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图书馆照常开放,仿佛昨夜的一切从未发生。
索引柜依旧静静地立在角落,布满灰尘。
但暗中的监控网已悄然收紧,尤其是对周晓芸的一举一动。
周晓芸似乎对图书馆发生的事毫无察觉。
她依旧准时上班,
热情地和同事打招呼,
处理着后勤处的日常事务——分发劳保用品、核对仓库清单、安排车辆调度,忙得不亦乐乎。
午休时,
她甚至还有心情和几个小姐妹讨论新上映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对里面潘冬子的机智勇敢赞不绝口。
然而,在调查组高度警觉的视角下,她的一些行为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她似乎比平时更频繁地“路过”机关办公楼的后窗,
那里视线开阔,可以观察到部分院内动态。
在服务社买东西时,
她会和售货员多聊几句天气或家常,
但眼神会不经意地扫过货架上的某种特定牌子的香烟的库存情况。
下午,她以“核对年度报刊订阅清单”为由,去了一趟图书馆报刊阅览室。
她在里面待了二十多分钟,
大部分时间确实在翻看订阅记录,
但监控发现,
她的目光曾数次“无意中”瞥向那个7号索引柜的方向,
每次停留时间极短,快得像是错觉。
这些细微的举动,在平时或许不会引起注意,但在当前背景下,却像是暗流涌动的信号。
她是在确认情报点是否安全?
还是在试图用某种方式与上线联系?
调查组按兵不动,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等待她下一步的动作。
研究院里,沈棠也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她深知自己仍是风暴的中心。
她更加专注于实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攻克材料韧性与耐高温性能平衡的难题上。
她知道,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是对敌人最有力的回击,也是对自己和战友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