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群美传 > 第88章 郁闷的太史慈

第88章 郁闷的太史慈(1 / 2)

经过十余日风尘仆仆的跋涉,以及多方小心翼翼地打听探问,凌云一行人终于踏入了东莱郡黄县的地界。

与颍川那扑面而来的文风鼎盛、士子如云截然不同,黄县地处海滨,民风显得更为质朴、彪悍,甚至带着几分被海风盐渍与艰辛生活磨砺出的粗粝感。

在县城内几番周折询问,又悄悄使了些钱财打通关节,他们终于得到了关于太史慈的确切消息。

然而,实际情况比他们原先预想的还要不如意,甚至令人扼腕。

太史慈,字子义,今年刚满二十岁,确实在县衙里当差,但并非他们原先猜测的武职吏员,而仅仅是一个负责抄写文书、整理档案、管理卷宗的文笔小吏。

据知情人透露,此子身材高大挺拔,生得猿臂蜂腰,本是天生习武的好材料,也确实自幼练就了一身不俗的武艺,弓马娴熟,膂力过人。

可惜因家境贫寒,无钱疏通打点关系,加上他性格刚直不阿,不肯阿谀奉承上官,非但得不到丝毫重用,反而被周遭那些善于钻营的同僚排挤打压,他的上司也嫌他不够“圆滑懂事”、“不识时务”,对他颇为冷落,只让他做些无关紧要的琐碎工作。

他空负了一身惊人本事和满腔报国济民的抱负,却只能日复一日地困在这方寸案牍之间,与笔墨竹简为伍,心中的郁愤与不甘,可想而知。

更让人闻之心酸的是他的家境。他早年丧父,家中仅有老母一人,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太史慈极其孝顺,那点微薄得可怜的俸禄,除了维持母子二人最基本、最清苦的生活开销外,几乎都用来奉养母亲,希望能让母亲过得好一些。然而,即便如此克勤克俭,生活依旧清贫到了极点,甚至可以说是艰难困顿,家徒四壁。

根据打听到的详细住址,凌云等人牵着马,寻到了位于县城边缘一处颇为僻静、甚至有些荒凉的巷子。

巷子尽头,是一个只有寥寥几间低矮土坯房组成的简陋院落,柴门虚掩,未曾上锁,院墙斑驳脱落,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处处透着一种家道中落的贫寒与寂寥气息。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挣扎着穿透云层,给这破败却收拾得干净的小院染上了一层黯淡而温暖的金色。

众人不约而同地放轻了脚步走近,还未踏入院门,便清晰地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对话声。声音不高,却因环境的寂静而异常清晰地透出门外,话语间带着一股难以化开的沉重与压抑。

一个年轻、充满力量,此刻却显得有些压抑甚至沙哑的男声说道:“……母亲,今日那户曹掾,又将我连日辛苦整理、核对无误的卷宗批得一无是处,鸡蛋里挑骨头!转手却将这份功劳,轻飘飘地记在了他那除了溜须拍马、别无所长的外甥头上!”

“我心中不忿,据理力争了几句,他反倒斥责我不懂衙门规矩,不识抬举!”声音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委屈、压抑的愤怒,还有一种壮志难酬、有力无处使的深深憋闷。

随即,一个苍老、温和,却难掩长久疲惫与沧桑的女声响起,带着习惯性的安抚意味:“慈儿,我儿莫要气恼,莫要往心里去。这世道,有时便是如此,小人得志,贤能受屈。但你需记得,我太史家虽贫寒,门楣低微,却世代从不失节操,不坠风骨。”

“为人处世,当以忠义为本,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心中坦荡,那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强求不得。”这显然是太史慈那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温言开导儿子。

然而,太史慈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充满了痛苦与不甘:“可是母亲!孩儿并非贪图那点微不足道的功劳,或是那几斗微薄的俸禄!孩儿是……是不甘心啊!空负了这一身苦练的武艺,满腹烂熟于心的兵策韬略,却只能在此地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那些蠹虫为伍,终日埋首于发霉的案牍之间!”

“眼看母亲您年事已高,鬓发皆白,还要日夜为生计操劳,缝补浆洗,孩儿身为人子,却无法让您安享晚年,过上哪怕一天舒心的日子,每每思之,心如刀绞!是孩儿无用,是孩儿不孝,连累母亲跟着我一同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