯狂的石头》!笑死我了!年度最佳喜剧!”
“比《神话》好看一百倍!太t解压了!”
“全员恶人,名不虚传!宁浩牛逼!”
口碑,如同野火般在民间疯狂蔓延。第一批观众成了最卖力的“自来水”,呼朋唤友,拖家带口。论坛上,关于《石头》的讨论帖瞬间盖过了《神话》的风头。
“《石头》观影报告:笑到腹肌抽筋!强烈推荐!”
“细数《石头》十大爆笑名场面!”
“宁浩是谁?这导演太有才了!多线叙事玩得飞起!”
“黄渤、郭涛、徐峥……这帮人太会演了!全是戏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话》。首周的火爆过后,观众的新鲜感迅速消退。穿越千年的爱情故事略显老套,打戏虽然精彩但缺乏新意,金喜善的表演也稍显僵硬。
更重要的是,在《石头》这种贴近生活、笑点密集的喜剧冲击下,《神话》的“大片”光环迅速黯淡。
水晶院线数据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国票房数据。“刘总,《石头》上座率持续飙升!黄金场次几乎全满!观众要求加场的呼声很高!”数据员兴奋地汇报。
刘小丽看着屏幕上《石头》那如同坐了火箭般蹿升的票房曲线,以及《神话》那明显开始下滑的线条,果断下令:“通知全国所有水晶影院,立刻调整排片!《疯狂的石头》黄金场次排片率提升到45%!《神话》……降到30%!”“是!”
市场是最无情的裁判。首周,《疯狂的石头》凭借超强口碑和精准的排片策略,票房狂飙至6028万人民币!而《神话》的次周票房,如同被腰斩般,直接跌到了2100万出头!
《神话》的发行方保利博纳,于东的办公室。“啪!”一份新鲜出炉的票房周报被狠狠摔在桌上。“6028万?!这他妈怎么可能?!”
于东脸色铁青,对着手下咆哮,“一个投资不到五百万的破喜剧!一群听都没听过的演员!一个看着像土匪的导演!凭什么?!凭什么压过我们的大制作?!”
手下噤若寒蝉,不敢吱声。于东烦躁地扯了扯领带,看着报表上《石头》那刺眼的数字,又想到成龙大哥那边可能的不满,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他抓起电话,拨通了宣发负责人的号码,声音阴沉:“给我查!水晶是不是在排片上做了手脚?还有,网上那些好评是不是他们买的水军?!”然而,市场反馈和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岂是“做手脚”能解释的?
窗外的北京城,秋意正浓。国庆档的票房大战硝烟渐散,《疯狂的石头》以黑马之姿完成了对《神话》的逆袭,宁浩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彻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