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村刚买的这辆车,谁开?就算教会了别人开,那人会修吗?
对了,德西今天还要了一堆破烂,说拿回去能做东西,别人,谁会做?
李大和立马有了戒心。不行不行。他脑子一转,想了说辞。
“那不行的。他上的大学是什么\"神仙学院\",是那个\"鸡什么教\"的牧师,是教堂里的人。
他那干爸爸也是教堂里的。岁数大了,离不了人。
他那小媳妇也是我们村的,住教堂里的还有大小一家子人呢。就指望他挣工分养家。他走了,不行。”
李大和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杜为国这才作罢。不过还是舍不得德西。
“那要是,让他每个月来一趟、或者我们机器出了问题,临时请他来帮忙修呢?”
李大和这才调整了情绪。
“这倒是……”
马昆赶紧说。
“你们放心,用了你们洪山村的人,汽油票、工业票,我们农场富余下来的,都给你们些。
还有我们农场收的鸡、鸭、蛋,其他富余的,也送你们些。”
这太行了啊!
李大和一拍大腿,就打算把德西拿个好价钱,卖出去了。
马昆又问,“他在这里,个人生活上还缺啥不?你告诉我。”
李大和翻着眼睛看天花板。
“缺啥?……嗯,我想想。”
他想起了德西打野猪时撕裂的裤子,那身衣裳好长时间都长短上下不接,连打补丁用的布,都是跟李玉园借的票,便说。
“他缺布、缺衣服。我们村里布票不够,他那裤子薄,不能过冬。”
“要棉衣棉裤是吧?”
杜为国简直太懂了。一挥手,让旁边一位同志赶紧拿笔记下,又自行举一反三、补充说。
“我看他个子高,给套最大尺寸的。另外多备一身小的,给他媳妇。对了,是不是也没有被子,再给准备10斤棉花。”
自建场以来,乌口农场就大面积种棉花。刚好有新摘的棉花。
又加一句,“他还有个干爸爸?那,再给十尺厚布。”
“缺糖票。”
……
李大和一样样说。“对了,还有卫生纸票。”
马昆不解地道,“啥?”
“嗨!”李大和大嘴巴地道,“我们村这个票少。他外国人,讲卫生的毛病大,非要给他媳妇用!”
众人笑喷。但那位同志记下了。
……
“还有,他那个签证只有几个月,我正要给他申请延期。就是不知道上面能同意延几年,五年还是十年。”
杜为国和马昆眼神一对视,斩钉截铁地道。
“这事你放心,你先去申请十年。批不下来,我们出面。”
*
这一天,小可摘橘子时,也是大队里的明星人物。
今年的新媳妇不是她一个,另外有仨。
这仨平日上工,常分到一个活儿,就关系好些,喜欢聚在一起八卦。
其中一个嫁的是杀猪的。男人平时脾气还好,但爱喝酒,跟他老子一样,醉了耍酒疯、打骂人。
这小媳妇没少受气。一直是被同情的对象。
其中洪庆和的媳妇田秀,娘家就是富木村的。交通不便地方小,便几个村的青年互相说亲。
田秀是贫农,两个月前嫁到洪家这个中农,那就算家庭成分上下嫁了,夫妻双方都满意。
洪庆和基本不和毕可打招呼讲话,但外村来的媳妇不理这些。
现在毕可是第四个,自然要进女人们的八卦群。
今天两个大队的女人,有的分来摘橘子,不用弯腰。有的派去挖凉薯,还有一拨去挖红薯。
四个小媳妇都凑齐了,摘一棵树,活儿不算累,就能聊天。
田秀是两个月前结的婚,一见到毕可就显得亲热,凑过来问东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