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日内瓦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精密钟表,每一扇窗,每一盏灯,都像是钟表盘上熠熠生辉的钻石与齿轮,精准地运行着。但在丽思卡尔顿酒店顶层的总统套房内,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的繁华,只留下一室静谧。
“高团长,是我,晚晴。”苏晚晴的声音通过一条经过特殊加密的线路,传回了遥远的华国,“晚宴的情况就是这样。安德森已经出招了,比我们预想的更直接,也更傲慢。”
电话那头传来高建国沉稳如山的声音:“意料之中。这群西方资本家惯用的伎俩,先用舆论造势,给你扣上一顶‘不可信’的帽子,动摇人心。你打算怎么做?”
苏晚晴的目光落在窗帘的缝隙间,那里透出的一线城市霓虹,像一把锋利的光刃。她的语气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带着一种手术刀般的冷静:“我需要几个小时的绝对安静。对外就说,我们的演示设备需要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校准,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好,我来安排。”高建国没有问任何细节,只给予了百分之百的信任,“安保工作,就全权交给长风同志。记住,你们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明白。”
挂断电话,房间里重新恢复了寂静。陆长风一直站在门边,像一尊沉默的雕塑,身上那件简单的黑色衬衫也无法掩盖他挺拔的身形和其中蕴含的爆发性力量。他不需要言语,只是一个坚定的眼神,就构建起了一道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防线。
苏晚晴走到房间中央,深吸了一口气。下一秒,她的意念微动。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只是房间内的光线在刹那间诡异地暗淡了下去,仿佛所有的光源都被一个无形的黑洞悄然吞噬。空气的质感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粘稠而厚重,像是从现实世界被抽离,坠入了另一个维度的夹缝之中。
当光线重新亮起时,眼前的景象已然天翻地覆。酒店套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广袤得望不到边际的奇异空间。
头顶是模拟着二十四小时日升月落的穹顶天幕,脚下是肥沃得仿佛能捏出油来的黑土地。不远处,一片规划得井井有条的种植区里,一排排奇异的作物正舒展着叶片。那些在外界需要数月才能成熟的高产水稻,在这里已经沉甸甸地弯下了腰,金黄的稻穗颗粒饱满得几乎要炸裂开来,每一株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苏晚晴快步走到田边,指尖轻轻拂过一株抗寒玉米的叶片,感受着其中旺盛的生命力。她仔细检查了土壤的湿度和养分数据,确认所有高产作物的样本都处于最完美的状态,这才放下心来。这些,是她最坚实的底气,是足以让任何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的实物证据。
穿过种植区,便是一栋充斥着未来感的银白色建筑——空间的核心,超级实验室。
随着她的走近,实验室的玻璃门无声地向两侧滑开。内部的光线柔和而明亮,无数精密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仪器静静地矗立着,空气中只有设备运行时发出的轻微蜂鸣。
她径直走向实验室中央一台造型奇特的仪器前。那台仪器主体由不知名的金属构成,表面流淌着淡蓝色的光晕,充满了科幻感。仪器的操作界面是一块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光幕,上面正显示着它的名称——“高精度分子结构模拟器”。
苏晚晴纤细的手指在光幕上飞快地跳跃,熟练得仿佛已经演练过千百遍。她调出之前从国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提取出的数据,将创生国际那款“安德森营养剂”的已知分子式完整地输入了进去。
“启动对比模拟程序。目标:‘创生一号’。对照组:‘华夏一号’。”她轻声下达指令。
模拟器发出一声清越的蜂鸣,庞大的计算力瞬间被激活。全息光幕上,无数复杂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刷过,最终分裂成两个独立的模拟视窗。
左边的视窗里,一个由无数光点和线条构成的复杂分子结构正在缓缓旋转。它的结构看起来异常稳固,像一座设计精密的堡垒,每一个原子键都连接得恰到好处。视窗下方标注着一行小字:【安德森营养剂·稳定结构】。
而在右边的视窗,苏晚晴自己的配方所构成的分子结构,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它仿佛是活的,结构中的某些链条在以一种特定的频率轻微振动,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正是它能温和地促进作物生长,而非暴力催熟的关键。视窗下方同样标注着:【华夏一号·活性结构】。
苏晚晴的眼神专注到了极点,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分析着屏幕上跳动的每一个数据。她将模拟的时间流速调快了一万倍,模拟这种营养剂在与作物细胞进行长达数年的持续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时间在模拟世界中飞速流逝。起初,安德森的“稳定结构”表现得完美无缺,高效地为细胞输送着养分。但当模拟时间进入“第三年”时,异变陡生!
只见那个原本稳固如堡垒的分子结构,在与细胞壁进行亿万次接触和能量交换后,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化学键悄然断裂,释放出了一种全新的物质。这种物质的量极其微小,在常规检测中几乎无法被发现。
模拟器的分析系统立刻捕捉到了这个变化,并将其单独放大。一行红色的警告数据在屏幕上弹出:【发现微量代谢物,分子式3o6。初步分析:具备轻微的细胞活性抑制性及土壤酸碱度不可逆影响。】
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