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本心即可 > 第19章 主动出击

第19章 主动出击(1 / 2)

第19章:主动出击

夜色如墨,将青山镇温柔地包裹。赵家小院的堂屋内,一盏油灯驱散了角落的昏暗,将围桌而坐的四张面孔映照得明暗不定。空气凝重,仿佛能拧出水来,先前被动接招的憋闷与得知真相后的震撼交织在一起,沉淀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萧少峰的手指骨节分明,轻轻点在粗糙的木桌桌面上,那里用茶水画出了一幅简易的青山镇布局图。“云遮半的目标已然明确,她所求的,绝非简单的权柄复仇,而是囊括玄门、药王谷、乃至前朝龙气与魔教异力的聚合。我们四人,在她眼中,不过是达成野心的钥匙与祭品。”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半分波澜,却像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每个人心中荡开涟漪。

韩书澜,或者说,终于卸下“阿澜”伪装的韩书澜,接口道:“不错。‘九幽大阵’绝非寻常邪阵,此阵以生灵之气为引,地脉阴气为基,一旦彻底运转,不仅青山镇将化为死域,其汇聚的庞大能量,足以撕裂某种古老的封印,或者开启通往禁忌之地的路径。云遮半派淡雅诗前来,一是确认少峰和我的存在,二来,恐怕也是在为阵法布置做最后的勘察。”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带着玄门圣女特有的冷静与洞见。灯光下,她洗净易容后的真容清丽依旧,眉眼间却多了几分历经生死后的坚韧与沉稳,那双眸子看向萧少峰时,终于不再需要掩饰深埋的情感,眼波流转间,是失而复得的庆幸与共同面对的决心。

江怀柔轻轻吸了口气,素白的手指交握在一起,声音依旧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镇上的乡亲们是无辜的,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她看向赵青山,后者感受到她的目光,伸出宽厚的手掌,覆盖在她微凉的手背上,传递着无言的支持。

赵青山虎目圆睁,压抑着怒火:“直娘贼!躲在暗处耍阴招,算计到这个地步!老萧,书澜妹子,你们说,该怎么干?我赵青山别的没有,一把子力气,还有在军中练就的硬功夫,绝不含糊!”

萧少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三人,最终与韩书澜的视线交汇,默契已在其中。“故而,守势已不可取。敌暗我明,拖延只会令其布局更趋完善,力量更为凝聚。唯有主动出击,打乱其步骤,剪除其羽翼,方能争得一线生机。”

他指尖在茶水地图上移动,落向镇中几处区域:“淡雅诗在此盘桓多日,以其伪装之能,必已布下眼线网络。这些眼线,既是她的耳目,也可能成为‘九幽大阵’初期汲取生机的节点,或是未来引导邪气入镇的坐标。第一步,便是拔除这些钉子,断其触角,令其变成聋子、瞎子。”

“如何拔除?”赵青山追问,“镇上人员混杂,若逐个排查,动静太大,容易打草惊蛇。”

韩书澜唇角微扬,露出一丝清浅却自信的笑意:“青山兄所言极是。故而,我们不能查,要让她自己将人送出来。”她顿了顿,看向萧少峰,“少峰,你曾执掌暗卫,对情报网络运作乃至反制之道,应是最为精通。”

萧少峰并不否认,接口道:“此类眼线,多为单线联系,层级分明。淡雅诗为核心,她之下,应有数名骨干,负责传递消息、统筹行动。骨干之下,方是散布各处的普通眼线。欲要连根拔起,需先锁定骨干。”

他看向江怀柔:“怀柔姑娘,你医术超群,仁心之名广播,平日与镇上来往最多,三教九流,皆有接触。可能回忆起,近来镇上有无出现行为异常之人?例如,突然活跃于市井,打探消息尤为积极;或看似寻常,却总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出现;又或是,经济状况莫名改善,与自身身份不符者?”

江怀柔凝神细思,柳眉微蹙,片刻后,眼睛一亮:“经你一提,倒真有几人可疑。东街的王婆,往日里虽也爱嚼舌根,但这半月来,尤为热衷打听各家各户的隐私,尤其是关于新来镇上的陌生面孔。还有西市那个卖炊饼的武大,近来收摊后,常往镇外的土地庙方向去,说是祭拜,但频率过高。另外…码头负责记账的孙先生,前些天突然阔绰起来,竟给他那傻儿子买了块不错的玉佩。”

萧少峰点头:“此三人,极有可能便是骨干,或至少是重要环节。王婆负责信息收集,武大负责对外联络,孙先生…可能涉及银钱往来,或者利用码头之便,传递物资。”

赵青山摩拳擦掌:“既已锁定,不若我今夜便去将他们擒来,分开审问,不怕他们不招!”

韩书澜却摇头:“青山兄,不可。如此硬来,若他们宁死不招,或者其中有死士,我们反而断了线索。即便问出些什么,也势必惊动淡雅诗,她若蛰伏起来,或狗急跳墙,于我们更为不利。”

“书澜之意是?”萧少峰看向她,眼中带着询问,更有一丝鼓励。

韩书澜眸光闪动,智珠在握:“我们不妨…制造一个她无法拒绝的‘机会’,让她主动调动这些眼线,从而使其暴露,并自乱阵脚。”她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计划并不复杂,却充分利用了对手的心理和己方的优势。核心在于,制造一个关于“前朝秘宝”或“玄门遗刻”的虚假消息,并通过看似偶然的方式,让淡雅诗确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与紧迫性。为了验证或争夺这份“重宝”,她必然要动用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眼线力量进行核实、监视乃至抢夺。

“消息的源头,需看似无意,却又能精准传递到淡雅诗耳中。”韩书澜看向江怀柔,“怀柔姐,此事需你相助。”

江怀柔立刻领会:“我明日照常去义诊,可以‘无意’中对相熟的病患提及,前几日在西山采药时,似乎看到有异光闪烁,像是古墓磷火,又似宝石反光,位置…就在那处传闻有前朝贵族葬身的野狐岭。”

赵青山补充道:“我明日进山砍柴,可以‘恰好’路过野狐岭附近,再‘恰好’被少数人看到我扛着一件用布包裹、形状古怪、似刀非刀、似剑非剑的长条物件回来,神色‘凝重’。”

萧少峰沉吟道:“光是如此,恐还不够。淡雅诗生性多疑,需有更直接的‘证据’。书澜,你可否制作一些带有微弱能量波动,看似古老,实则无害的符石或玉片?”

韩书澜微笑:“易如反掌。我随身带有几块空白玉胚,稍加刻画,仿造些残破的古符文,再注入一丝极易消散的清气,使其看起来像是年代久远、灵力即将散尽的古物。”

“妙极!”萧少峰抚掌,“我会在‘恰当’的时机,于镇外无人处,‘偶然’遗落一两片这样的玉片,并制造些许打斗或匆忙离去的痕迹。多重线索叠加,由不得她不信。”

分工就此明确。韩书澜负责制作“古物”,江怀柔与赵青山负责散布流言并扮演各自的角色,而萧少峰则负责最后的“证据”布置,以及全程的暗中监控与策应。

计议已定,油灯的火苗也恰好在此时轻轻跳跃了一下,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波。

接下来的两日,青山镇表面依旧平静,暗地里,却有一股无形的暗流开始涌动。

江怀柔在义诊时,对着一位常年咳嗽、家境尚可的老丈开药方,状似无意地叹息:“老丈,您这病需静养。昨日我去西山野狐岭采一味药,那地方倒是清静,就是傍晚时看到岭上忽有青光一闪,怪吓人的,像是古书里说的鬼火,您可千万别去那边。”

老丈咳着,混浊的眼睛眨了眨:“野狐岭啊…听说早年埋过贵人,有点邪乎,不去,不去。”

这话,顺着其他等候看病的乡邻,悄然传开。

同日,赵青山扛着一大捆柴火从西山回来,途径镇口茶摊,放下柴火歇脚,大口灌着凉茶。那捆柴火外面,隐约露出一角用旧布包裹的长条状物体,形状奇特。有相熟的多民好奇问起,赵青山只是摆摆手,含糊道:“山里捡的个铁疙瘩,不晓得是啥,看着有些年头了。”随即像是意识到失言,立刻闭口,扛起柴火匆匆回家。他那凝重的脸色和匆忙的背影,落在某些有心人眼里,自是别有一番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