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挂着用青竹条钉出来的置物架,分别放着稻草、草纸、作业纸。
不同的人,依旧有自己的用纸习惯。不过显然,大家还是喜欢用草纸的。
草纸的量走得最快,稻草,已经很久没人用了。
想起小可的事,德西心头一跳。他敏锐的目光落在置物架上,看到了一样陌生的东西。
一大包草纸里面,包着很多草木灰。
教堂里目前需要这个的女子,只有一位。
小可从少女的第一次开始,就是按照李婆婆的言传身教示范,把灶里的灰收集起来,每个月那时候,垫在布里、专用。
现在德西钉了镂空的竹子置物架,放东西干净方便。今日事发突然又仓促,她就先把整包放在这里了。
说起草木灰,中世纪时欧洲女性也使用。目的、用途都一样。知识渊博的德西不会不懂。
但现在,明明已经有更适合的产品了。只是小可没有钱买。
之前那两个月,这姑娘总有那么几天,在大家都睡了以后,在井边洗洗涮涮。
当时德西就觉得纳闷,洗什么,非得要偷偷摸摸地、夜深人静的时候洗。
德西有次还瞅见,小可洗完什么,就手里攥着,蹑手蹑脚走回自己房间。
那些物品,都没有在外面晾晒。是在她房间椅背上阴干的。
怪不得那几天,从不让他进房间。
行为突然奇奇怪怪。
德西一幕幕回想着。出来,走近在用稻草起火烧灶的小可说。
“我先回鱼塘。”
“哦,那一会儿我把饭送过去?”
那怎么行,身子那么不舒服,还让这姑娘跑来跑去的。德西道。
“不用。我和宁宁回来吃。他们说,今天还能给一条鱼。一会儿拿回来。”
德西说完,洗了手就走了。
*
鱼塘里还在网鱼。那辆卡车还差一两网就能装满了。
德西赶紧脱鞋挽裤腿跳下水,和大家一起拉网。
见德西来,李大和擦擦汗,目光促狭地问,“那个,飞舞,好了?”
“什么飞舞?”
“蝴蝶啊,小蝴蝶飞舞。你们家弱不禁风的毕可。”
李大和不怀好意地给他一胳膊肘。
“她今天工分,又只有五分。”
真是永恒的\"半个劳力\"啊。
她才没有弱不禁风呢。德西向藕塘那边望了一眼,不辩解。但是说,“下午,我替她挖。”
李大和又气得不行,毕飞舞这个祸害,这是要累死我兄弟吗。什么都要德西帮。
挖藕的活儿没干完。虽然那辆运藕卡车走了。但今天下午女人们还得挖。
采藕季,每天都有卡车来,今天下午挖的,明天早上会有车来运走。
藕不比鱼这种鲜活物,需要现场捕捞、尽快运走。所以下午,捞完鱼的男人们也会去藕塘。
李大和腹诽良多。
可这还没完,德西弯腰,胳膊肘浸下去,边在水里拉网找鱼,又边伸长脖子过去,低声问。
“那个,……卫生纸的票,还能领吗?”
啥!李大和惊恐地看他一眼。
这会儿、今天,德西突然要这个票,就不会是因为别的。
那种纸,除了个别城里来的知青,比如那个资产阶级小姐李玉园,农村姑娘有几个买的。
两毛钱一卷的卫生纸。用等量的草纸,只需要两分钱。价格贵十倍。
就说,连饭都还吃不饱呢。她们的菊花,就更金贵吗?
那李玉园也挣不了几个工分,一个月挣不到十块钱,哪怕挣八块钱,就非得花两块钱买这种卫生纸用。
剩下的钱宁可顿顿吃青菜,也倔得可以,真不会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