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的宁市,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一座现代化城市。
林夜的视野早已超越了这片土地,投向了更浩瀚的星空。
他把商业帝国伸向了航空事业。
在丛生集团总部顶层的会议室里,一场高度机密的项目论证会正在进行。
巨大的全息投影展示着火箭结构图和各种复杂的流体力学模拟数据。
曾诚院士指着引擎部分的一个核心部件,说道:
“海蛟八号材料的超强耐高温和抗疲劳特性,完美解决了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泵的终极难题!开启低成本太空运输的钥匙!”
林夜:
“技术可行性我已清楚。现在需要的是执行力和速度。‘星海宇航’公司必须立刻组建,整合国内顶尖团队,吸收国际人才。我们的目标不是在近地轨道兜圈子,而是要建立通往月球、乃至更远深空的‘高速公路’。”
他看向一旁负责资本运作的李铃音:
“铃音,第一期投入一千亿,我要在一年内,看到第一台应用海蛟材料的原型发动机点火试验成功。”
李铃音沉稳点头:“资金已做好准备,海外离岸通道畅通,可以确保技术引进和人才招募不受非市场因素干扰。”
“老杨,”林夜转向杨立军,
“星海宇航的智能控制系统和地面通信网络,米果移动要承担起来,这是你们系统能力的极致考验。”
杨立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没问题,夜哥!保证天上的火箭和地面的控制中心像一部手机一样无缝连接!”
蓝图绘就,庞大的资本和顶尖的技术开始向“星海宇航”汇聚。
林夜的野心,如同挣脱引力的火箭,直指苍穹。
与此同时,在波涛汹涌的南海深处,一座巨大的海上发射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
利用海蛟材料打造的平台主体,能抵御最恶劣的海况,其机动性和低纬度发射优势,将成为星海宇航争夺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王牌。
又过了两年,南海发射基地。
碧海蓝天之间,巨大的“星海一号”可回收火箭如同白色的巨塔,矗立在经过特殊加固的海上发射平台上。
火箭箭体上,“丛生集团”、“星海宇航”的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控制大厅内,气氛紧张而有序。
林夜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身后是曾诚、杨立军、欧阳林等核心团队。
他的左边,站着代悦。
她今天穿着一身干练的套装,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偶尔与身边的工程师低声交流几句,她是代表丛生集团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他的右边,站着赖清华。
她看着林夜的背影,眼神关切。
“倒计时一分钟!”
广播里传来冷静的指令声。
林夜深吸一口气,左右看了看,然后,极其自然地,向后退了半步,同时伸出双手,轻轻握住了代悦和赖清华的手。
代悦的手轻轻回握了一下,指尖传来令人安心的力量。
赖清华则是一怔,她抬眼看向林夜,缓缓放松下来,任由他握着。
这一刻,某种难以言喻的、超越常规的默契在三人之间无声地流淌。
“十、九、八……三、二、一!点火!”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