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和,洪山村革委会小组组长。他看着这教堂的几人组,就头疼。
别的镇子,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运动搞得如火如荼。
教堂里的人都走了,东西都清空了,连建筑都烧了。就是离他们洪山村最近的这座,怎么都弄不动。
说起来,李大和他爷爷就是信教的。他总不能把他爷爷,也带到台子上跪下批斗吧?
他爷爷现在老在家,不让去了,一不高兴也训李大和。
李大和一来气,更想把教堂一锅端了,但现在就是弄不动。
因为比尔不走。
批斗可以。但现在的政策是:要文斗,不要武斗,要讲文明,懂得尊重。摆事实讲道理。
把比尔一个外国老人揪出来斗,不合适。
况且比尔快六十五了,在这儿二十多年了,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大家有目共睹。
除了他是个外国人,还真抓不到他什么小尾巴。
比尔还干了不少好事。先说第一条,收养了孤儿小可。
小可是村民从河里捡到送进去的,现在被养得健健康康的好着呢。比尔救人了啊。
也不止,之前教堂也扶危济困过。先不说比尔干了多少。
就说解放前。洪山村这个地区很穷,教堂的神父修女从国外来,专门来这山沟附近的穷地方,让读不起书的孩子进来读书。
李大和爷爷,就是村里抗日游击队的老兵,和村里一些老爷爷小时候识的字,就是教堂里请的先生教的。
李大和爷爷说,当时教堂里有个门房,就是个被日寇打断了一条腿的,后来被神父收留,拄着拐守了一辈子门。
最最关键的是,这座教堂跟别的,还有点不一样。
这里建成时,最早的神父是个加拿大人。
建成没几年,日军就侵华了。
因为加拿大是中立国,日本鬼子来湖武地区扫荡的时候,神父打开教堂门,附近的村民无论是否教民,都允许他们进去避难。
好多体弱、腿脚不好、没法跋涉、上不了山去避难的村民,都跑到教堂里躲了。
那个加拿大神父不仅收留了上千老幼妇孺,还毫不畏惧地、跟想冲进来抓姑娘的日本军官交涉。
以教会的庇护,以自己和四名外国教士的性命相抗,死活不让日军进门。
他们说,“要进门,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当时其中的一名教士,就是比尔的教父赛克斯顿。他来自德国米斯巴赫。
德国是日本盟国。
日军暴打、杀害外国教士,没什么不敢的,但若是杀一个德国教士,还是要考虑盟友关系。
这座教堂真的救过不少村民的妈妈、媳妇、女儿、孩子的命。
有的小孩,当时还出生在那座礼拜堂里。长大后就自然成了教民。
虽然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但几代人的记忆还在,他们记这个恩情。
那洪宁爹妈全死了,又是个瘸腿的,可没哪家愿意要他,还靠教堂养活呢。
还有那李婆婆,又往哪儿轰?
真把教堂给烧了,里面住着好几个人呢。
就说这几位,老老少少,弄谁家屋子里去住?归给谁家养?
尤其那个又高又胖又老的比尔,谁家都不爱要!又干不了啥农活,看着吃得又多。
这会儿家家口粮按人头定量,喂他,喂不起。
但是,现在堂里的人,不归附近的村庄管,不事生产,不参加村里劳动,凡事自给自足,不追求思想进步。
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政策、语录。简直就是一个法外之地。
弄不动他们,可是李大和也非常不爽。已经跃跃欲试轰了好几次了。
这倒好,教堂里的人不是越轰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比尔没弄走,这又从国外来一个。这下更轰不走了!很郁闷。
小可见到他,就笑着打招呼。
“大和哥哥。这是我们刚来的牧师。”
“德西,这是村里的……\"官员\"。李组长。”
德西礼貌地向他伸手。
“你好,我是德西·艾徳勒克。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