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和见他听不懂\"窗户纸\",大致解释了一遍。
就是男女之间那点事,你情我愿一说开,齐活!
“别,别。”德西赶紧拦他。垂下眼睫毛,有点羞答答的。
“我还是等她……”
毕竟小可说过不想结婚。
她的这种念头,就不能让李大和知道。
若是她暴露出\"做主的修女\"的心思,李大和能……。
还不得更加怼她、看不惯她。
还有,小可介意他结过婚、离过婚吗?
小可还没结过婚,会不会嫌弃自己。
可李大和心里真着急。
又想起来,这都花了半个月的辛苦钱给小可买鞋,都还没摸上过脚,就替德西冤。
这会儿男女比例不失调,只要对上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赶紧结婚生娃。
你都二十八了。这年纪在村里,都算老光棍了。
不行,他李大和得尽快把这事捅破了。
算算日子。六个月期限,这都奔四个月了。赶紧的!
德西听着他一旁碎碎念的催促,只得不吭声。
路过镇上这家卖粽子的,蒸笼里香气四溢。德西想起那天,大家推磨做的米糕和糍粑,都很香。
德西就想买。
大、小粽子都是2分钱一个,里面的米不一样。不要票。
还有一个农民在摆摊卖鸡蛋的,也不多,就小小一篮,说是家里攒了半个月才下这么些。
德西想着教堂里鸡蛋不够吃,就买了十几个。鸡蛋是用稻草编的篓子装,他就都拎着。
一篓鸡蛋。五个粽子。一包松子糖。
李大和也花了不到一块钱。
路上回洪山村的车很少,公共汽车两天一趟,还定时,他们肯定赶不上。
两人在马路边,望眼欲穿地等了很久,才看到同方向一位大叔,开着农用拖拉机经过。
这是附近的村大队给镇上交了晒干的粮食,正好回程。
“去洪山吗?”
“来,来,走着!”大叔瞅着这个少见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长得还挺和善,觉得新鲜一直问东问西。
这种车平常什么都装。但至少比走回去省力气。
至于味道,就不能嫌弃了。比如,不久前就运过猪。
在村口大道上被放下,两人又走了一段路才能各回各家。
*
德西进教堂时,灶上温着做好的饭菜,都还没吃呢、正在等他。
小可在竹椅上缝一条裤子。德西一看那么大一条缝,就是他扯破的那条。
小可直接给他缝了条长补丁,加固。
德西也终于和大家一样,有条补丁裤了。
他进门,小可冲着他亮了亮那个补丁,带着顽皮的笑意。
“哈哈,跟我们一样了。”
看见他拎的那十几个蛋,小可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每日一蛋可金贵了,连鸡都不敢打骂,就为了伺候它生蛋。
这下,来了十几个!
“哎呀,怎么这么多蛋啊!”
“那个\"镇\"上,有人卖。不要票。”
“看来,镇上有很多东西。”
“对,李大和说了,镇上有集市。十天,还是半个月有一次。就是从我们这儿过去不方便,没有车。”
德西掏出了兜里的手绢。把红边的那两条给她。
“呀!好漂亮啊。”
这就是小可一直想挣钱买的,一下子来了两条。
她突然想起那天德西给她买纸,说的。\"我给你买\"。
这是又给她买了一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