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宫中看似平静,但初静却能感觉到,一股暴风雨正在悄然酝酿。惠妃那边没有任何动静,刘才人也没有再来催促初静答复。
然而,就在初静以为事情暂时平息的时候,宫中突然传出了一些不利于她的流言。有人说她心机深沉,为了上位不择手段;有人说她攀附权贵,与某位皇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些流言迅速在宫中传开,初静身边的宫女太监们看她的眼神也变得异样起来。就连一些原本与她交好的低位妃嫔,也开始对她避而远之。
碧儿气愤地说:“姑姑,这肯定是惠妃和刘才人搞的鬼。她们这是想毁了您的名声。”
初静面色凝重,说道:“我早料到她们不会善罢甘休,只是没想到,她们这么快就动手了。”
碧儿着急地说:“姑姑,咱们得想办法澄清这些流言啊。不然,传到皇上和皇后面前,可就麻烦了。”
初静沉思片刻,说道:“现在澄清,只会越描越黑。我们先按兵不动,看看她们下一步要做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进来,说道:“尘却姑姑,不好了,皇后娘娘传您去凤仪宫。”
初静心中一沉,她知道,这恐怕是流言已经引起了皇后的注意。她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碧儿说:“你在这儿等我,我去去就回。”
初静跟着小太监来到凤仪宫,刚一进门,便看到皇后端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惠妃和刘才人站在一旁,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神色。
初静心中明白,自己这是被人算计了。她福了福身,说道:“臣妾尘却初静,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冷冷地看着初静,说道:“尘却初静,你可知罪?”
初静心中疑惑,问道:“臣妾不知何罪之有,请皇后娘娘明示。”
皇后怒喝道:“你还敢狡辩!宫中如今流言四起,说你心机深沉,攀附权贵,与皇子有不轨之举。这些传言,可是真的?”
初静心中一惊,连忙说道:“皇后娘娘明鉴,这些都是有人恶意造谣,臣妾绝无此事。”
惠妃在一旁说道:“皇后娘娘,臣妾也觉得此事蹊跷。但这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若是不查清楚,恐怕会影响宫中的安宁。”
刘才人也附和道:“是啊,皇后娘娘。这尘却初静平日里看似低调,没想到竟是这般心机深沉之人。”
初静心中气愤,说道:“惠妃娘娘,刘才人,你们为何要如此陷害我?”
惠妃冷笑一声,说道:“尘却初静,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本宫何时陷害你了?”
皇后说道:“此事关乎皇家颜面,本宫定会彻查。尘却初静,你先回住处,等候发落。”
初静心中无奈,只得福了福身,退出了凤仪宫。
回到住处,碧儿看到初静脸色不好,急忙问道:“姑姑,皇后娘娘怎么说?”
初静将凤仪宫的事情告诉了碧儿,碧儿气愤地说:“这惠妃和刘才人太过分了,明明是她们在搬弄是非,却反过来诬陷姑姑。”
初静说道:“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我们得想办法找出证据,证明我的清白。”
碧儿担忧地说:“姑姑,这证据哪有那么好找啊。她们肯定早就准备好了,不会留下把柄的。”
初静沉思片刻,说道:“总会有办法的。她们既然想陷害我,就一定会露出破绽。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观察,找到这个破绽。”
接下来的几天,初静和碧儿四处打听消息,试图找出流言的源头。然而,一切似乎都被人刻意掩盖了,她们毫无头绪。
就在初静感到有些绝望的时候,碧儿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她对初静说:“姑姑,我记得那天刘才人身边的翠玉来请您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她袖口有一块紫色的布料,好像是惠妃宫中的布料。”
初静心中一动,说道:“你确定吗?”
碧儿点头道:“我确定。当时我就觉得奇怪,翠玉怎么会有惠妃宫中的布料。”
初静思索片刻,说道:“这或许是个突破口。你想办法去打听一下,惠妃宫中最近有没有丢失紫色布料。”
碧儿领命而去。
过了几天,碧儿回来告诉初静,惠妃宫中确实丢失了一批紫色布料,而且丢失的时间正好是流言开始传播的前几天。
初静心中大喜,说道:“看来,这流言与惠妃和刘才人脱不了干系。我们还需要找到更多的证据,才能彻底扳倒她们。”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初静和碧儿对视一眼,急忙走出房门查看。
只见一群太监宫女正押着一名宫女走过,那宫女正是惠妃宫中的。初静心中疑惑,拦住一名太监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那太监说道:“尘却姑姑,这宫女偷了宫中的财物,被发现了。皇后娘娘正让人审问呢。”
初静心中一动,她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她对碧儿说:“你去打听一下,这宫女到底犯了什么事,审问的结果如何。”
碧儿匆匆离去。
过了一会儿,碧儿回来告诉初静,那宫女不仅偷了财物,还牵扯到一些其他事情。据说,她曾与刘才人身边的翠玉有过接触,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初静心中大喜,她觉得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然而,就在她准备进一步调查的时候,宫中突然传来消息,那名宫女在审问过程中突然暴毙身亡。
初静心中一惊,她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搞鬼,想要销毁证据。那么,接下来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她能否成功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揭开惠妃和刘才人背后的阴谋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