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其中最普通的一员,去体会人间的烟火热气和清醒。
第一要做的,是入世。活在世间。
小可想到了德西曾经说的。盐。融入。她也明白了。
“司马德。你是说,我们,和村子里的人一样去……”
对,一样。
劳动、加入生产队、参加运动。
学习政策、劳动、下田地里劳作。
他们能干的,我们都能干。
“比尔。上帝让我们相亲相爱。但善意,不该只是一只手、递给另一只手的面包。”
“更应该是一起坐下,把面包掰开,让碎屑落在同一张桌布上。那块桌布,叫共同体。”
小可的眼睛里,立即有了希望的光芒。
就像在进入绝境的时候,有人将她从泥潭里拉了出来。
她黑眸在灯光下亮晶晶地看着德西。
她明明白白地叫着他的名字。
德西。德西。司马德。
*
德西今天下午在革委会小组里,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他是穿上了新买的蓝色衣服,和那双解放鞋去的。他必须穿这个去。
衣服的袖子裤腿都有点短,鞋子小了,也紧、有点勒。他就把脚后跟的后绊踩下去,踏着穿。
张山带他走进那间屋子的时候。几张长条木板凳上坐着的人,目光多少都有些冷淡、疏离、不解、陌生和敌意。
庆和庆林兄弟俩,在这些人里面的资历排不上号,在屋子外面探头探脑。
李大和是小组长。他算是上午刚跟德西有过一面之交,不算生分。
看见他穿着这身衣服过来。李大和的目光,马上就随和了很多。
张山说了几句德西的要求,李大和听完,倒是挺豪爽。
他开始也没说什么,先向大家介绍这位、昨晚所有人都了解过的人。
德西被安排坐下,他目光平静,语气温和地先开口。
“各位同志。”
一听他这称呼。感觉立即拉近了国内五湖四海、国外七大洲八大洋的距离。
大家目光中的不解,马上消失了一些。
对h国这里的形势,德西之前,可是做了三四年功课的。
不然,他怎么会来!
德西镇定、沉稳的性格,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揣摩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李大和看着这个,除了脸跟自己长得不一样、个子高不少、汉语说得有点慢、其他基本跟自己一样的,外国人。倒是也认真听了。
“我来自德国。跟你们虽然出生的国家不同,信仰不同。但是我们的追求是相同的。
就是让所有不幸的人、穷困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德西说了小可、宁宁几个人的情况,说了他们生活的困难。没有盐,没有粮,没有票。
“教堂里的人,也是需要跟着d过好日子的穷苦人中一员,也是劳动人民的一员。我们也要响应号召,为人民服务。”
接下来,他坦诚地介绍了西德学生现在对反美、反帝斗争。他就是从那里来的。
h国的成就,证明了第三世界国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在新h国的激励下,从东南亚到非洲、从南美到日本,甚至在资本主义阵营的欧美,都已经掀起、“向h国学习”的浪潮。
从1963年起,欧洲美国的校园运动中,就已经涌现出了大量“华派”。
他们手持不同语言翻译的语录,把h国的奇迹,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西方一直在关注新h国,他看到报纸上报道过很多事迹。
h国人民在众志成城地组织生产、开天辟地、修水坝、造梯田、开荒地,让缺少粮食的人民吃饱饭,工业产值一再提升。
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一致的优越性,是各自为政、追求个人利益的资本主义,比不了的。
德西说,我虽然是教堂里的牧师,但我,同时也是革命的神学院学生。
我之所以来,就是想成为这个伟大运动中的一份子。
为这里的老百姓出份力,为h国的建设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