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41章 远征缅北,踏上一片全新战场

第141章 远征缅北,踏上一片全新战场(1 / 2)

鹰扬关的血战之后,龙渊和赵峰所部在柳州外围休整了整整一周。这一周里,他们接收了一些新兵,补充了弹药给养,但失去的老兵和战友留下的空缺,却难以填补。

团部驻地内,龙渊正仔细擦拭着他的军刀,这把从日军手中夺来的指挥刀已经跟随他转战多地,刀身上细密的云纹仿佛记录着每一次生死搏杀。闹闹安静地挂在他胸前,散发着温润的绿光,似在休养,又似在沉思。

“老龙,你看谁来了!”赵峰爽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龙渊抬头,只见一位身着整齐军装、面容刚毅的中年军官大步走进,肩章上的将星熠熠生辉。

“黄师长!”龙渊立刻起身,立正敬礼。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在中央军校时的教官,现任第五军新编二十二师师长黄百韬。

“不必多礼。”黄百韬回礼,目光落在龙渊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鹰扬关一役,你们打得很好。韦团长已经转到后方医院,性命保住了,他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为你们请功。”

龙渊神色凝重:“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独立团的兄弟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死战到底,我们即便赶到也无力回天。”

黄百韬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胜不骄,懂得尊重友军,看来这些年你没白历练。”他话锋一转,“不过,广西这边的战事暂时稳定了,日军短期内难以突破鹰扬关防线。我有新的任务交给你们。”

龙渊和赵峰对视一眼,齐声道:“请师长指示!”

黄百韬走到墙上的军用地图前,手指向南移动,越过中越边境,直指缅甸北部:“远征军即将发动缅北反攻,目标是打通中印公路,恢复国际援华通道。你们都知道,去年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损失惨重。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整训和准备,是时候一雪前耻了。”

他的手指点在密支那的位置:“你们部队将被编入新一军,随主力向密支那方向进攻。龙渊,赵峰,你们和你们的特种作战小队,将在缅北丛林里发挥关键作用。”

龙渊的目光随着黄百韬的手指在缅北的崇山峻岭间移动,心中波澜起伏。从广西到缅甸,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转变,更是完全不同的战场环境——热带雨林、异国作战、全新的敌人和作战方式。

“什么时候出发?”龙渊沉声问道。

“三天后。你们先乘卡车到昆明,然后转乘运输机到印度雷多,最后随主力进入缅北。”黄百韬神色严肃,“缅北不同于国内,那里是真正的丛林作战,日军第十八师团号称‘丛林作战之王’,在缅甸经营多年,熟悉地形,工事坚固。而且...”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龙渊胸前的葫芦:“那里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传说也有不少奇人异士和神秘力量。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龙渊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葫芦,感到闹闹轻轻震动了一下,似乎对黄百韬的话有所反应。

“保证完成任务!”龙渊和赵峰同时立正。

送走黄百韬后,两人久久沉默。远征缅北,这消息来得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打破日军封锁,恢复国际交通线已成为当务之急。

“丛林作战啊...”赵峰挠了挠头,“咱们在广西也打过山地战,但这热带雨林,还真没经验。”

龙渊点头:“是啊,而且是在国外作战,语言不通,民情不熟,难度不小。”他低头看向闹闹,“好在,我们有闹闹。”

葫芦轻轻震动,传递来温暖而坚定的意念:“同行”、“守护”、“适应”。

三天后,部队整装出发。一路向西,道路愈发崎岖,景色也逐渐变化。当车队驶入云南境内,连绵的群山和湿润的空气让士兵们感受到了与广西不同的氛围。

在昆明郊外的机场,龙渊和赵峰第一次看到了那些涂着鲨鱼嘴的p-40战斧战斗机和一架架庞大的c-47运输机。这些来自盟军的装备,预示着他们将加入的是一支与国内战场截然不同的现代化部队。

“我的乖乖,这么多飞机!”赵峰仰头看着天空中不断起降的机群,忍不住惊叹。

龙渊也深感震撼。在国内战场,日军飞机几乎独霸天空,而在这里,盟军空军明显占据优势。这种变化,让人对即将开始的战役多了几分信心。

登机前,龙渊特意检查了每个士兵的装备。除了常规武器外,他们还配备了新下发的丛林作战服、驱虫剂、净水药片等特殊装备。每个士兵还额外携带了一周份的干粮和弹药,这是龙渊坚持的要求——经历过多次补给中断的困境,他深知在陌生环境中自给自足的重要性。

运输机在轰鸣声中起飞,透过舷窗,昆明的街景越来越小,最终被云层遮蔽。机舱内,不少士兵面色苍白,紧紧抓住座位旁的扶手——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乘坐飞机。

龙渊闭上眼睛,感受着飞机的颠簸。闹闹在他胸前微微发热,传递来安抚的意念。自从鹰扬关一役后,他感到自己与闹闹的联系更加紧密,那种源自八桂子弟的“血性”似乎也在他与闹闹之间建立起某种特殊的共鸣。

数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印度雷多机场。一出机舱,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与云南高原的凉爽形成鲜明对比。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忙碌的军人和堆积如山的物资,各种肤色的士兵穿梭其间,俨然一个国际大熔炉。

“龙少校!赵少校!”一名佩戴新一军臂章的军官迎上前来,“欢迎来到雷多。我是新一军司令部参谋李明远,奉命接待你们。”

相互敬礼后,李明远带着他们走向营地:“部队暂时在这里休整,三天后随主力进入缅北。史迪威将军下令,必须在雨季前攻占密支那,时间紧迫。”

营地内,到处是训练的士兵。龙渊注意到,这里的训练方式与国内大不相同,更加注重小队配合和单兵作战能力,尤其强调丛林生存和作战技能。

“看来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赵峰看着一队士兵在模拟丛林环境中训练,低声说道。

龙渊点头,目光坚定:“学就是了。”

接下来的三天,龙渊和赵峰带着部下投入了紧张的适应性训练。如何在丛林中辨别方向、如何寻找干净水源、如何防范毒虫和疟疾、如何在植被茂密的环境中保持队形...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

闹闹在这些训练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的感知能力可以提前发现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它的绿光可以净化少量饮用水,甚至在士兵们因湿热而体力不支时,它能提供微弱的恢复效果。

训练间隙,龙渊常与来自不同部队的老兵交流,了解缅北日军的特点和作战习惯。他得知,日军第十八师团不仅作战顽强,而且极其擅长利用地形设伏,在丛林中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就像影子一样,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一位曾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幸存下来的老兵这样描述,“在丛林里,我们的重武器很难发挥威力,而他们的轻步兵战术却如鱼得水。”

龙渊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心中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天傍晚,龙渊正在帐篷内研究地图,闹闹突然轻微震动起来,传递来警示的意念。

“有情况?”龙渊立刻警觉,手按在枪套上。

帐篷帘被掀开,赵峰带着一个身着缅甸传统笼基、皮肤黝黑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老龙,这位是吴奈温,司令部派给我们的向导,掸族人,熟悉缅北地形,也会说中文。”

龙渊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眼神明亮而机警,腰间挂着一把缅族传统短刀——缅刀。

“你好,吴奈温同志。”龙渊伸出手。

吴奈温略显拘谨地与龙渊握手,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长官好,叫我奈温就行。我带你们穿过野人山,打到密支那。”

龙渊请他坐下详谈。从奈温口中,他们得知缅北的形势远比想象中复杂。除了日军和远征军外,还有各式地方武装和部落势力,有的亲日,有的亲英,有的则保持中立。

“日本人说他们是来解放亚洲的,但烧我们的村子,抢我们的粮食。”奈温眼中闪过仇恨的光芒,“我的家人...都死在日本人手里。”

龙渊沉默片刻,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我们会为你家人报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