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前哨站的停泊区,“老兵号”静静悬浮在星空中,银白色的新型合金装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光,舰桥顶部的量子信息发射器与两侧的分形加密天线格外醒目——经过近半个月的升级改造,这艘历经风雨的舰船终于迎来了首次短途试航。驾驶舱内,雷诺坐在指挥椅上,双手轻轻搭在操控杆上,指尖能清晰感受到操控系统传来的细腻反馈,与升级前的迟滞感截然不同。
“各系统准备就绪!引擎功率校准完毕,护盾系统进入待激活状态,武器系统能源链路通畅!”凯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他正坐在电子战控制台前,终端屏幕上显示着所有系统的实时参数,“试航路线已规划完毕,从停泊区出发,绕行数据深渊外围300公里,沿途设置3个测试点,分别进行引擎极限速度、护盾承受能力、武器供能稳定性测试。”
莉娜则站在武器控制台旁,手指悬在“主炮充能”按钮上方,眼神中满是期待——她的新改装突击步枪已固定在驾驶舱的武器架上,舰首的深渊粒子炮也经过了能量增强改造,正等待着实战测试。“所有武器已装载实弹,弹药适配性检查完成,随时可以开火!”
星璃靠在观察窗前,灵能缓缓延伸至舰船各处,像一张细密的网,实时监测着引擎、护盾、武器系统的能量流动。“各系统能量波动稳定,未发现异常节点,但灵能感知到引擎舱的‘辅助散热阀’存在轻微能量泄漏,可能会在高功率运行时影响散热效率。”
“收到!已标记辅助散热阀为重点监测对象,试航时会降低该区域的功率负载,避免出现过热问题。”雷诺点头,按下“启动引擎”的按钮。
伴随着一阵低沉而平稳的轰鸣,“老兵号”的引擎喷出淡蓝色的能量流,缓缓驶离停泊区。与升级前不同,这次引擎启动没有产生任何震动,驾驶舱内的平稳度堪比地面建筑,只有观察窗外快速后退的星云,能让人感知到舰船正在加速。
“第一个测试点:引擎极限速度测试,预计5分钟后抵达。”凯的声音带着兴奋,终端屏幕上的引擎功率指针开始缓慢攀升,从常规运行的40%升至60%、80%,最终稳定在100%的极限功率。“当前速度1.2倍亚光速!超过升级前极限速度的50%,且引擎振动频率仅为之前的30%,远低于安全阈值!”
雷诺轻轻推动操控杆,“老兵号”的速度再次提升,星云中的尘埃在舰船周围形成一道道流动的光带。他尝试进行高机动转向,操控杆的反馈精准而迅速,舰船像一道灵活的闪电,在星云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没有出现任何失控迹象。“操控性远超预期!即使在极限速度下,也能保持稳定转向,这在之前根本无法想象——升级前只要速度超过0.8倍亚光速,转向就会出现明显偏差。”
星璃的灵能感知到引擎舱的温度正在缓慢上升,但辅助散热阀的能量泄漏并未加剧,只是散热效率比预期低了10%。“建议将引擎功率降至90%,维持当前速度即可,避免长时间高功率运行导致过热。”
雷诺立刻调整引擎参数,功率指针回落至90%,速度稳定在1.1倍亚光速。“收到!保持当前速度前往第二个测试点,准备进行护盾承受能力测试。”
第二个测试点位于一片废弃的舰船残骸区,凯提前在这里布置了3台“模拟攻击发生器”,能模拟追猎者常用的深渊粒子炮、实体鱼雷、电磁干扰波三种攻击方式,用于测试新升级的多层叠加护盾。
“护盾系统激活!高频偏导层、中频缓冲层、低频加固层同步启动,总能耗45%,低于预期的50%!”凯按下“启动模拟攻击”的按钮。
第一波攻击是深渊粒子炮。3道淡紫色的光束从发生器射出,直奔“老兵号”的舰首。就在光束即将命中的瞬间,舰船周围的深蓝色护盾突然亮起,高频偏导层的能量流快速震荡,将其中2道光束直接偏导至宇宙空间,剩下1道光束则被中频缓冲层吸收,护盾能量值仅下降了5%。“偏导成功率67%,吸收效率100%,护盾完好无损!”
第二波攻击是实体鱼雷。6枚模拟鱼雷以亚光速射向舰船,中频缓冲层的能量波纹瞬间放大,像水面涟漪般将鱼雷的动能逐一抵消,最后鱼雷在护盾外侧缓缓漂浮,被低频加固层形成的能量场“推离”舰船。“实体冲击防御成功!护盾能量值下降12%,仍保持88%的完整度!”
最关键的是第三波电磁干扰波。干扰波试图穿透护盾,影响舰船的电子系统,但低频加固层与凯的电子战系统形成了“双重防护”——干扰波刚接触护盾就被低频能量场削弱,剩余的干扰信号又被电子战系统过滤,终端屏幕上的参数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电磁干扰防御成功!各系统运行正常,未受任何影响!”
莉娜兴奋地挥舞着拳头:“这护盾也太硬了!之前遇到追猎者的两轮粒子炮攻击,护盾就快破碎了,现在承受三轮混合攻击,还能保持88%的能量!”
“第三个测试点:武器供能稳定性测试,准备测试主炮、副炮、近战武器的同步供能。”雷诺驾驶“老兵号”抵达最后一个测试点,这里是一片空旷的星云区域,没有任何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