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常中,
一些极其细微的“异常”被纳入了侦查视线:
资料室的管理员老范,
最近似乎对清理旧书旧报格外积极,
尤其是一些五六十年代的技术期刊和内部简报,
他经常一个人在库房里待到很晚,美其名曰“整理归档”。
后勤处负责废品回收的一名老职工,
被发现几次将本该送往造纸厂粉碎的、带有字迹的废弃纸张,
单独挑出来,悄悄塞进自己的编织袋,说是“拿回家引火”。
食堂的一位老师傅,在闲聊时,
对研究院哪些科室最近加班多、哪些领导常来小灶吃饭,显得过分“关心”。
这些行为单独看,
都可以用工作负责、勤俭节约或者单纯的好奇心来解释,
但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
任何一丝不寻常,都被记录在案,纳入分析。
侦查工作如同筛沙子,耐心而细致。
日子一天天过去,
“利剑”项目的第三轮设计在紧张有序地推进,
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逆用老田的计划也在谨慎地进行,
但“掌柜”那边似乎异常警惕,没有露出新的马脚。
扩大范围的侦查虽然收集到了一些零散信息,
但尚未发现明确指向“掌柜”或其核心网络的铁证。
一切仿佛陷入了一种僵持的“宁静”。
但这种宁静,
却比之前的混乱更让人感到不安。
仿佛暴风雨来临前,那种压抑的、令人心悸的平静。
沈棠站在小红楼的窗前,望着远处沉沉的夜色。
她知道,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利剑”越是接近成功,面临的威胁就越大。
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掌柜”,像一条毒蛇,一定在等待着下一个致命一击的机会。
陆铮推门进来,带来一身寒气。
“老田那边,对方一直没新的指令,很反常。”
他走到沈棠身边,低声道,
“你的直觉可能是对的,对方可能在酝酿更大的动作。我们已经调整了布防,但……棠棠,你和项目组,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沈棠转过身,握住他冰凉的手,眼神坚定:“我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等着他。”
调查的焦点,在沈棠的直觉和陆铮的部署下,悄然向资料室倾斜。
资料室管理员老范,
是个瘦高个、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先生,
平时说话慢声细语,喜欢摆弄些老物件,
尤其对几个收藏的陶瓷酒壶爱不释手,时常拿软布细细擦拭。
在众人眼中,他是个与世无争、有些迂腐的老学究。
保卫处派出的侦察员,
化装成新调来整理档案的年轻干事,进入了资料室工作。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老范的一举一动。
几天下来,
老范的行为似乎并无异常:
按时上下班,
认真整理编号那些堆积如山的过期文件和旧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