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吐纳引气(1 / 2)

嶙峋山石深处,一处仅容一人栖身的天然小石洞,成了王风新的据点。洞口被几块大石和茂密的藤蔓巧妙遮掩,只留下不易察觉的缝隙透气。

洞内潮湿阴冷,地面铺着干燥的苔藓和枯草。一小段松明插在石缝里,昏黄摇曳的火光勉强照亮了王风紧锁的眉头和他手中那本残破的《长春功》。

书页泛黄发脆,墨迹洇染模糊,许多字句如同蒙尘的密码。

古奥的术语——“气海”、“周天”、“泥丸”、“引气归元”——如同拦路虎,横亘在求知之路上。那几幅简陋模糊的经络图,穴位标注不清,线条扭曲,看得人头晕眼花。

更别提中间大段的空白,仿佛关键的路标被生生抹去。

“呼…”王风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压下心头的烦躁。

精神力透支带来的隐痛如同背景噪音,时刻提醒着他修炼的迫切性。他拿起一块烧焦的木炭,在身旁相对平整的石壁上,歪歪扭扭地记录下不懂的词汇和模糊的图形,旁边打上大大的问号。

现代思维的拆解开始了:

呼吸节奏:深、长、细、匀…具体多深?多长?意念如何配合?

意念引导:“意守丹田”、“引气循经”…丹田在哪儿?经络怎么走?气感是什么?

身体姿势:“五心朝天”、“脊柱中正”…盘膝的细节?放松的尺度?

他对照着那模糊的经络图,用手指笨拙地在自己身上摸索按压,寻找“气海”、“关元”等穴位的大致位置,试图建立身体感知。

指尖下的皮肉筋骨,感觉不到任何“气”的存在,只有冰冷和虚弱。

“精神力是瓶颈…这功法强调‘中正平和’、‘绵绵若存’,不正是解决之道吗?”王风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再难,也必须练成!这是唯一的出路!”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洞外寒风呼啸,洞内松明噼啪作响。

王风盘膝坐在苔藓垫上,姿势生涩僵硬,努力模仿着书中描述的“五心朝天”。他闭上眼,尝试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开始吐纳。

吸气…深长…细匀…

呼气…缓慢…绵长…

意守小腹…想象气流沉入…

然而,刻意控制的呼吸很快带来胸闷气短。

脑海中杂念纷飞,如同煮沸的开水——赵癞子的狞笑、灵谷的香气、空间的作物、书上的问号……意念像脱缰的野马,难以约束。身体各处的酸痛也随之放大,膝盖僵硬,腰椎发麻。

时间一点点流逝,除了越来越深的疲惫和加剧的头痛,一无所获。丹田处空空如也,所谓的“气感”如同镜花水月。

“灵气?到底在哪?”巨大的挫败感几乎要将他淹没。

就在心浮气躁之际,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空间!

意念一动,他的精神体瞬间沉入“神农空间”。

死寂的微型天地内,龟裂的灰黑土地、浅浅一层浑浊灵泉的浅井、以及那几块刚刚开辟的巴掌大“试验田”,都笼罩在一种恒定的、微弱的光线下。

这里绝对安静,没有风声,没有杂音,只有他自己意念的波动。

王风的精神体(意念化身)在空间中央盘膝“坐”下,摒弃了外界肉身的僵硬感。他再次尝试吐纳。

这一次,他不再强求意念引导,不再纠结穴位经络,只是将全部心神专注于最本源的呼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