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透过宿舍窗户,我就被系统的提示音唤醒。视网膜上弹出熟悉的蓝色光幕,“超空间破烂感应”功能自动激活,一个闪烁的蓝色光点在地图上格外醒目——不同于之前找到的零件,这个光点亮度更高,且标注着“高价值潜在目标”,位置显示在垃圾处理区最深处的“废弃化工区”。
“系统,废弃化工区是什么地方?我之前怎么没听说过?”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心里满是疑惑。之前在垃圾场翻找多次,从未涉足过这个区域,甚至没在学院的地图上见过标注。
“废弃化工区是学院早期用于星舰燃料研发的区域,因十年前发生过化学泄漏事故,导致区域内残留大量腐蚀性液体与高压管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仅允许专业人员进入清理,普通学生很少知晓。”系统的机械音解释道,“该区域因长期封闭,堆积了大量事故后废弃的实验设备与星舰配件,且极少有人涉足,大概率存在高价值废品——当前探测到的蓝色光点,初步判定为‘防护类设备’,完好度可能较高。”
防护类设备?我心里一动——垃圾场和废弃化工区环境复杂,要是能找到完好的防护服,以后再进入高危区域就能多一份保障。而且防护类设备尤其是带有特殊功能的型号,在黑市上价格不低,说不定比之前的钛合金更值钱。
简单收拾好工具(除了常用的螺丝刀、钳子,还特意带上了从黑市买来的防滑绳和耐腐蚀手套),我背着空背包,再次来到垃圾处理区。按照系统导航的路线,从垃圾山侧面一条被藤蔓覆盖的狭窄通道钻进去,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眼前的景象突然变了——地面上布满了深绿色的粘稠液体,散发着刺鼻的酸味,腐蚀得金属地面坑坑洼洼;头顶是纵横交错的黑色管道,部分管道表面锈迹斑斑,还在滴着淡黄色的液体,管道上的压力表指针停留在“危险”区域,显然内部还残留着高压气体。
“警告!检测到区域内存在腐蚀性液体(ph值1.2,接触皮肤会造成灼伤)与高压管道(内部压力0.8pa,存在爆裂风险),宿主需谨慎行动,避免直接接触液体与管道!”系统的警示音响起,视网膜上弹出红色的“危险区域”框,将腐蚀性液体池和高压管道标注出来,同时生成了一条绕开危险区域的临时路径。
我小心翼翼地踩着系统标注的“安全点位”(多是凸起的金属支架或未被腐蚀的石板),慢慢靠近蓝色光点的位置——目标位于一处直径约五米的腐蚀性液体池中央,那里有一个半淹没在液体中的金属平台,蓝色光点就在平台上闪烁,隐约能看到一个半球形的物体,被藤蔓缠绕着。
“目标物品:环境防护服头盔(型号:F-700高级款),当前状态:半淹没于腐蚀性液体中,表面覆盖藤蔓,初步检测完好度70%,带有高级显示功能(可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夜视、目标锁定),属于高价值防护设备,黑市估价1500星币以上。”系统的扫描结果让我心里一喜,F-700型号的防护服头盔我在理论课上见过图片,是联邦军工生产的高级款,配备的显示功能甚至能用于星舰外部维修,没想到居然能在废弃化工区找到!
可喜悦很快被现实浇灭——液体池宽五米,周围没有任何桥梁或通道,平台距离岸边至少四米远,而且液体腐蚀性极强,普通的木板或金属杆扔进去,瞬间就会被腐蚀得冒着气泡,根本无法搭建临时通道。更麻烦的是,平台上方刚好有一根高压管道,管道上的阀门已经生锈,随时可能泄漏气体,要是在靠近时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系统,有没有办法靠近平台?我手里的工具好像不够用。”我蹲在岸边,看着池中的平台,心里有些焦急。防护服头盔近在眼前,却因为无法跨越的液体池,只能望而兴叹。
“检测到宿主背包内有防滑绳(长度10米)与金属挂钩(承重50公斤),可利用岸边的固定装置搭建‘临时索道’,跨越液体池到达平台。”系统的提示音响起,视网膜上弹出索道搭建示意图:将金属挂钩固定在岸边一棵粗壮的金属管道(经检测可承重100公斤)上,另一端抛到平台的金属支架上,利用防滑绳形成索道,宿主通过双手抓绳滑行的方式到达平台。
“滑行过去?”我看着示意图,心里有些发怵——虽然防滑绳长度足够,但滑行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一旦失手掉进腐蚀性液体池,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平台上方的高压管道就在滑行路径下方,要是中途碰到管道,不仅会受伤,还可能触发管道泄漏。
“宿主无需担心,系统已计算出最佳滑行角度(与水平方向呈30°)与速度(1.5\/s),可完美避开高压管道,且防滑绳承重足够支撑宿主体重(当前宿主体重62公斤)。”系统的机械音带着安抚的意味,“此外,宿主可将背包卸下,减轻滑行重量,到达平台后再通过绳子将背包拉过去,进一步降低风险。”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冒险尝试——F-700头盔的价值太高,而且对后续进入高危区域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放弃。我按照系统的指导,先将背包里的工具倒出来,只留下防滑绳、金属挂钩和一把多功能刀,然后走到岸边的金属管道旁,检查管道的稳固性——管道直径约30厘米,表面虽然有锈迹,但敲击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显然内部结构完好,能够承重。
我将金属挂钩牢牢固定在管道上,用力拉了拉,确认不会松动后,拿起防滑绳的另一端,瞄准平台上的金属支架(系统标注的“最佳固定点”),猛地甩了过去。防滑绳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金属挂钩准确地勾住了支架,“咔嗒”一声锁死。我用力拉了拉绳子,确认两端都固定牢固,才放心地将背包系在绳子上,慢慢拉到平台边缘(避免掉进液体里)。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滑行环节。我戴上耐腐蚀手套,双手紧紧抓住防滑绳,双脚蹬在岸边的金属支架上,深吸一口气,按照系统提示的角度和速度,慢慢松开双脚——身体瞬间顺着绳子滑了出去,耳边传来“呼呼”的风声,下方是冒着气泡的腐蚀性液体,上方是冰冷的高压管道,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双手因为用力而青筋凸起,眼睛死死盯着平台,不敢有丝毫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