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前哨站的晨光透过穹顶玻璃洒下时,高级维修舱内已响起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莱姆戴着厚重的机械手套,正将一块从“黑帆”旗舰回收的深渊屏蔽合金焊接到“老兵”号的船体侧面,火花在淡蓝的合金表面溅起,像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照亮他满是汗水却格外专注的脸庞。这是团队获得“核心信任”权限后的第三天,一场围绕“修复与建设”的忙碌序幕,已在“先锋号”的各个角落悄然拉开。
一、“老兵”号的蜕变
“老兵”号停泊在专属停机坪上,像一位卸下铠甲的战士,接受着全方位的“焕新”。凯蹲在飞船底部,将拆解后的“黑鸦组织”深渊能量发生器与“老兵”号的引擎系统连接,屏幕上的能源参数实时跳动:“莱姆,再调整一下合金装甲的角度,确保能量发生器的散热口能与船体通风系统对接,不然功率提上去也会过载。”
莱姆放下焊枪,操控机械臂将装甲微调3度:“搞定!你这改造方案真能行?别到时候引擎炸了,咱们连‘先锋号’都回不来。”
“放心!”凯拍了拍控制台,调出模拟数据,“我用AI战术分析模块推演了12次,将深渊能量转化效率控制在45%,既能提升30%的航速,又不会触发过载保护。而且星璃帮我在发生器周围布了灵能稳定阵,就算出现能量波动,也能瞬间压制。”
星璃这时提着灵能共鸣水晶走来,将水晶嵌入引擎舱的凹槽中。淡紫的灵能顺着水晶蔓延,与深渊能量发生器的淡蓝光芒交织,形成稳定的能量循环:“灵能阵已激活,能实时监测能量波动,一旦超过阈值,会自动切断发生器供电。对了,我在飞船内部加了灵能屏蔽层,以后‘追猎者’的深渊探测就很难锁定我们了。”
莉娜则在观测甲板上,与“先锋号”工坊的机械师一起,为大型狙击炮台加装新的瞄准系统。她手指划过新安装的“深渊能量追踪镜”,屏幕上瞬间显示出10公里外一颗小行星的能量特征:“这个镜片能捕捉深渊改造武器的独特波动,以后就算‘影仆’躲在陨石后面,我也能精准锁定他们的位置。”
机械师递过一把校准扳手:“按你的要求,炮台还加装了快速换弹装置,切换弹药类型的时间从5秒缩短到1.5秒,配合凯改造的能源供应,连续射击20发都不会出现功率下降。”
七天后,“老兵”号的蜕变终于完成。当它缓缓驶出维修舱时,整个停机坪都响起惊叹——原本布满战斗划痕的船体被深渊屏蔽合金覆盖,泛着冷冽的淡蓝光晕;舰首加装了两门轻型离子炮,与大型狙击炮台形成“远攻+近战”的火力搭配;引擎喷口的光芒从橙红变为淡紫,航速与机动性较之前提升近40%;内部则新增了灵能屏蔽舱与应急医疗室,连莱姆都忍不住在驾驶舱转了三圈:“这哪还是之前的‘破烂船’,简直能和联邦的突击舰媲美了!”
二、“先锋号”的加固
与“老兵”号同步推进的,还有“先锋号”前哨站的设施建设。雷诺站在战术指挥室,对着全息屏幕上的防御蓝图,与AI共同调整防御系统布局:“将外层的两门离子炮移动到陨石流入口方向,那里是‘影仆’最可能突袭的路线;在空间站外围5公里处,部署10个自动警戒无人机,搭载微型Ep手雷,一旦发现深渊能量波动,立刻触发干扰。”
AI的电子音平稳回应:“防御布局已调整,无人机部署方案符合资源配额。另外,平民生活区的扩建申请已通过,可利用回收的‘黑帆’运输舰材料,新增20间居住舱与1个公共活动区。”
星璃则在平民自卫队的训练场上,指导队员使用灵能屏蔽装置。她手持一块灵能水晶,向围坐的队员演示:“当感受到深渊能量波动时,按这个符文纹路注入精神力,水晶会形成直径3米的屏蔽场,虽然无法完全阻挡攻击,但能为莉娜的狙击争取至少10秒的反应时间。”
一名曾被“黑帆”俘虏的平民握着水晶,眼中满是坚定:“谢谢星璃小姐,我们再也不想被那些坏人欺负了!以后‘先锋号’有危险,我们也能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凯则将精力投入到“先锋号”数据库的升级中。他将解析出的“黑鸦组织”交易记录、“影仆”技术参数与联邦的深渊威胁情报整合,建立起专属的“深渊威胁数据库”:“以后只要输入敌人的能量特征或战术模式,数据库就能自动匹配应对方案,甚至能预测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莱姆也没闲着,他带着几名自卫队成员,将回收的“黑帆”武器拆解改造,制成适合平民使用的轻型能量枪:“这种改造枪的后坐力小,威力足以击穿普通海盗的护甲,而且加装了安全锁,不会出现走火误伤的情况。”
半个月后,“先锋号”的变化肉眼可见——外层防御形成“离子炮+无人机+陨石屏障”的三重防护;平民生活区新增的居住舱温馨明亮,公共活动区甚至摆放了莱姆手工制作的桌椅;战术指挥室的屏幕上,实时刷新着遗忘星域的深渊威胁动态,连AI的电子音都多了几分“安心”:“当前‘先锋号’防御等级从‘d’提升至‘b+’,平民安全系数提升68%,应对‘影仆’突袭的成功率从‘45%’提升至‘72%’。”
三、技术与数据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