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生活舱旁的小房间被改造成了星璃的“灵能研究室”,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木质工作台,台上铺着从数据库机房借来的艾塔尼科技图纸,图纸旁散落着几支炭笔和一卷透明的“灵能记录纸”——这种特殊纸张能保留灵能划过的痕迹,是凯从“希望方舟”物资中找到的珍贵材料。清晨的阳光透过舷窗,在图纸上投下柔和的光斑,星璃跪坐在工作台前,额间的晶体泛着稳定的淡紫色光芒,手指悬在灵能记录纸上,正专注地绘制着某种装置的草图。
“还是没找到能量传导的最佳角度吗?”雷诺端着一杯温蜂蜜水走进房间时,看到星璃正轻轻皱着眉,炭笔在纸上停顿了许久,显然卡在了某个关键环节。自上次灵能透支后,星璃每天都会花6小时研究艾塔尼科技,从最初连图纸符号都认不全,到现在能独立绘制简单装置草图,她的进步肉眼可见,但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星璃抬起头,接过蜂蜜水,指尖因长时间握笔而有些泛白:“艾塔尼的‘灵能谐振器’需要3个能量输入口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但我之前尝试用灵能模拟时,发现三角形的中心会产生能量漩涡,导致输出不稳定。数据库里说‘漩涡是灵能过载的预警’,可我找不到解决办法。”她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标注,那里画着三个小圆圈,中间用虚线连接成三角形,“你看,这里的符号我之前以为是‘能量增强’,昨天才发现其实是‘平衡调节’,我一直理解错了。”
雷诺凑到工作台前,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原本空白的图纸边缘,被星璃用不同颜色的炭笔补充了“灵能流动方向”“能量阈值范围”等注释,甚至还画了简单的“故障排除流程图”,这些都是她结合自身灵能感应总结的经验,数据库里并没有现成内容。“你能把灵能感应到的问题转化成‘故障流程图’,这已经很厉害了。”雷诺的语气中带着欣慰,“凯之前说,艾塔尼科技的核心是‘灵能与物质的平衡’,你要不要试着用灵能直接在纸上模拟能量流动,说不定能找到平衡的方法。”
星璃眼前一亮,放下炭笔,将手掌轻轻贴在灵能记录纸上。额间的晶体光芒逐渐变强,淡紫色的灵能像一条细腻的丝线,从她的指尖流出,在纸上缓缓勾勒出三角形的轮廓。起初,灵能在三角形中心果然出现了漩涡,记录纸上的紫色痕迹变得扭曲;但这次,星璃没有立刻停止,而是尝试将灵能分成三股,分别从三个输入口缓慢注入,同时用意识引导灵能在中心交汇时“旋转减速”——就像她之前净化“老兵号”上的混沌能量残留时那样,用精准的灵能控制化解能量冲突。
奇迹发生了。当第三股灵能注入时,三角形中心的漩涡渐渐平息,紫色痕迹变得平稳流畅,甚至在中心形成了一个微小的“能量循环”。星璃激动地收回手,灵能记录纸上,一幅完整的“灵能谐振器优化草图”清晰呈现,中心的能量循环符号旁,还标注着“灵能注入速度:0.5单位\/秒”“平衡调节角度:15°”等精确参数。“成功了!”星璃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眼眶微微发红,“我终于搞懂了‘平衡调节’的真正含义,不是增强能量,而是控制能量的‘流速与角度’!”
正在隔壁整理数据的凯听到动静,快步走进房间。当他看到灵能记录纸上的草图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是……你用灵能直接绘制的‘优化草图’?数据库里的艾塔尼谐振器效率只有70%,你这个设计能把效率提升到90%!”凯拿起草图,手指在能量循环符号上轻轻摩挲,“这个循环结构,我之前在数据库里见过类似的理论模型,但没有具体参数,你竟然通过灵能感应找到了!”
“我只是根据灵能流动的感觉调整了参数。”星璃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昨天我用灵能感应‘先锋号’的灵能感应阵列时,发现它的能量循环也有类似的问题,我试着用这个方法调整了一下,阵列的探测范围扩大了10公里。”
凯立刻拉着星璃前往灵能感应阵列机房。当星璃用灵能调整完阵列的“能量平衡参数”后,屏幕上的探测范围数值果然从50公里提升到了60公里,而且信号稳定性也从85%提升到了98%。“这太重要了!”凯的声音带着激动,“‘奇美拉’级的共生环需要精准的‘灵能平衡控制’,你现在掌握的方法,正好能解决我们之前担心的‘能量对冲’问题!而且你的草图可以直接用于实际装置的制作,比数据库里的理论模型更实用!”
接下来的几天,星璃的进步越来越明显。她不再局限于“理解图纸”,而是开始“优化图纸”——将艾塔尼科技的理论模型与自身灵能感应结合,提出更符合实际应用的改进方案。比如,她在“灵能传导导管”的图纸上,增加了“灵能缓冲段”的设计,解决了导管因能量波动而断裂的问题;在“灵能探测器”的图纸上,调整了“感应灵敏度阈值”,让探测器能区分“混沌能量”与“正常灵能”,避免误报。
莉娜在一次巡逻间隙,特意来到星璃的研究室。当她看到星璃正在绘制“灵能狙击炮瞄准辅助装置”草图时,好奇地问道:“这个装置能提升狙击精度吗?之前我用狙击炮时,总是因为灵能波动导致弹道偏移。”
星璃拿起草图,耐心解释:“这个装置的核心是‘灵能稳定器’,能将你的灵能与狙击炮的瞄准系统同步,抵消外界的能量干扰。你看这里,”她指着草图上的一个小方块,“这个是‘灵能感应芯片’,我用艾塔尼的‘活性能量导体’设计的,能实时捕捉你的灵能波动,自动调整瞄准角度。数据库里的设计需要外接能源,我把它改成了‘灵能自供能’,你用的时候只要注入一点灵能就能启动。”
莉娜接过草图,看着上面清晰的“安装步骤”和“灵能注入方法”,心中充满期待:“等‘老兵号’的维修告一段落,我们能不能先做一个原型机测试?如果真能提升精度,以后对付追猎者的无人机群就更有把握了。”
“当然可以!”星璃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已经计算过材料需求,大部分零件都能从‘先锋号’的废弃设备中拆解,最多3天就能做出原型机。”
星璃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还改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方式。之前,凯负责“解读数据库”,星璃负责“提供灵能支持”,两人的工作相对独立;现在,他们会每天一起讨论“艾塔尼科技的实际应用”,凯从星璃的灵能感应中获得“技术优化灵感”,星璃则从凯的数据分析中加深对“科技原理”的理解。老周和小郑在制作零件时,也会主动向星璃咨询“灵能适配参数”,确保零件能与灵能装置完美配合;小林则根据星璃的工作强度,调整她的“灵能恢复计划”,确保她不会再次出现透支。
一周后,星璃制作的“灵能狙击炮瞄准辅助装置”原型机完成测试。在“先锋号”的射击训练场,莉娜使用安装了原型机的狙击炮,在5公里外连续命中10个移动靶,精度比之前提升了40%,而且没有出现任何因灵能波动导致的弹道偏移。当最后一个靶标被击中时,训练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星璃,你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灵能者’了,你是‘艾塔尼科技的实践者’。”雷诺走到星璃身边,语气中带着自豪,“你用自己的灵能感应,把数据库里的‘理论’变成了‘实用技术’,这是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星璃看着手中的原型机,心中充满成就感。她想起战斗结束后,自己因灵能透支而虚弱不堪,连基本的感应都很困难;而现在,她不仅完全恢复,还能将灵能与科技结合,为团队创造新的价值。“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星璃的目光扫过身边的同伴,“如果不是凯帮我解读数据库,莉娜愿意测试原型机,大家一直支持我,我也做不到这些。”
夕阳西下,星璃回到研究室,继续绘制“奇美拉”级共生环的“灵能平衡系统”草图。灵能记录纸上,淡紫色的灵能痕迹与黑色的炭笔标注交织,勾勒出未来的希望。她知道,自己的成长之路还很长,艾塔尼科技中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探索,但她不再迷茫,不再胆怯——因为她有最可靠的团队,有明确的目标,有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勇气。
星璃的恢复与成长,不仅是个人的突破,更是团队的财富。她用灵能为冰冷的科技注入了“生命力”,用实践为抽象的理论找到了“落地路径”,为“奇美拉”级的建造、为对抗追猎者的未来,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在这片充满挑战的星空中,她不再是需要保护的“灵能者”,而是成为了引领团队前进的“创新者”,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了重建家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