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洛九川如约来到“论剑峰”。此峰并非自然山岳,而是星盟大能以无上法力,截取一方星核碎片炼制而成,悬浮于万界星城东侧的虚空之中。峰体笔直如剑,直插云霄,通体散发着凌厉无匹的剑意,据说常年在此悟剑,可磨砺剑心,感悟剑道真谛。
峰顶平坦如镜,方圆千丈,中央有一方清池,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漫天星辰。无尘早已在此等候。他依旧是一袭纤尘不染的白衣,背负古朴长剑,静立池边,身影与天地相融,仿佛他本就是这论剑峰的一部分,自然和谐,毫无突兀之感。
“洛道友,久仰。”无尘转身,微微一笑,眼神清澈如池水,并无丝毫倨傲,只有对同道中人的平和与一丝见到有趣对手的期待。
“无尘道友,幸会。”洛九川拱手还礼,心中暗赞。此人气息圆融,剑意内敛到了极致,若非他星辰圣体感应敏锐,几乎察觉不到对方体内那浩瀚如海的剑道修为。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二人于池边石凳落座,月清影亦在一旁素手烹茶,茶香袅袅,与峰顶的剑意清风交织,别有一番意境。
没有寒暄客套,论道直接开始。
无尘率先开口,声音平和:“听闻洛道友专精星辰大道,于空间法则亦有涉猎。宇宙星辰,亘古运转,轨迹玄奥,不知道友如何看待这星辰轨迹中的‘变’与‘不变’?”
问题直指大道根本。洛九川沉吟片刻,结合自身游历所见,答道:“星辰轨迹,看似恒定,实则每时每刻皆受引力交织、空间波动、乃至更深层宇宙潮汐影响,微不可察处,无时无刻不在‘变’。然其运行所依之根本法则,其核心引力之源,其存在之本质,是为‘不变’。我辈修士,当明悟那不变之根本,方能驾驭无穷之变化。譬如我游历机械境,见齿轮运转,表象精密复杂,其内核不过是能量守恒与力学规则之‘不变’。”
无尘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道友见解深刻。由星辰及万物,可见大道相通。我之剑道,亦追求于万千变化之剑招中,守住那一点‘剑心通明’之不变。心不变,则万变不离其宗。”
洛九川点头,反问:“无尘道友剑心通明,澄澈如镜,映照万物。然宇宙之大,光怪陆离,若有至暗至邪之物,镜中映之,剑心如何自处?是破镜斩邪,还是镜纳万相,邪不压正?”此问暗指“暗星”与“寂灭”之威胁。
无尘神色不变,轻抚身旁剑鞘:“镜若蒙尘,自当拂拭。然拂拭之力,非凭戾气,乃凭本心之光。邪暗侵扰,正可磨砺镜之明澈。我心如剑,亦如镜,邪来照邪,正来映正。斩邪非为毁灭,是为还天地一片清明,令镜光更纯。若遇至暗,便以身为灯,燃心化剑,照亮一方,而非与黑暗同腐。”
此言一出,洛九川心中震动。无尘之道,并非一味刚猛杀伐,而是以正御邪,以光破暗,其心境修为,已臻化境。这与他自己欲以星辰秩序净化黑暗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疑更加纯粹透彻。
随后,二人又从空间折叠谈到剑破虚空,从生命起源论及剑之生机,话题愈发深入玄妙。月清影在一旁静听,美眸中异彩连连,这等高层次的论道,对她亦是受益匪浅。
论道至酣处,无尘忽然起身,对洛九川道:“道友之道,根基深厚,见解非凡。言语论道终觉浅,不若你我切磋一招,以剑映道,以道证心,如何?只比意境,不较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