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万国来朝(1 / 2)

万国来朝,天朝上国,不仅是大明宗室,四方来朝的盛况也因这次前所未有的宗亲大聚会而格外凸显。在通往国宾馆的迎宾大道区域,服饰各异、肤色不同的使团络绎不绝,形成了一道独特而耀眼的风景线,极大地满足了天潢贵胄们的虚荣心与自豪感。

·已改土归流为乐浪省(朝鲜)的士绅代表,完全身着大明士人装束,举止娴雅,言语恭敬,呈上的贡品也是标准的中原特产,彰显着彻底汉化融入的决心。

·琉球、安南等传统属国使臣,穿着色彩鲜明、极具民族特色的礼服,献上硕大的珍珠、洁白的象牙、名贵的沉香木和各类热带香料,态度谦卑恭顺,执礼甚恭。

·漠南蒙古诸部首领,身着华丽繁复的蒙古袍,献上成群的良马、珍贵的皮毛,虽仍带着草原民族的豪迈之气,但神色中以往的不羁已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天朝富庶与武力的顺服与敬畏。

·甚至更远方国度的使者,如来自西域帖木儿后裔王朝、中南半岛的暹罗、南洋群岛的爪哇等地的使节,也携带着当地特有的奇珍异宝,风尘仆仆而来,眼中充满了对天朝上国风采的仰慕与震撼。

“万国来朝,四方宾服……这才是真正的天朝气象啊!”一位年轻的郡王看着窗外那些毕恭毕敬的使臣,忍不住感慨道,胸膛不自觉地挺高了些。

那些初次入京的王妃、年幼的子嗣,更是激动得小脸通红,扒在车窗上看得目不转睛,深刻体会到身为大明宗室的无上尊荣与脚下这个帝国的强盛无比。

然而,在这极尽隆重的接待和令人目眩神迷的繁华表象之下,那些嗅觉敏锐、心思深沉的藩王们,却能清晰地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冰冷彻骨的气息。

他们的行程被安排得极为周密,近乎刻板。何时入城,走哪条路,住哪个馆驿或闲置王府,皆有定规,几乎没有任何自由活动或私下交往的空间。下榻之处,虽然极尽奢华,陈设精美,饮食精致,侍从如云,但周围明显能感觉到无数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他们。内厂番子那阴冷的目光,龙鳞卫缇骑那剽悍的身影,如同无形的枷锁,在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下,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无形压力。

晋王朱敏淳在指定的馆驿安顿下来后,立刻屏退了所有侍从,只留王妃在侧。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那些看似寻常洒扫、实则眼神锐利、步履沉稳的仆役,低声对王妃叹道:“陛下此番兴师动众,绝非仅仅共度除夕、彰显亲情那么简单。如此急切地展示铁路、繁华市井、万国来朝……先是震慑,后是炫富,再以藩属烘托天威。恐怕,接下来,就是要有大事要与我等宗亲摊牌了。”

王妃担忧地蹙起秀眉,压低声音:“王爷是指……?莫非与近年来朝野传闻的海外拓土、分封就国有关?”

晋王目光深邃,缓缓点头,声音几不可闻:“怕是……不止于此。陛下雄才大略,志在四海,欲效仿成周分封,以镇寰宇。然如今之中土,已无我辈立锥之地。此番让我等携家带口而来,恐是要……让我朱家子孙,为他,也为这大明江山,去镇守那万里波涛之外的蛮荒疆土啊。”“移藩”二字,他虽未明说,却已如巨大的阴影般笼罩在心头。他想起了被废黜圈禁的代王,想起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秦王,心中一凛,知道此番入京,恐怕已是箭在弦上,再无退路可选。

楚王朱华奎也与世子朱英耀在房中密谈,门窗紧闭。

“父王,陛下此举,步步紧逼,携眷入京,更像是一场……交代后事般的安排,或者说,是让我们再无后顾之忧,亦无退路可走。”世子朱英耀语气凝重,虽年少,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政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