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推了推眼镜,脸上是技术宅罕见的坚毅:“小陆哥,你放心!只要我裴清还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会让语微姐和兔兔出事!我的探测器和新装的电网不是吃素的!”他拍了拍身旁那个已经启动、闪烁着绿色指示灯的设备。
考察艇发动机发出低吼,脱离母船,朝着基西拉岛的海岸线驶去。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隐蔽,避免惊动岛上可能存在的尸群或其他幸存者,他们选择在胡萝卜通过“全球鹰”高空侦察模块扫描后确认的、位于码头城镇侧后方的一处偏僻荒地沙滩登陆。那里位于码头所在海湾的内部,但地势相对独立,远离城镇中心,根据扫描显示没有大规模生命(或非生命)活动迹象。
考察艇在离岸还有一段距离时关闭了发动机,利用惯性悄无声息地滑向沙滩,下锚泊定。四人依次跳入海中,海水瞬间没至胸口,带着爱琴海特有的微凉。他们高举着武器,防止进水,艰难而警惕地涉水走向岸边。
湿漉漉的作战服黏在身上,很不舒服,但没人抱怨。一踏上坚实的沙滩,四人立刻呈扇形散开,依托着礁石和稀疏的灌木丛建立警戒线。陆明锐打了个手势,小队迅速而安静地移动到附近一处地势稍高的坡地,这里可以隐约观察到远处码头的一部分情况。
每个人手腕上的手环式pad都亮着,显示着胡萝卜实时传输过来的简易地图和标记。地图清晰地标注出他们当前的位置、登陆点,以及远处那个规模不小的码头区。码头上,密密麻麻、色彩各异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如同巨型的彩色积木,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而在更远处的城镇区域,地图上被胡萝卜用醒目的红色阴影标注为“高密度生物信号活动区”,意味着那里极有可能盘踞着数量惊人的丧尸群。
“码头外围的半岛区域也有一些零散泊位和堆场,同样存在集装箱。”陆明锐压低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与队员交流,“但里面有什么,完全是未知数。”他的目光扫过那些锈迹斑斑的货柜,眉头紧锁。虽然集装箱行业有一些通用颜色标识,比如白色通常代表冷藏箱(可能存有冻品),红色代表危险品,但更多的颜色只是航运公司的标志,根本无法判断内装何物。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陈大发已经找了个理想的狙击点,趴伏下来,110的枪口透过灌木丛的缝隙指向远方。她的呼吸平稳,透过高倍狙击镜,仔细地扫描着码头区和通往他们这边的道路。突然,镜筒里出现了一个踉跄的身影,一个穿着破烂码头工人制服的丧尸在集装箱之间无意识地游荡。“发现单个目标,11点钟方向,距离约300米,无障碍。”她冷静地报出参数。
“清除它。”陆明锐下令。
陈大发的手指预压扳机,调整着细微的呼吸。十字分划稳稳地套住了那只丧尸的头颅。她屏住呼吸,食指均匀用力。
“噗!”
一声极其轻微、如同用力咳嗽般的声响从厚重的消音器中传出。几乎在同一时间,狙击镜里,那只丧尸的头颅像熟透的西瓜般猛地爆开一团暗红色的血雾,身体僵直了一下,随即软倒在地,不再动弹。7.62毫米的全威力弹在精准命中头部时,展现了其毁灭性的威力,而高效的消音器则确保了这致命一击的声响被压制到最低,几乎没有惊动更远处的任何东西。
“目标清除。”陈大发的声音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日常练习。
“干得漂亮。”陆明锐赞许道,然后看向尼克,特意叮嘱,“尼克,管好你的‘大嗓门’。”他指了指尼克背上的FNEVoLYS轻机枪,“你这家伙没有消音器,一旦开火,声音能传遍半个岛,简直就是给尸潮吹集结号。”
尼克拍了拍他的轻机枪,咧嘴一笑:“明白,船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这宝贝儿开口。放心吧,我这把‘小手枪’也不是摆设。”他拍了拍腰间的FN57,配备消音器的枪管显得很协调。
苏澜望着远处如迷宫般的集装箱堆场,叹了口气:“这么多箱子,怎么知道哪个里面有我们需要的食物和药品?难道要一个个撬开看?”这无疑是一项耗时巨大且充满风险的工作。
陆明锐观察了片刻,迅速做出决策:“不能盲目搜索。大发,你在这个制高点建立狙击阵地,负责远程监视和支援。尼克,你做大发的观察手,同时保护她的侧翼安全。我和苏澜靠近码头外围的堆场,尝试寻找港务局的办公点或者查看集装箱外的标识,胡萝卜应该能帮我们识别一些关键信息。”
“好嘞!”尼克爽快地应道,猫着腰移动到陈大发旁边不远处的一个观察位置,拿出了望远镜。
陈大发则通过狙击镜白了尼克一眼,但没说什么,继续专注地扫描着她的负责区域。
陆明锐和苏澜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两人检查了一下武器,压低身形,如同猎豹般悄无声息地离开高地,借着地形掩护,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集装箱森林潜行而去。阳光依旧明媚,爱琴海风光旖旎,但在这片美丽的废墟之上,一场寂静而危险的物资搜寻行动,才刚刚开始。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每一次呼吸都可能伴随着死亡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