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远处再次传来引擎的轰鸣。这次不是无人机,而是一艘低空侦察舰的阴影掠过荒原。苏羽屏住呼吸,看着控制台上的信号监测器。
侦察舰的主动扫描波触碰到信息尘埃场的边缘。投影中代表扫描波的红色线条开始扭曲、分叉,最终碎裂成无数毫无意义的杂波。考古站的信号读数始终保持在背景噪音的水平,就像荒原上无数其他自然信号源一样。
侦察舰在区域边缘徘徊了将近一小时,反复进行扫描。每次结果都一样——一片无法解析的信息混沌。最终,引擎声再次远去,消失在东南方的天际。
苏羽靠在控制椅上,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疲惫。他的计算是正确的,但这胜利带着苦涩的余味。他不得不依靠一场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的灾难留下的残骸来求得生存。
量子核心的光点变得柔和,投影中浮现出火星轨道灾难的纪念影像。那些破碎的轨道站、飘散的飞船残骸,现在都成了他藏身的迷雾。生与死的界限在这个信息场中变得模糊,亡者的数字尘埃庇护着生者。
黄昏降临,荒原染上深红的色调。苏羽启动考古站的夜间模式,让外部灯光逐一熄灭。只有量子核心的微光依然在黑暗中闪烁,像是不眠的守望者。
他整理着这一天收集的数据,注意到信息尘埃场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某种规律开始在这些混沌中浮现,就像无序中孕育着新的秩序。这不是他算法的效果,而是场域自身的演变。
量子核心的投影突然捕捉到一个异常信号。在信息尘埃场的深处,有一个区域保持着绝对的稳定,所有的混沌都在其边缘绕行。那感觉就像风暴眼中的平静。
苏羽放大那个区域。信号特征很陌生,既不是联邦的编码,也不属于荒原的能量签名。它就在那里,静静地存在于混沌的中心。
庇护所中的庇护所。
他记录下坐标,但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夜幕已经完全降临,观察窗外只有星光和远处信息尘埃发出的微弱辉光。量子核心的光点在他脸上投下变幻的阴影。
联邦的猎犬还会再来,而荒原的秘密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但现在,他至少有了一个藏身之处——一个由死亡构筑的生之缝隙。
信息尘埃在黑暗中无声流动,像永恒的雪,覆盖着过去,也掩藏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