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玉清子正抱着那尊珍贵的“嫦娥奔月”玉雕,被几个匪徒逼到角落,面色惨白,浑身发抖。铁狂狮则被七八个匪徒缠住,虽勇猛,但双拳难敌四手,身上已挂了几处彩,那柄玄铁重剑虽利,却难以兼顾四面八方。
田掌柜冲到玉清子身边,急声道:“玉阁主!匪徒凶悍,单靠我等无力抵挡!铁堂主那边也陷入苦战!唯有两家联手,方有一线生机啊!”
玉清子看着怀中玉雕,又看看那些狰狞的匪徒,眼中闪过挣扎与恐惧。
另一边,田掌柜也对浑身浴血却依旧死战不退的铁狂狮喊道:“铁堂主!玉阁主那边危在旦夕!那些玉器若是被抢被毁,也是我们金玉镇的巨大损失啊!此时不是计较的时候,合力退敌要紧!”
铁狂狮一锤砸翻一个匪徒,喘着粗气,看了一眼灵玉台方向那混乱的景象,又看了看自己这边越来越不利的局势,猛地一跺脚,吼道:“他娘的!玉酸儒就玉酸儒吧!总不能看着镇子被这帮杂碎毁了!兄弟们!随我去东边,帮那些玩石头的家伙!”
说着,他挥舞重剑,带着一群浑身是汗与烟灰的铁匠,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冲向灵玉台!
玉清子见铁狂狮竟真的带人来援,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激动,也顾不得什么雅士风度了,对身边惊慌的玉行伙计们喊道:“快!把……把那些边角料,硬的,沉的,都捡起来!给……给铁堂主他们……当……当暗器砸!”
一时间,灵玉台上,原本被视为废料的玉石边角料,被玉行的人纷纷捡起,奋力掷向匪徒!这些玉石虽不如金属坚硬,但分量不轻,砸在身上也是生疼,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匪徒的阵脚!
铁匠们则挥舞着铁锤、铁钳、甚至是未完工的铁器,如同虎入羊群,与匪徒厮杀在一起。他们的力量与勇猛,弥补了玉行之人的柔弱;而玉行之人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那些“玉石暗器”,也从旁策应,干扰敌人。
玉之润,安抚了铁匠们因愤怒而过于躁动的心神,让他们战斗时多了一份沉着;铁之坚,则成为了保护玉行之人与珍贵玉器的坚实壁垒。
原本相互看不起、老死不相往来的两家,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共同的家园,竟然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宁瑜与阿翎在一旁静静看着,并未直接插手战斗,只是偶尔以微妙的手法,弹开射向无辜镇民的流矢,或是暗中绊倒几个特别凶悍的匪徒,确保局势在可控范围内。
在玉行与铁业的联手反击下,再加上镇中其他商户居民的共同努力,匪徒的攻势很快被遏制,最终被尽数击溃,狼狈逃窜。
下卷
匪患平息,金玉镇满目疮痍,却也劫后余生。街道上,玉行的雅士与铁业的壮汉们,互相搀扶着,包扎伤口,清理废墟。虽然依旧有些别扭,但那层无形的隔阂,却在并肩作战中消融了大半。
玉清子看着那尊完好无损的“嫦娥奔月”玉雕,又看看身边浑身血迹、却咧嘴对他憨笑的铁狂狮,心中百感交集,深深一揖:“铁堂主……今日……多谢了!”
铁狂狮摆了摆手,声音依旧洪亮,却少了几分火药味:“咳!谢什么谢!都是金玉镇的人,还能真看着你们被抢不成?不过……你们扔石头那招,还挺疼!”
众人闻言,皆是大笑起来,劫后的庆幸与合作的喜悦冲淡了往日的芥蒂。
经此一役,玉清子与铁狂狮都深刻反思了过往的偏见。玉清子认识到,没有铁业锻造的武器工具,再美的玉器也难保安全;铁狂狮也意识到,玉石所带来的文化与审美,是金玉镇不可或缺的灵魂。
在宁瑜的建议下,两家决定,将本届金石会未完成的比拼,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不再分玉行铁业,而是鼓励合作,尝试将玉石与玄铁结合,创造出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新品。
起初,进展并不顺利。玉石性脆,玄铁性刚,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而不损玉之温润,不弱铁之坚利,成了难题。玉清子觉得铁狂狮的手法太粗犷,会毁了美玉;铁狂狮则认为玉清子过于小心翼翼,难以发挥玄铁的特性。
宁瑜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玉石与玄铁更深层的特性。
“玉,外柔内刚,坚韧而有韧性;铁,外刚内韧,坚硬亦可延展。”宁瑜对二人道,“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或可以铁为骨,铸其形,承其力;以玉为饰,润其色,养其神。关键在于找到那个刚柔并济的平衡点。”
在宁瑜的启发下,两家工匠开始尝试各种方法。他们发现,以百炼堂特有的“冷锻”技法处理玄铁,可以使其在保持硬度的同时,拥有一定的弹性,更适合与玉石镶嵌。而玲珑阁则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金丝嵌玉”工艺,以极细的金丝作为媒介,将切割打磨好的玉片巧妙地固定在铁器之上,既牢固又不掩玉色。
经过数次失败与改进,第一件合作的作品终于诞生了——那是一柄短剑。剑身以百炼堂精炼的玄铁打造,韧性极佳,锋刃锐利;剑格与剑首处,则镶嵌了玲珑阁雕琢的青玉云纹,温润剔透,与乌黑的剑身相得益彰,既显英武,又不失雅致。
此剑一出,顿时惊艳全镇!它既有玄铁的实用与坚固,又有玉石的美观与灵韵,真正做到了刚柔并济,华实相副!
玉清子抚摸着剑上的青玉,感慨道:“以往只知玉之美,今日方知,与铁相合,竟能生出如此独特的气韵!”
铁狂狮挥舞着短剑,亦是赞叹:“好剑!既有分量,又不失灵活,这玉饰不仅好看,握在手中竟也觉得更顺手了!”
成功的合作,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两家工匠热情高涨,又陆续合作打造出了镶嵌玉饰的宝刀、以玄铁为架镶嵌玉片的屏风、甚至是以玉为钮、铁为身的印章等等,无一不是匠心独运,精美绝伦。
金玉镇的风气,为之一变。往日泾渭分明的两条街道,开始有了频繁的交流。玉行的匠人会去向铁匠请教金属的特性,铁业的师傅也会去玉铺学习审美的知识。镇中的孩童,既玩琢玉的小刀,也舞锻造的木剑,刚与柔的种子,自幼便在他们心中共同生长。
宁瑜与阿翎在金玉镇又停留了半月,见证了这座古镇因合作而焕发出的全新活力。离开之时,玉清子与铁狂狮亲自将那一柄合作打造的玄铁青玉短剑赠予宁瑜。
“宁公子,阿翎姑娘,此剑虽陋,却是我两家首次合作之物,意义非凡。”玉清子诚恳道,“赠与公子,聊表感激之情。若非公子点拨,我等至今仍陷于门户之见,岂能见得今日之新天?”
铁狂狮也洪声道:“是啊!公子一番话,点醒了我们这帮榆木疙瘩!以后金玉镇,再无东西之分,只有同心协力!”
宁瑜郑重接过短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刚柔并济、和谐共生的崭新气息,欣慰道:“二位能破心中之壁,融金石之长,实乃金玉镇之福。望此新风,能如星火,世代相传。”
阿翎也收到了一个由两家工匠合作制作的小小玉铁铃铛,轻轻摇动,声音清越而沉稳,她十分喜欢。
二人挥手作别,在镇民们感激与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这座焕然一新的金石古镇。
“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宁瑜行走在秋日的原野上,对阿翎总结道,“这金玉镇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道理。玉石之柔润,能化解玄铁之刚猛带来的燥烈;玄铁之坚利,能弥补玉石之脆弱带来的不足。人心亦是如此,过于清高则易孤,过于刚猛则易折。唯有打破偏见,相互理解,取长补短,方能成就更为圆满、更有韧性的人生与事业。这世间万物,莫不处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之中,智慧就在于如何把握平衡,化对立为和谐,让不同的力量协同共生,创造出远超个体的价值。”
阿翎深深点头。她把玩着手中那枚玉铁铃铛,感受着其清越又沉稳的声响,仿佛也听懂了这刚柔相济的韵律。她回望那渐渐远去的、仿佛笼罩在一层更加和谐光辉中的金玉镇,心中对“合作”、“包容”与“平衡”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知道,真正的强大与美好,往往源于不同特质之间的融合与升华。他们的旅程,因这“金石良缘”的见证,而更添一份对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共生共荣之道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