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121章 五大藩王受命

第121章 五大藩王受命(2 / 2)

朱常浩性格较为刚毅,出列拱手,声音洪亮:“臣在!”

“汉中之地,亦近边陲,王叔素有戍边之志。”皇帝道,“北溟省地广人稀,气候严寒,多未化之土着,然资源丰富,正需如王叔这般有毅力、有担当的宗亲,前去开拓经营,移民实边!此乃艰苦卓绝之功,亦是不世之业!为我大明守此北门,拓此疆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朱常浩闻言,胸中豪气顿生。他本就不甘于内地安逸,渴望建功立业。北地虽苦,却正合其意。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臣愿往北溟,为我大明守此北门,开此新土!必不负陛下所托!”

“桂王叔!惠王叔!”皇帝最后看向桂王朱常瀛和惠王朱常润。

两人心中一紧,齐声出列:“臣在!”

“西海、南溟二省,皆濒临大洋,海疆辽阔,岛屿众多,未来贸易繁盛可期。”皇帝道,“二位王叔久居湖广,熟知水道商贸,正可发挥所长,镇守海疆,发展贸易,为我大明开拓万里波涛,保障海上丝路之畅通!西海省重在海防,南溟省重在贸易,二位王叔可依情势选择,朕无不允准。”

桂王和惠王对视一眼,知道此事已无可挽回。海外就藩,虽远离中枢,但天高皇帝远,若能经营得当,也未尝不是一方诸侯。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齐声应道:“臣等领旨,愿为陛下镇守海疆,开拓贸易!”

“好!”皇帝抚掌,脸上露出了今日朝会以来最明显的一丝笑容,“五位王叔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朕心甚慰!移藩之初,朝廷将全力支持!准尔等依制组建三卫亲军,朝廷资助部分粮饷器械;头十年,各省赋税,可留用七成于藩地建设;朝廷还将由户部牵头,组织闽、浙、粤等地移民,输送工匠、农具、种子、书籍!望五位王叔,同心协力,因地制宜,将东瀛五省,建设成我大明海外乐土,永固东疆!尔等之功业,必将载入史册,为后世所景仰!”

圣意已决,大局已定。殿内群臣,心思各异。有人羡慕五位王爷得了开疆拓土的机遇;有人担忧如此大规模分封,是否会重演前朝藩镇之祸;有人则开始盘算,如何能与这五位未来的海外藩王搭上关系,从中分一杯羹。权力的棋局,因为东瀛的纳入,正在重新布局。

朝会散去,沉重的宫门缓缓打开,文武百官们鱼贯而出,阳光照耀着皇极殿熠熠生辉的金顶,也照耀着这片即将被帝国的意志彻底重塑的东方岛屿。

五位王爷走在最后,神色复杂。福王朱常洵脸色依旧苍白,在子侄的搀扶下,脚步虚浮,低声嘟囔着什么,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鲁王朱寿宏则与几位交好的文臣低声交谈,似乎已经开始筹划如何在新领地推行教化。瑞王朱常浩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已经开始在心中勾勒北溟省的建设蓝图。桂王和惠王走在一起,低声商议着是选择西海还是南溟,权衡着海防与贸易的利弊。

而在人群的角落,晋王朱敏淳与楚王朱华奎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东瀛的分封已定,但帝国扩张的脚步不会停止。澳洲、北美……更广阔的天地,或许才是他们真正的舞台。一股无形的竞争,已在宗室内部悄然滋生。

皇帝朱啸回到乾清宫,站在巨大的寰宇全图前,目光依旧停留在东瀛的位置上。王承恩悄无声息地侍立在一旁。

“承恩,”皇帝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深谋远虑,“你说,朕今日之策,是对是错?”

王承恩躬身,小心翼翼地道:“陛下圣心独运,深谋远虑,所定之策,必是利于千秋万代。”

皇帝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分封五王,看似以藩屏翰,实则也是将隐患分散海外。文化同化,欲革其心,但孔圣后裔与十万僧众,又何尝不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若引导不当,或被有心人利用……东瀛总督的人选,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此人,必须既能协调五王,又能贯彻朝廷方略,还要能平衡佛儒、弹压地方……难啊。”

他沉默片刻,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拟旨,召孙传庭、洪承畴火速进京见驾。东瀛总督的人选,朕要亲自听听他们的意见。”

“是,皇爷。”王承恩恭敬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