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七绝·问道】
朔风卷着碎雪,打在青灰色的山道石阶上,溅起细碎的冰碴。艾言知拢了拢身上那件半旧的素色棉袍,呵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雾团,又被风迅速吹散。身后,白槿言扶着脸色仍有些苍白的茹梦,叶安明与永安则分持刀剑,警惕地扫视着两侧愈发陡峭的山壁。
“这七绝山,竟比传闻中更显肃杀。”茹梦吸了吸鼻子,声音里带着几分怯意,“白姐姐,你说那孤独掌门,真会见我们吗?”
白槿言目光落在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巅,那里隐约可见飞檐翘角,想必便是七绝门总坛所在。她轻轻拍了拍茹梦的手背:“七绝门虽号称不染尘俗,却非全然不通情理。我们既为求助而来,诚心自会打动掌门。只是……”她顿了顿,眸色沉了沉,“此地规矩森严,入山后切记谨言慎行,莫要触了忌讳。”
艾言知闻言,脚步微顿。自煞风派那夜突袭后,他们便如惊弓之鸟,一路向西奔逃。厉寒锋的人马如同附骨之蛆,数次在险地设伏,若非叶安明与永安拼死相护,又得“听”两次暗中提点路径,恐怕早已殒命。可这般逃下去终非长久之计,白槿言提出求助七绝门时,艾言知虽觉希望渺茫,却也明白这已是眼下最可行的路。
“听说孤独在峰前辈是百年难遇的剑道宗师,”艾言知望着石阶尽头那道若隐若现的山门,轻声道,“他若肯出手,或至少允我们暂避,便是天大的恩情了。”
话音未落,前方突然传来“吱呀”一声轻响。原本空无一人的山道转角处,不知何时立着两名身着月白劲装的青年弟子,腰间佩剑样式古朴,剑穗上系着一枚小小的玉牌,牌上刻着“七绝”二字。两人皆是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如剑锋,扫过来时竟带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来者何人?擅闯七绝圣地,可知罪?”左侧弟子声如金石相击,语气中满是戒备。
叶安明上前一步,拱手沉声道:“在下叶安明,护送艾姑娘一行,特来求见孤独掌门,有要事相商,绝无冒犯之意。”
右侧弟子冷哼一声,目光掠过艾言知等人,最终定格在白槿言身上,眉头微蹙:“七绝门从不接待来历不明之人。看你们行色匆匆,似有追兵,莫不是惹了江湖祸事,想往我七绝门避祸?”
茹梦性子急,忍不住开口:“我们才不是惹祸!是有人要杀我们……”
“茹梦。”白槿言轻声喝止,上前一步,对着两名弟子敛衽一礼,“我家姑娘确有难处,此事或与江湖大义相关。烦请二位通报掌门,就说……故人之后,求见一面。”她说话时,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在袖摆下极快地做了个奇特的手势。
那两名弟子脸色微变,对视一眼,显然认出了这个手势。左侧弟子神色稍缓:“掌门正在闭关,不见外客。但念在你等远道而来,可先随我去山下设的迎客坪等候。至于能否见到掌门,还需看你们的造化。”
说罢,两人侧身让开道路,转身在前引路。艾言知松了口气,与白槿言交换了一个眼神,见她微微点头,便知这手势起了作用。只是不知,白槿言口中的“故人”,究竟指的是谁。
沿着石阶再往上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山道渐宽,云雾也淡了些。眼前忽然开阔,出现一片依山而建的青石坪,坪边立着数间朴素的木屋,屋前有弟子正在清扫积雪。迎客坪尽头,是一道高耸的石拱门,门上刻着“七绝”二字,笔力苍劲,隐隐有剑气纵横之感。
“你们便在此等候吧。”引路的弟子停下脚步,“每日辰时,会有师兄前来询问。若掌门愿意见你们,自会传召。”说罢,便转身离去,石拱门前的守卫也随之关上了门,将内外隔绝开来。
木屋虽简陋,却干净暖和。一名负责接待的小弟子送来热茶与干粮,便再无人打扰。艾言知坐在窗边,望着门外飘飞的雪花,心中思绪万千。年永临在边关如何了?京中权相是否又在作祟?煞风派的人会不会追上山来?
“姑娘不必忧心。”白槿言递过一杯热茶,“七绝山地势险峻,机关重重,寻常人根本闯不进来。煞风派虽狠,却还没胆子与七绝门为敌。”
叶安明接口道:“属下已在迎客坪四周查看过,守卫虽不多,但个个气息沉稳,显然都是内家好手。此处确实安全。”
茹梦啃着干粮,含糊道:“就是不知道要等多久。这山上连只鸟都少见,闷都要闷死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灰袍、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腰间未佩剑,双手负在身后,眼神平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锐利。
“在下是迎客坪的管事,姓秦。”男子拱手道,“听闻你们求见掌门?”
艾言知起身还礼:“正是。晚辈艾言知,有事求见孤独掌门,望秦管事成全。”
秦管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又扫过白槿言等人,缓缓道:“掌门闭关前有令,凡求见者,需过三关。若能过关,方可入内山见他。不知你们,敢不敢试试?”
艾言知一怔:“不知是哪三关?”
“第一关,问心。”秦管事指向木屋角落的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个青铜香炉,炉边有三炷香,“你们之中,需有一人,在香炉前静坐三个时辰,焚香自省。期间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可动,不可言。若心有杂念,香灭则算失败。”
茹梦咋舌:“三个时辰不动不说?这也太难了吧!”
叶安明皱眉:“若是有人故意打扰呢?”
秦管事淡淡道:“心不动,则外物不能扰。这便是问心的意义。”
艾言知沉思片刻,道:“我来试试。”
“姑娘不可!”白槿言急道,“您身子弱,三个时辰静坐不动,怕是吃不消。”
“无妨。”艾言知摇头,“此事因我而起,理当由我来。”她走到桌前,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然后盘膝坐下,闭上眼睛,开始静坐。
众人屏息凝神,不敢出声打扰。时间一点点过去,屋内静得只能听到窗外的风声与香炉中香灰落下的轻响。一个时辰过去,艾言知身形未动,呼吸平稳,仿佛真的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两个时辰过去,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隐约有兵器交击之声。茹梦忍不住想站起来,却被白槿言按住。叶安明与永安握紧了兵器,警惕地盯着门口,却见秦管事始终站在一旁,神色平静,显然早有预料。
艾言知睫毛微颤,显然也听到了动静,但她终究没有睁眼,只是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继续静坐。
到第三个时辰将尽时,香炉中的最后一炷香也即将燃尽。就在此时,一只通体乌黑的毒蛇不知从何处钻了进来,吐着信子,朝艾言知脚边游去。茹梦吓得捂住了嘴,叶安明正要拔刀,却被秦管事一个眼神制止。
那毒蛇离艾言知不过尺许,眼看就要咬下去。艾言知却像是毫无察觉,依旧闭目静坐。就在蛇头即将触碰到她衣袍的瞬间,她忽然轻轻吐出一口气,那气息看似微弱,却带着一股奇特的力道,吹在蛇头上。毒蛇似是受了惊吓,猛地缩了回去,转身飞快地溜走了。
最后一点香灰落下,三炷香恰好燃尽。艾言知缓缓睁开眼,眸中清明澄澈,不见丝毫慌乱。
秦管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第一关,过了。”
众人松了口气,茹梦连忙上前扶住艾言知:“姑娘,你吓死我了!”
艾言知微微一笑:“只是些小伎俩罢了。”她心中清楚,那喧哗与毒蛇,都是秦管事用来考验她的手段。所谓问心,便是考验能否在困境与诱惑面前,坚守本心。
秦管事道:“第二关,问智。”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放在桌上,“这竹简上刻着一首诗,你们需在明日天亮前,解出其中深意。若解不出,便请下山吧。”
说罢,他展开竹简。只见上面刻着几行古朴的篆字,字体拗口,晦涩难懂。白槿言识得篆字,轻声念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剑非剑,道非道。守一则明,逐二则迷。’”
念罢,她眉头紧锁:“这似是道家箴言,却又夹杂着剑道之理,难解。”
艾言知看着竹简上的字,忽然想起现代读过的一些哲学书籍,若有所思:“‘守一则明,逐二则迷’……会不会是说,无论练剑还是为人,都该坚守一个根本,若是贪多求杂,反而会迷失方向?”
秦管事不置可否,只是道:“明日天亮,我来听你们的答案。”说罢,便转身离开了。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围着竹简反复琢磨。叶安明与永安是武人,对此类文句一窍不通,只能在一旁焦急。茹梦也帮不上忙,唯有艾言知与白槿言细细推敲。
“‘剑非剑,道非道’,”白槿言沉吟道,“或许是说,剑只是工具,真正的剑道,在于心而非形?”
艾言知点头:“我也这么觉得。就像……就像治理国家,不在于用什么方法,而在于是否以民为本。形式不重要,根本才重要。”她忽然想到现代的一些管理理念,虽与此时情境不同,却有相通之处。
两人越想越觉得有理,最终将答案归纳整理,写在纸上。
次日天亮,秦管事准时到来。看过他们写下的答案,他沉默片刻,道:“第二关,也过了。”
众人精神一振,看来这答案是对的。
秦管事继续道:“第三关,问勇。”他指向石拱门的方向,“穿过那道石门,沿山道直上,山顶有一座试剑台。台上放着一柄剑,你们需有一人,在日落前将剑取来。但要记住,山道上布满机关,还有门中弟子守关,能否通过,全看你们的勇气与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