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四十多人,陆陆续续下来。叽叽喳喳的聊着。
李援朝和另外两个男人,分开两三米站着。
其中一人喊道“去莲花大队的过来我这边。”
李援朝喊道“去红河大队的来我这里。”
剩下的一个知青队长“去红星大队的快过来,带好你们的行李。”
看着往红河大队的几个年轻女知青,魏达表现的很活跃。跑上前去帮人搬行李。
他一眼就看上了一个凹凸有致的姑娘,而且长着一对桃花眼。
魏达对那姑娘说道“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红河公社。姑娘我帮你拿行李,那牛车上,木桶里有水喝。”
接过那姑娘的行李。那姑娘回了句谢谢!便没有说话了。
他又笑眯眯的问道“这位女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魏达,肌肉发达的达。”
别人都没问他,他就先说了自己的名字。
那桃花眼知青,眨了眨水汪汪的眼睛回道“我叫叶子红。”
魏达一听,这么简单的名字?就这?
“你这名字好特别啊,挺好听的。”
趁着叶子红转身去喝水的空档,魏达上下观察着她的身材。
还不错,要身高有身高,要身材有身材,穿着这身暗红色衣服也漂亮。
却说另一边张慧敏和周海妹提着行李也往李援朝这里赶来。
等15个知青都到齐后,李援朝说道“我先自我介绍下,我叫李援朝,是红河大队的知青队长。以后你们有事都可以来找我。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红河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把你们的行李都放到牛车上。那个木桶里有水喝,渴了的同志,可以喝那里的水。”
趁着众人放行李的空档,魏满仓也偷偷打量了一下这些知青,尤其是女知青。九个女知青算的上漂亮的也就五个人吧。其中就有叶子红,张慧敏和周海妹。另外两个是二十多岁的女青年。
见有男知青坐在了牛车上。李援朝立马说道“给我下来,这牛车不是你们坐的。这一堆行李就七八百斤,还想坐牛车?累死了牛,大队部可不会答应。你们跟着牛车走就是,顶多可以拉住下牛车上的木板,带带你们走路的步子。听明白了吗?同志们。”
一帮人又累又饿,从上午下火车,就坐着拖拉机往公社赶,都没有吃饭。部分人在路上啃了些干粮面饼之类的。
有点走不动道儿。
张慧敏和周海妹互相扶着跟着牛车走着。
走了七八里地,李援朝才让这帮人就着几棵大树休息起来。
周海妹和张慧敏两人干粮都吃完了。谁叫她们力气小,提不动东西,也不敢带太多干粮。三天的火车,已经让他们消耗了所有大饼。这时候正饿的不行。
魏满仓从牛车上自带的麻布袋里拿出两份牛皮纸包的红烧鱼饭和两双筷子。其实他是从空间里拿的。
带着两个牛皮纸包裹,朝着张慧敏两人休息之地走去。因为空间里的仓库,时间是静止的,所以这饭和他刚放进去的时候一样是温热的。
魏满仓跟两位女知青打招呼道“两位知青,一路奔波辛苦了。这里离我们红河大队部还有八里地。我看两位女同志精神有点不好,是不是饿了?我这有两份中午做的饭菜,要是不嫌弃,就吃吧。”
要是平常,一个少年如此跟她们套近乎,她们只会起身走开。或者狠一点,给对方一个白眼,让这小孩知道老娘的厉害。
但是目前的处境,她们俩的确又累又饿,快饿的走不动路了。喝水又不管饱。
肚子里的肥虫在造反抗议,她们只能害羞又不好意思的接过牛皮纸包裹和筷子。
二女打开一看,这里面的饭菜还冒着丝丝热气。一看大米饭和鱼,便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即使再饿,也保持着端庄,毕竟这里有这么多双眼睛。
这时魏达跑了过来。“满仓弟,真有你的,还带饭菜过来。我怎么没想到呢?你这是开窍了啊。知道哄女人了。还有没有饭菜,让我在那叶子红面前也表现表现。”
“达哥,谁家会做这么多大米饭?这是我的下午饭,提前做好的。哪还有剩余?我家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平常只能吃红薯。这点大米,也是最后的两斤了。家里只剩下一斤半。我还等着秋收后,大队里按公分发粮食呢。”
“满仓弟,我也就问问,你不用说这么多吧?”
魏满仓凑到魏达耳边说道“我是说给那些知青听的,省的他们得红眼病。”
“我说满仓弟,你现在脑子好使了啊。”说完不做停留,厚着脸皮去给那叶子红解释去了。他刚才还打包票来着,那拿饭出来的是他弟弟,一定会给他这个做哥哥的一份的。
五六分钟二女就将红烧鱼饭菜吃完了,还夸这饭菜很好吃。
能不好吃吗?这可是万年贡米,吃白饭不用菜都好吃。
休息了十多分钟,李援朝招呼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路上,魏满仓听到后面有几个知青在嚼他的舌根。说他小小年纪不学好。碰到漂亮姑娘就送饭菜,是个小色狼。
他也不理会,认认真真的赶着牛车。
五点多的时候,一帮一路奔波的知青,拖着沉重的步伐,终于到达了终点——红河大队的大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