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闸舱的内部指示灯从红色跳转为绿色的瞬间,雷诺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他快步走到储物舱,将那套老旧的“开拓者”款宇航服拖出来——虽然头盔有裂纹、左手手套指尖破损,却仍是目前唯一能保障他在气闸舱内安全作业的装备。之前打捞时的紧张感还未完全消散,此刻想到即将亲手拆解残骸、获取可用资源,他的指尖又开始微微发烫,像期待拆开礼物的孩子。
穿戴宇航服的过程比第一次更熟练,却依旧耗时。他先将应急氧气瓶与宇航服的供氧接口连接,“咔嗒”一声扣合后,面罩内传来轻微的“嘶嘶”声——幸好,之前用胶带密封的接口没有再次漏气,氧气浓度显示器上的数字稳定在21%。随后,他将尖嘴钳、螺丝刀、小型切割工具逐一塞进宇航服大腿外侧的工具袋,又在左臂固定好数据板(已切换至“实时鉴定模式”),确保拆解过程中能随时记录资源信息。
“系统,气闸舱当前气压、温度参数确认,是否存在有毒气体残留?”雷诺在面罩内对着麦克风说道,声音通过内置通讯器传出,带着一丝电流杂音。数据板很快弹出检测结果:【气闸舱气压101.3kpa(标准大气压),温度-1c,空气质量检测合格,无有毒气体残留,可安全进入作业】。
得到确认后,雷诺推开气闸舱的内舱门——一股带着金属锈味的冷空气扑面而来,面罩的防雾涂层瞬间起了作用,清晰地映照出舱内景象:那块刚打捞回来的不规则残骸被两根金属卡扣牢牢固定在舱中央,表面的锈迹在淡蓝色照明灯下泛着斑驳的光泽,凸起的金属角处还残留着太空尘埃,凹陷处隐约能看到几根断裂的导线,像暴露在外的神经。
他缓缓飘进气闸舱,关闭内舱门,转身面对残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凹陷处的硅基材料痕迹——淡绿色的电路板边缘从金属外壳下露出,虽然大部分线路已经碳化,却仍能辨认出芯片的轮廓。“先从这里下手,看看能不能拆出可用的集成电路板。”雷诺喃喃自语,从工具袋中取出小型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插入金属外壳与电路板的缝隙。
金属外壳因长期暴露在太空中,早已失去韧性,螺丝刀轻轻撬动就传来“咯吱”的脆响。他屏住呼吸,一点点扩大缝隙,生怕用力过猛损坏内部的电路板——联邦早期的硅基芯片虽然性能落后,却能用于修复“老兵”号的基础传感器,哪怕只有一块完好的芯片,也能提升数据采集精度。
10分钟后,一块巴掌大小的集成电路板终于被完整拆下来。雷诺将电路板捧在手心,通过面罩仔细观察:表面的8个芯片中有5个已经碳化发黑,剩余3个的引脚虽有氧化,却未完全断裂。他立刻将数据板贴近电路板,屏幕上瞬间弹出鉴定结果:【集成电路板(联邦215型),可用芯片数量3(型号:c-218,适用于基础传感器信号处理),完好率37.5%,可用于修复左舷2号传感器】。
“有可用的芯片!”雷诺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他将电路板小心地放进随身携带的防静电盒中,像珍藏一件稀世珍宝。这是他第一次从废弃残骸中拆出能直接使用的电子元件,比之前获取金属碎片更让他兴奋——对如今的“老兵”号来说,能修复传感器,就意味着能更精准地监测外部环境,为后续打捞和航行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接下来是拆解金属部分。雷诺用尖嘴钳夹住残骸左侧凸起的金属角,轻轻晃动——之前打捞时被撞断的截面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数据板的扫描光束掠过,立刻显示:【钛合金(tc4型号),纯度92%,厚度8,可用于加固舰体支撑梁或制作维修零件】。他拿出小型切割工具,按下启动按钮——“嗡”的低鸣声中,切割片旋转起来,在金属表面划出一道细小的火花。
切割的过程需要格外小心。残骸的金属外壳厚度不均,薄处仅3,厚处却达15,稍不注意就会切到内部可能存在的其他部件。雷诺将切割速度调至最低,沿着之前标记的切割线缓慢移动,面罩内的氧气消耗速度逐渐加快,显示器上的数值从21%降至20%、19%……每一次火花闪烁,都意味着一块可用的金属块即将诞生。
30分钟后,三块大小不一的钛合金块被整齐地摆放在气闸舱的临时储物架上:最大的一块长30、宽20,可用于覆盖右舷的小型破损;中等的一块呈长条状,刚好能作为维修舱管线的支撑件;最小的一块虽只有巴掌大,却足够制作几个固定螺丝。数据板同步记录:【钛合金总重量108kg,利用率85%,无明显结构缺陷,可直接投入使用】。
就在雷诺准备拆解残骸剩余的金属框架时,他的目光突然被框架内侧的一个黑色小盒子吸引——盒子被两根导线固定在金属板上,表面印有模糊的“应急电池”字样,体积约为普通手机的两倍。“难道里面还有未失效的电池单元?”他心里一动,立刻放下切割工具,用螺丝刀小心地拧下固定导线的螺丝,将盒子取了出来。
盒子的外壳是塑料材质,因长期低温变得格外脆弱,雷诺用指甲轻轻一抠就裂开一道缝隙。打开外壳的瞬间,他的眼睛瞬间亮了——里面整齐排列着4节圆柱形电池,每节直径约1、长5,表面的电量指示灯虽然熄灭,却没有明显的鼓包或漏液痕迹。他将数据板的检测探头贴近电池,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推进,几秒钟后弹出结果:【应急电池单元(型号:cR-219),4节中2节剩余电量15%,1节剩余8%,1节完全失效,总计可提供0.3kwh电能,可用于为数据板或小型工具应急供电】。
“竟然还有能用的电池!”雷诺忍不住在面罩内欢呼出声。这几节电池虽然电量不多,却能在微型备用电池耗尽时提供关键电力,相当于多了一层“应急保障”。他将电池小心地放进宇航服内侧的口袋,紧贴胸口,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安全感。
此时,气闸舱内的温度已经降至-3c,雷诺的手指在手套内开始微微发麻,面罩内的氧气浓度也降至17%——应急氧气瓶的压力显示还剩35%,足够支撑他完成剩余拆解。他将目光投向残骸最后剩余的部分:一块约1厚的铝合金薄板,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氧化层,边缘还粘连着几根细小的铜导线。
拆解铝合金薄板的过程相对简单,雷诺用尖嘴钳夹住边缘,轻轻一掰就与金属框架分离。数据板检测显示:【铝合金(6061型号),纯度88%,可用于制作小型机械零件或密封垫片】。他将薄板叠放在钛合金块旁,又用螺丝刀将粘连的铜导线逐一剥离——虽然每根导线只有十几厘米长,却能用于修复电路接口处的短线问题,属于“不起眼却关键”的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