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忍不了啦(1 / 2)

二皇子有点懊悔,今天不该让这姓钟的的出头,他太性急了,不过最近的事情有点不顺,不急也不行。

“钟大人说话,确实过于偏激了,怎么能让父皇下旨收缴民间商人的粮食呢?

更何况,许乐乐可不是普通的商贾之人,她是我大启御封的第一个非皇家血统的县主,正是因为她献了炕灶修建和沤粪池的法子,这才被封为县主的。

毋庸置疑,这两种方法都对天下人有好处的,圣上金口玉言封的县主,自己是不容诋毁的,所以,下旨收缴嘉敏县主的财产,绝对是不可能的。

只能说,嘉敏县主,既已经成为了县主,身上自然也就担有一定的责任,所谓食君俸禄,便要行忠君之事。

她的粮食是用来开酒楼赚大钱的,收缴自然不会行,只能暂借,刚才大家也说了,她的酒楼,随便一桌吃下来,就得花十几两,这样的价格,当然也只有京中的权贵世家大族,才可能享受得起。

如今朝廷面临这样的困境,各位怕也是不好意去享受,毕竟各位大人都是那有良心的仁善之人,见不得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的场面。

说下来,韩老候爷一家最是仗义之人,老候爷的长孙韩大公,曾经是这京城里有名的贵公子,可一朝转性,竟跑到三川镇去任一个小小县令,足见其也是能顾全大局的人。

许县主在京城开的酒楼,既然有唐家和韩家的参与,那就更好办了,两家的老太君都是我大启有名郡主,说服一个小姑娘暂缓开酒楼,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就这点小事,何须让圣上下旨,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唐两家都是皇亲国戚,又都是高义之家,大家这么把话一挑开,主动站出来为圣上分忧,当是必然之事”。

韩家、唐家、李家,这些都是些顽固派,示好是不起作用的,须得打疼了他们,才有可能服软。尤其是唐家,不用说,已经结下死仇了,司棋的事,就是一种宣战,很好!想要血,可以,本王奉陪到底。

既然老六你们三个选择站一队,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先用这小妖女来试试刀!收缴粮食只是第一步,想来京城捞大钱,得有那个命才行。

“恭王殿下一席肺腑之言,让微臣茅塞顿开,怎就忘了唐家和韩家的老太君,都是大启赫赫有名的老郡主,那些粮食又都进了端王府和靖王府,就算那姓许的再怎么见利忘义,两位王爷殿下断不会被她的蒙蔽,做出不顾大局的事”。

“好一个见利忘义,这大帽子扣得真及时,还姓许的,连县主都懒得称呼了?姓钟的,你的意思就是将许县主的财产抢了,然后为了遮羞,再给人扣上一顶不仁不义的大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