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带小丫头进城(1 / 2)

坐在马扎上,刘文宇连着吃了两根奶油冰棍、抽了三支烟,太阳穴突突的胀痛感才总算缓和了一些。

把渔具在后座上绑牢,鱼篓里躺着三条巴掌大的鲫鱼,还有一条三斤来重的鲤鱼,收拾妥当后便骑上自行车往家赶。

来时的轻松惬意早已没了踪影,返程的路足足骑了一个半小时。若不是刘文宇咬着牙硬撑,他恐怕真要倒在路边哪个草堆里睡过去。

回到家把鱼交给老爹,刘文宇简单的说了两句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就连晚上母亲喊他吃饭,都没能把他叫醒。

第二天一早,睡足了的刘文宇彻底恢复了精神,穿好衣服从炕上爬起来。

心念一动,掌心便多了个温润的白玉瓷瓶。他倒出一枚【强身健体丹】,丹药呈浅褐色,表面光滑,还透着股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单是闻一闻,都觉得神清气爽。

没有半分犹豫,他直接将丹药送进嘴里。丹药入口即化,化作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喉咙迅速淌遍四肢百骸。

这药力不像那些霸道的虎狼之药,反倒温和又持久,流过之处,肌肉微微发热,骨骼里似有细密的蚁行感,通体舒坦得厉害,白天上山留下的疲惫,瞬间就散了个干净。

“效果果然温和扎实,太适合普通人长期调理了。”刘文宇仔细品着身体的变化,心里有了数。

他又取出两个瓷瓶,攥在手里走出了房间。

“爹,娘。”他先找到院里乘凉的父亲,又叫出了在灶房忙碌的母亲。

“昨天回来路上碰见个朋友,他送了我几瓶药丸,说是家里祖传的方子,用山里好药材做的,既能补身子、治腰酸腿疼,平时吃还能强身健体。我试过了,感觉挺好,你们也试试。”

母亲孙巧云接过瓷瓶,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眼里既好奇,又带着庄稼人对“药”天生的谨慎。

“你这孩子,朋友给的也不能瞎吃啊,是药三分毒。”

话虽这么说,可闻着瓶口飘出的清新香气,再看看儿子精神饱满、一脸笃定的样子,她还是小心地把瓷瓶收了起来:

“行了,娘知道了,待会儿忙完就试试。”

父亲刘大山则实在得多,已经倒出一颗药丸,放在粗糙的掌心里打量,又凑到鼻尖闻了闻。

那股草木清香钻进鼻腔,他因常年劳作而有些浑浊的眼睛,竟亮了几分:

“嗯,闻着就不赖,心里都透亮了些。老三,你那朋友是干啥的?家里能有这好方子?”

“好像祖上是山里采药的,具体我也没多问,反正人挺实在。”刘文宇含糊着解释,心里悄悄对那位“不存在的朋友”道了声歉。

“哦……山里老采药人,确实能有些宝贝方子。”刘大山点点头,像是为丹药的来历找到了合理解释。

他把药丸直接咽了下去,重新塞好瓶塞,郑重地放进上衣内兜:“那我就试试,这腿脚一到阴雨天,疼得真磨人。”

看着父母接下丹药,刘文宇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他知道,只要开始吃,丹药潜移默化的效果,自然能让他们彻底信服。

早饭是简单的稀饭、咸菜配窝头加几块腊肉,刘文宇今天吃得格外香——

强身健体丹不仅驱散了疲惫,似乎连味觉都变敏锐了些。饭桌上,父母果然又念叨起在城里的两个儿子。

“你大哥上次回来就说,城里哪儿都好,就是这天一热,屋里跟蒸笼似的。”孙巧云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