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九川在万药阁的生活渐入正轨。帮助李执事化解丹考危机后,他在外阁底层弟子与执事中,算是小有名气,但依旧谨慎低调,大部分时间仍沉浸在万卷楼与药园之中。
一日傍晚,洛九川从万卷楼归来,行至听竹小筑附近,忽闻一阵清越婉转的琴音自隔壁院落“揽月居”飘来。琴声空灵悠远,似山间清泉,又暗合某种玄妙的草木生长枯荣之道,闻之令人心神宁静。他不禁驻足聆听。
次日,洛九川在药园观察一株习性特殊的“夜荧花”时,恰好遇见一位身着素雅青衣、面覆轻纱的女子,也在仔细观察此花。女子气质清冷如月,修为内敛,看似寻常,但洛九川的时序感知却隐约察觉,其周身气息与天地灵气的交融,圆融自然,远超一般地仙。
“这夜荧花,需在月华最盛时,以‘子午流注’之法,引太阴寒露滴灌,方能使花心荧光不散,药性最佳。”女子并未看洛九川,仿佛自言自语,声音清冷动听。
洛九川心中一动,此女所言,正是他近日研读古籍所得,但比典籍记载更为精妙。他拱手道:“多谢仙子指点。晚辈观此花荧光流转,似有微弱周期,可是与星移斗转相关?”
女子微微侧首,面纱下的目光似乎扫了洛九川一眼:“你竟能察觉其荧光周期?看来于时序之道,确有天赋。不错,夜荧花又名‘星子兰’,其光暗变化,暗合周天星斗运行之妙,周期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息。”
洛九川凛然,此女对药性的理解,远非常人。二人便在这夜荧花前,就星辉月华与药性时辰的关系,探讨起来。女子言辞精辟,每每切中要害,对诸多冷僻药草的习性了如指掌;洛九川则凭借时间感知,往往能提出一些关于药力在不同时间节点细微变化的独特见解。一番交谈,竟颇为投契。
临别时,女子淡淡道:“我名星语,暂居揽月居。道友若对药理时序有疑,可来寻我论道。”说罢,翩然而去。
洛九川回到听竹小筑,心中疑窦丛生。“星语”?此名陌生,且其修为见识,绝非普通内阁弟子。他隐隐觉得,此次“偶遇”恐非偶然。
此后数日,洛九川按捺好奇,并未主动拜访,依旧按部就班修行、阅典、观药。
又过了三五日,傍晚琴音再起。此次琴曲更为灵动,隐隐有引导灵气按特定轨迹运转的意味。洛九川心有所感,盘膝坐于院内,静心聆听,只觉体内仙元随之活泼,对周边草木生机流转的感知也敏锐了几分。
琴音歇,万籁俱寂。洛九川长身而起,对揽月居方向遥遥一揖:“多谢星语仙子赐曲,闻此仙音,受益良多。”
揽月居内,并无回应,但一丝极淡的笑意,似乎融入了夜色中。
次日,洛九川炼制一种名为“清心涤尘丹”的丹药时,在“凝露”环节遇到瓶颈,药液总是无法完美澄澈。他思索良久,想起昨日琴音中某种韵律,心有所悟,尝试以特定节奏调控地火,模拟那韵律波动。
然而,尝试数次,总是差之毫厘。正在蹙眉之际,院外传来星语清冷的声音:“凝露如抽丝,非蛮力可成。地火为阳,药露属阴,当以神念为引,导阳入阴,阴阳相济,方得澄澈。节奏当如‘春雨润物’,急不得,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