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红把魏满仓也让了进来,忙说道:“满仓同志你好。”
接着她对一旁的魏达说道:“阿达,我去给你们泡杯麦乳精。”
叶子红是跟翁红同一批来红河大队插队的知青,同样来自羊城。他们那边喊人名字,都喜欢在名字前加个阿字,阿达,阿仓…或者是姓氏后面加个生字。比如魏生,王生。外省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少了一个字而已,魏生,其实是魏先生。
而且他们很传统,比如刘莹嫁给了,郭虎。那么他们会喊已经嫁为人妻的刘莹为郭太太,而不是喊她刘同志。而其他地区,并没有这种情况,或者说少见。常见的地方也有,那就是刻在墓碑上了。比如刘莹同志,如果死了,他的墓碑上刻的应该郭刘氏。老公的姓氏在前,而自己的姓氏在后,而不是刻刘莹。虽然名字是会刻的,但是之前字体比郭刘氏小一倍的刻字大小。
魏达说道:“子红,你别忙了,我们不喝。那个最近招待所有没有什么好看的?”
叶子红一副古怪的表情说道:“什么古怪的?你是不是想说,有没有人带着女孩来招待所糟蹋是吧?”
魏达点了点头,忙夸她聪明。
叶子红白了魏达一眼,说道:“我就知道你对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感兴趣,老天怎么不收了你这种人?”
“我是好人,收我干嘛?我对这种事感兴趣,不是证明我正义感爆棚吗?”
叶子红嘲笑道:“我看你是贼心大起。”
魏达尴尬的笑了笑。
叶子红说道:“昨晚上,有领导在招待所里长期给他安排的房间内,约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女人,好像现在都没走呢。估计要待个几天时间在这里。估计又是个想找门路回城的女知青。”
这算是知青下乡的最后里面了。也是知青返城的最躁动的三年时间到来了。
在76年十月份,四人邦将会被打倒,国内重心将会在那时候开始转移。慢慢停止知青下乡活动,夏国侧重的重点也将放在经济上。到七八年知青开始不再下乡了。可以这么说吧,78到79年,每年下乡知青只有二十万,而返城知青人口每年达到三百多万。到了80年,取消了知青下乡插队这件事,组织下乡的知青办将并入劳动局。知青办这个鼎鼎大名的机构,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可以这么说,如果魏满仓没趁现在搞定万七雯,那么到了76年十月,四人邦倒台,国内风向一变。知青回城难度降低,大量知青开始返程。再恶劣一点,到了78年还没搞定万七雯,那么基本就没机会了。那时候政策直接变了,没有工作也可以返程了,只要相关领导签字就行,回城要求将会变得宽松。下乡知青将会缩减七八倍,而返城知青将会扩大三倍。此消彼长之下,78年以后的两三年间,知青下乡这件事将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所以魏满仓,也得抓紧。顶多还一年半时间搞定万七雯,最好是在76年十月份前。那时候回城的难度还是很高。
不过这时候知青回城已经演化出另外两条路子了,比如病退。装病,找找关系,也能回城养病的。还有就是找理由,家里有事,急着回去,找关系,这个理由也能回去。已经有点放开知青返城的迹象了,在75年76年的时候。
现在都76年二月份了。想想魏满仓都穿越过来五个月了。
魏满仓听了叶子红的话,心想“又是女知青?我对这个年代的女知青太感兴趣了。想不到达哥也好这一口?不对达哥说过,他对十三至四十的漂亮女人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