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砚立刻抱住苏晚的脖子,把小脸埋在她颈窝:“宝宝不想妈妈离开。”
苏晚轻轻拍着他的背,心里软软的。她想起八年前那个夏天,她背着画夹离开北方,林砚站在站台上,眼里的不舍像蝉鸣一样,密密麻麻地缠绕着。那时的她不知道,有些分离,是为了更长久的相聚;有些等待,会像蝉一样,在时光里熬出清亮的歌。
画廊的那个女孩考上了外地的美术学院,临走前来看思砚,送了他一套小小的水彩笔。“以后要画出更漂亮的画呀。”女孩笑着揉思砚的头发,“等姐姐放假回来,要检查作业的。”
思砚举起刚画的蝉,认真地说:“姐姐看,宝宝画的!”
女孩看着画纸上色彩鲜亮的蝉,眼睛亮了:“比姐姐小时候画的好多了,有灵气。”
苏晚看着他们,突然觉得,有些东西真的会传递。当年她教女孩画画时,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画面——被帮助过的孩子,长成了能给更小的孩子带来力量的人。就像蝉鸣,一代传一代,在每个夏天里,都唱着同样热烈的歌。
大暑那天,天气热得像个蒸笼。林砚在院子里搭了个小遮阳棚,思砚的小画桌就摆在棚下。小家伙穿着小背心,手里拿着新水彩笔,在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蝉。阳光透过遮阳棚的缝隙照下来,在画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蝉翅上的纹路。
“宝宝画的蝉,怎么有粉色的?”苏晚凑过去看,忍不住笑了。
“因为宝宝喜欢粉色。”思砚理直气壮地说,又蘸了点黄色,“给蝉穿花衣服!”
林砚端来切好的西瓜,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笑:“我们思砚画的蝉,是世界上最特别的蝉。”
思砚立刻举着画纸跑过去,让林砚在上面签名。林砚接过笔,在角落写下“林思砚三岁作”,又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思砚满意地把画纸晾在绳子上,和苏晚画的绿荫图挂在一起,像幅热闹的夏日合辑。
傍晚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吹散了些许暑气。思砚躺在林砚怀里,听着树上的蝉鸣,很快就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支粉色的水彩笔。苏晚靠在他们身边,看着天边渐渐沉落的夕阳,心里格外安宁。
“你说,等思砚长大了,会不会记得这个夏天?”她轻声问。
“会的。”林砚的声音很轻,“就像我们记得自己的夏天一样。”
记得蝉鸣里的约定,记得绿荫下的等待,记得身边人的温度。这些藏在夏天里的细碎瞬间,会像蝉蜕一样,被时光小心地收藏,成为往后岁月里,最珍贵的念想。
蝉鸣还在继续,和着远处的蛙声,在夏夜里谱成一首悠长的歌。而歌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关于成长,关于陪伴,关于每个平凡日子里,都藏着的、被蝉鸣浸润过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