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阎埠贵的“精打细算”与刘海中的“权力渴望”之间,维持一种充满算计的、不稳定的协作假象……
他不再追求“庭灵”的整体强大或纯净,而是刻意维持其内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让整个生态散发出的集体意念场,始终处于一种低强度的、无法被简单定义和预测的“内耗”与“动态平衡”之中。
这种状态下的“庭灵”,不再像之前那样,要么沉寂如死水,要么爆发如火山。它更像一锅永远在微微沸腾、冒着各种不可名状气泡的……“混沌浓汤”。其散发的“变量”信号虽然微弱,却极其“顽固”和“粘稠”,充满了各种无意义的细节和内在冲突,使得任何试图对其进行清晰解析的行为,都如同试图用筛子去捞取水银,徒劳且低效。
同时,何雨柱自身,也刻意维持着那种重伤未愈、力量层级低下的“虚弱”状态。他将“动静之核”的波动压制到最低,让“混沌滤网”的残骸就那么飘荡着,不再试图修复。他甚至在自身的力量气息中,模拟出一丝被“悖论风暴”反噬后留下的、难以祛除的“逻辑创伤”印记,仿佛一个随时可能自行崩溃的不稳定结构。
他在进行一场极其逼真的“扮猪”表演。他要让任何潜在的观测者(如果“寂静边荒”或其下属机制再次关注这里)觉得:这是一个内部充满矛盾、结构濒临崩溃、价值有限且处理起来异常麻烦的“低价值高风险残渣”。
这是一种将自身的“弱点”和“混乱”作为护身符的险棋。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不能真的崩溃,也不能表现出任何潜在的、可能再度爆发的威胁性。
日子在这种刻意维持的“混沌平衡”与“虚弱伪装”中缓缓流逝。四合院内的生活依旧困苦,但那种集体性的精神创伤似乎在缓慢愈合,或者说……适应了这种新的、内在更加矛盾的存在状态。居民们依旧各有各的算计和痛苦,但彼此之间那种无形的、被何雨柱调整后的连接,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更加微妙、更加麻木的“共生感”。争吵依旧,但少了些你死我活的尖锐;互助也有,但多了些无可奈何的算计。
整个四合院,仿佛进入了一种奇特的“高强度内卷下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源于人性本能的“抗解析”屏障。
而何雨柱意识深处那块“灰色顽石”,在这种持续的低强度、高复杂性的“混沌环境”浸润下,其表面似乎……愈发光滑了一些?依旧没有活跃的波动,但那记录了大量矛盾信息的核心,仿佛被这持续的、细微的混沌浪潮打磨得更加内敛和……“深邃”?
一段时间后,何雨柱甚至能隐约感觉到,那无所不在的、曾经代表着“寂静边荒”观测的“背景压力”,似乎真的……没有回来?至少,没有以之前那种直接、强势的方式回归。
他的策略……似乎初步生效了?
然而,就在他逐渐熟悉这种“混沌平衡”的维持,并开始尝试极其缓慢地、不引动任何异常波动地修复自身最本源的灵魂创伤时——
一股并非来自“寂静边荒”、但也绝非善意的、带着某种“扫描”与“甄别”意味的、更加……“机械化”和“程序化”的微弱感知力场,如同无形的探针,开始偶尔、随机地扫过地球区域,扫过四九城,也极其短暂地掠过四合院。
这感知力场不像“寂静边荒”那样带着冰冷的意志和秩序压迫,它更加……“中立”和“任务化”。仿佛是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自动探测器,在执行着某种例行的“区域巡检”。
何雨柱心中猛地一紧。
这是……“寂静边荒”下属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还是……其他未知的、对“变量”感兴趣的宇宙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