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号在距离w-01残骸应急避难舱3公里处停稳,舰首的pdG炮管仍在缓慢旋转,双组姿态推进器保持着低功率待机状态,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野兽,既警惕着未知威胁,又期待着前方的可能。雷诺坐在驾驶舱内,指尖在数据板上滑动,屏幕上弹出的“决策分析面板”,将所有关键信息清晰罗列——这是他做出最终判断前,最后一次全面梳理利弊。
一、回顾已知:拼凑完整的“信息拼图”
雷诺首先将目光落在“信号特性”一栏,指尖轻轻点触屏幕,之前的观测数据逐一浮现:
?信号模式:从最初的随机中断,到后来的34秒周期“U型”曲线,再到隐藏的高频子信号,每一次变化都指向“人为控制”——尤其是解析出的“18c温度、80kpa气压、21%氧气浓度”,与联邦星舰单人应急避难舱的环境参数高度匹配,排除了“自动信标”或“自然现象”的可能;
?信号稳定性:持续监测28小时,信号强度始终稳定在-75db,无任何突然增强或中断,既没有“陷阱信号”常见的“高强度诱导脉冲”,也没有“故障设备”的杂乱波动,更像是“被困者持续发送的求救信号”,传递着“稳定、安全”的意图。
随后,他切换至“周边环境”面板,远程传感器传回的星域图清晰呈现:
?威胁排查:以避难舱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无任何大型舰船残骸、武器平台或异常能量反应,仅有的32块碎片均为w-01残骸的零部件,漂移速度≤1\/s,且已标记出明确的规避路线,不存在“埋伏”或“碰撞风险”;
?资源关联:避难舱所属的w-01残骸是联邦货运级星舰,根据数据库记录,其应急避难舱通常储备有“72小时应急物资(压缩食品、饮用水)”“基础维修工具”“星图数据终端”——这些正是“老兵”号当前急需的资源:应急物资可补充消耗,维修工具能提升修复效率,星图数据则能帮他们弄清“当前所处星域位置”,摆脱“漂泊无依”的困境。
最后,他查看“自身状态”评估,数据板上的各项指标已较最初有了质的提升:
?生存基础:生命维持系统可低功率运行,水循环单元实现饮用水微量再生,舰桥气密性提升至98%,临时能源包可支撑核心设备工作8小时,不再依赖单一的应急氧气瓶,具备了“短期独立生存”的能力;
?机动与防御:双组姿态推进器可实现快速转向与紧急减速,撤离效率提升3倍;pdG近防炮旋转机构恢复,虽无法发射,却能通过“物理威慑”与“光斑警示”应对小型威胁,应急撤离方案已制定完成,有了“应对最坏情况的退路”;
?修复潜力:已打捞的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可支撑后续舰体加固,维修机器人即将完全激活,主能源核心虽未重启,但基础活性线圈仍有72小时的能量波动,若能从避难舱获取“高压线缆”或“控制芯片”,重启核心的希望将大幅提升。
“所有信息都指向一个结论:前往避难舱,利大于弊。”雷诺喃喃自语,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敲击,将“有利条件”与“潜在风险”分别列在面板两侧,形成鲜明对比。
二、利弊权衡:与系统的“理性对话”
“系统,基于以上信息,量化分析‘前往避难舱’与‘放弃前往’的两种选择,分别计算‘生存概率提升幅度’‘资源获取预期’‘风险发生概率’,给出客观评估。”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平静,他需要用数据打破“恐惧”的干扰,做出最理性的决策。
数据板的指示灯快速闪烁,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缓慢下降,3分钟后,一份详细的“决策量化分析报告”弹出:
选择一:前往避难舱
1.生存概率提升:
?若成功获取避难舱应急物资,生存时间可从当前的“7天”延长至“14天”,提升100%;
?若获取星图数据,明确当前星域位置,后续寻找“星际航道”或“资源星球”的概率提升60%;
?若获取核心修复部件(如高压线缆),主能源核心重启概率从45%提升至65%,长期生存能力大幅增强;
?综合生存概率提升幅度:42%。
1.资源获取预期:
?应急物资(食品、水)获取概率:90%(避难舱设计标准要求储备72小时物资,且未检测到“物资耗尽”信号);
?维修工具获取概率:75%(货运星舰应急避难舱通常配备基础工具包);
?星图数据获取概率:60%(需终端设备完好,当前无法远程检测);
?核心修复部件获取概率:40%(存在不确定性,但值得尝试)。
1.风险发生概率:
?避难舱内为“敌意目标”(如失控机器人、恶意幸存者):5%(未检测到任何攻击性信号,且环境数据符合“人类生存”特征);
?避难舱结构坍塌(靠近导致碎片撞击):3%(传感器显示避难舱主体结构完整,仅舱门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