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33章 盛大的武举开幕式

第33章 盛大的武举开幕式(1 / 2)

天启十四年,十月初一,黎明。

寅时刚过,卯时刚到(凌晨5点),京师大校场周边那庞大的临时军营,便如同沉睡的巨兽苏醒般,骤然沸腾起来!

尖锐而急促的哨音响彻每一个营区,伴随着天命军巡逻队军官们粗犷的吼声:“全体集合!检查装备!准备出发!”

近万名武生从睡梦中惊醒,迅速起身,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内务,穿戴整齐。没有人敢有丝毫怠慢,经过前十日的磨合与昨日冲突的震慑,所有人都深知军令如山,更明白今日是何等重要的日子。紧张、兴奋、期待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压过了深秋凌晨的寒意。

在各自教官或负责人的带领下,武生们以营房为单位,排着并不算十分整齐但无人敢喧哗的队伍,如同无数条溪流,汇入通往京师大校场的主干道。道路上,早已布满了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天命军士兵,他们盔明甲亮,手持上了刺刀的燧发铳,目光锐利,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经过的队伍,维持着秩序。更远处,还有龙鳞卫的便衣密探混在人群中,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一切可疑迹象。

京师大校场,位于北京城西,平日是京营操练之地,此刻却已被改造得面目一新,气象恢宏!

当武生们通过层层检查,踏入校场的那一刻,即便其中不乏见多识广之辈,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整个校场广阔无比,足以容纳十几万人操演。地面经过了重新平整夯实,划定了清晰的白线区域。

当武生们踏入京师大校场时,眼前的景象足以让最见多识广的人也为之震撼。

校场之广阔,超乎想象。地面被重新平整夯实,划着清晰的白线。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每隔约五十步,便矗立着一根高约三丈(约10米)的粗大木制或铁制灯杆兼音柱。柱顶不仅悬挂着巨大的气死风灯(为夜间或凌晨照明),更在灯下安装着一个造型奇特、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如同巨大牵牛花般的物件——这正是由天工院的能工巧匠们,在皇帝朱啸的启发下,经过无数次试验,利用声学原理制成的简易但效果惊人的扩音喇叭。这些喇叭通过埋设在地下的铜管或特制线路,与阅兵台上的主控装置相连,构成了一个覆盖整个校场的原始但宏大的扩音系统。

正北方,是一座巍峨高耸、装饰一新的阅兵台(点将台)。台高近三丈,以巨木和砖石搭建,稳固如山。台上黄罗伞盖、日月龙旗、以及代表各军、各衙门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台前悬挂着巨大的横幅,以遒劲的楷书写着:“天启十四年武举恩科”。台两侧,是留给文武百官、勋贵宗室的观礼席。

阅兵台前方,是无比宽阔的广场。此刻,广场上早已用白灰线划分出数十个整齐的方阵区域,每个区域前都立有牌子,标注着不同的分组编号。这里,将是武生们列队聆听圣谕的地方。

广场的东西两侧,则是早已布置完毕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考核区域!

?东侧:主要是传统武艺考核区。骑射区:一条长长的驰道,两侧立着远近不同、固定与移动的箭靶;步射区:百步之外,靶垛林立;技勇区:石锁、石担、重兵器(大刀、大斧)架排列整齐;器械演练与实战区:搭建了数个擂台和沙地场地。

?西侧:则是新式科目考核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兵法策论区:搭建了数排整齐的考棚,如同文科考场;算术测绘区:摆放着算盘、尺规、绘图板、沙盘等工具;地理水文区:悬挂着巨大的大明舆图、海域图;最令人瞩目的是新器认知区:由工部与天工院协助布置,陈列着燧发火铳、野战炮模型、甚至还有一门缩小比例的舰炮模型,旁边有穿着天工院服饰的匠师待命。

?更远处,还有模拟的壕沟、矮墙、障碍物,似是用于综合战术考核。

校场四周的警戒,堪称铜墙铁壁。驻守的三千天命军士兵,构成了最令人震撼的风景线。他们全员身着明亮盔甲,手持燧发破虏铳,腰挎一柄长刀。士兵们身姿挺拔如松,面无表情,目光平视前方,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军姿、军容都整齐划一,肃杀威严,透出一股铁血、精锐、不可撼动的强大气势。他们不仅仅是卫兵,更是大明新军军威、国力乃至皇帝权威的直观展示!让所有观者,包括那些桀骜不驯的武生,都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如日中天般的蓬勃国运和不可抗拒的王朝气象!

除了天命军,还有龙鳞卫的骑兵小队在外围来回巡逻游弋。内厂的番役则隐藏在各个关键节点和制高点上,目光如炬。一种肃杀、威严、不容侵犯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校场。

而在校场之外,更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数以十万计的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从凌晨起就聚集在校场外围指定的观礼区域,翘首以盼,等待着目睹这旷世盛典。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人们的议论声,汇成一片巨大的声浪,与校场内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

辰时正刻(上午7点),三声震耳欲聋的号炮,如同雷霆炸响,骤然划破天际,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声!

“陛下驾到——!”一声尖锐而悠长的传唱,自远处传来。

刹那间,鼓乐齐鸣!庄严恢宏的宫廷礼乐奏响,声震四野。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校场正门方向。

只见庞大的皇家仪仗缓缓前行开道!龙旗、日月旗、幢幡、宝扇、金瓜、钺斧、朝天镫…仪仗队员身着锦绣服,步伐整齐划一,庄严肃穆。

仪仗之后,是扈从的文武百官、勋贵宗室,个个身着朝服,神情肃然。

紧接着,是三十六名身材高大、身披金甲、手持金爪的御前侍卫,护卫着一架由八匹纯白神骏牵引的、金碧辉煌的玉辂,缓缓驶入校场,直抵阅兵台下。

整个校场,数万武生,外围十数万百姓,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呼吸都仿佛停滞了,目光聚焦于那架玉辂。

玉辂停稳,侍卫掀开帘幔。

今日的天启皇帝朱啸,装束极其盛大隆重。他头戴十二旒通天冠,旒以白玉珠串成,垂落眼前,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更添神秘威严。身披玄衣缥裳十二章纹衮服,肩绣日、月、龙纹,背绣星辰、山峦,袖绣火、华虫、宗彝,裙绣藻、粉米、黼、黻。十二章纹以金线、彩线绣成,精美绝伦,在晨光下流光溢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天子的全部美德。腰间束金玉带,左侧悬挂龙渊宝剑,右侧系玉佩组绶。其步履沉稳,气度恢宏,在十二旒之后,那双熔金般的瞳孔扫视全场,带着审视、期待与无上的威严。

他一步步登上阅兵台最高处,立于黄罗伞盖之下。阳光恰好完全升起,金辉洒满其身,衮服上的金线刺绣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使他整个人仿佛笼罩在一团神圣的光晕之中,令人不敢直视。

“跪——!”司礼太监高声宣唱。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通过数千个喉咙呐喊,再被扩音喇叭放大,如同九天惊雷滚滚而来,震得大地仿佛都在颤抖!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如同九天惊雷,猛然爆发,直冲云霄!近万武生齐刷刷单膝跪地(军礼),甲胄兵器碰撞之声铿锵作响;外围的十数万百姓也如潮水般跪倒在地;文武百官、勋贵宗室于阅兵台两侧行叩拜大礼。

声浪滚滚,震撼天地,仿佛整个北京城都在为之颤抖!这是对至高皇权的敬畏,也是对开创此番盛世之君的由衷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