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防备突厥。
武承嗣请求太后追封她的先祖为王,建立武氏七庙,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裴炎劝谏说:“太后以母亲的身份临朝治理天下,应当展示最大的公正,不能偏袒亲戚。难道没看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太后说:“吕后把权力交给在世的亲属,所以导致败亡。现在我追尊去世的先祖,有什么危害呢!”裴炎回答说:“事情应当防微杜渐,不能让不良风气滋长。”太后不听。九月二十六日,追尊太后的五代祖武克己为鲁靖公,五代祖母为夫人;高祖武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武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父武华为太尉、太原安成王,父亲武士彟为太师、魏定王;先祖的妻子都追封为妃。裴炎因此得罪了太后。又在文水县建造了五代祖先的祠堂。
当时武氏亲属掌权,唐朝宗室人人自危,众人心中悲愤怨恨。恰逢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的弟弟盩厔县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李敬业被贬为柳州司马,李敬猷被免职,唐之奇被贬为括苍县令,骆宾王被贬为临海县丞,杜求仁被贬为黟县县令。杜求仁是杜正伦的侄子。盩厔县尉魏思温曾经担任御史,后来又被罢黜。他们都聚集在扬州,各自因失去官职而心怀怨恨,于是密谋作乱,以匡复庐陵王为借口。
魏思温是他们的谋主,让他的同党监察御史薛仲璋请求奉命前往江都,又让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那里告发谋反,说“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薛仲璋逮捕了陈敬之,关押在监狱里。几天后,李敬业乘坐驿车到达扬州,谎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说“奉秘密旨意,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派兵讨伐他”。于是打开府库,命令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作坊,驱赶囚徒、工匠几百人,发给他们铠甲武器。在监狱里斩杀了陈敬之;录事参军孙处行抗拒,也被斩首示众,其他官员没人敢乱动。于是发动了扬州一州的军队,恢复使用嗣圣元年的年号。设置三个府署:一是匡复府,二是英公府,三是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兼任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十天之内就聚集了十多万士兵。向各州县发布檄文,大致说:“伪临朝听政的武氏,本性并不温顺,出身十分低微。从前充当太宗的才人,曾利用侍奉太宗的机会得到宠幸;到了后期,又在太子宫中秽乱宫闱。隐瞒先帝对她的私情,暗中谋求后宫的宠爱,最终登上皇后的宝座,使我们的君主陷入了违背人伦的境地。”又说:“她杀害姐姐、屠戮兄长,谋害君主、毒杀母亲,人和神都共同憎恨她,天地都不能容忍她。”还说:“她心怀险恶,企图窃取皇位。君主的爱子,被幽禁在别的宫殿;她的宗族亲信,却被委以重任。”又说:“先帝的陵墓还没干,年幼的君主在哪里!”还说:“试看今天的天下,到底是谁家的天下!”太后看到檄文后,问道:“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太后说:“这是宰相的过错啊。有这样的才能,却让他流落不得志!”
李敬业找到一个相貌和原太子李贤相似的人,欺骗众人说:“李贤没有死,逃亡在这座城里,命令我们起兵。”于是尊奉他来发号施令。
楚州司马李崇福率领所属的三个县响应李敬业。只有盱眙人刘行举占据县城不从,李敬业派他的将领尉迟昭攻打盱眙,刘行举击退了他们。朝廷下诏任命刘行举为游击将军,任命他的弟弟刘行实为楚州刺史。
九月初十,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军队,任命将军李知士、马敬臣为副总管,讨伐李敬业。
武承嗣和他的堂弟右卫将军武三思因为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辈分高、地位重,多次劝说太后借故诛杀他们。太后和执政大臣商议,刘祎之、韦思谦都没有说话;只有内史裴炎坚决反对,太后更加不高兴。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
等到李敬业起兵,薛仲璋是裴炎的外甥,裴炎想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样子,不急于商议讨伐之事。太后向裴炎询问计策,裴炎回答说:“皇帝已经成年,却不亲理政事,所以小子们才有借口起兵。如果太后把政权还给皇帝,那么不用讨伐,叛乱自然就平定了。”监察御史蓝田人崔詧听说后,上书说:“裴炎接受先帝的托孤重任,大权在握,如果没有别的图谋,为什么请求太后归还政权?”太后命令左肃政大夫金城人骞味道、侍御史栎阳人鱼承晔审讯裴炎,将他逮捕入狱。裴炎被逮捕后,言辞语气毫不屈服。有人劝裴炎说些谦逊的话来免罪,裴炎说:“宰相入狱,哪有保全的道理!”
凤阁舍人李景谌作证说裴炎必定谋反。刘景先和凤阁侍郎义阳人胡元范都说:“裴炎是国家的重臣,对国家有功,尽心侍奉皇上,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我敢证明他没有谋反。”太后说:“裴炎谋反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他们回答说:“如果裴炎谋反,那么我们也谋反了。”太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也知道你们没有谋反。”文武官员中证明裴炎没有谋反的人很多,但太后都不听。不久,刘景先、胡元范也一起被关进监狱。九月十三日,任命骞味道为检校内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景谌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魏思温劝说李敬业:“明公以匡复皇室为借口,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前进,直指洛阳,那么天下人就会知道你的志向是救援君王,四面八方都会响应你。”薛仲璋说:“金陵有帝王之气,而且长江天险,可以固守,不如先夺取常州、润州,建立称霸的基业,然后再向北图谋中原,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是很好的计策!”魏思温说:“崤山以东的豪杰因为武氏专制,心怀悲愤不平,听说你起兵,都自己蒸麦饭作为粮食,拿起锄头作为武器,等待南方军队的到来。不趁这个时机建立大功,反而退缩不前,想先谋求自己的巢穴,远近的人听说后,谁不会人心涣散!”李敬业不听,让唐之奇守卫江都,自己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攻打润州。魏思温对杜求仁说:“兵力集中就强大,分散就弱小,李敬业不合力渡过淮河,收服崤山以东的民众来攻打洛阳,失败是必然的!”
九月十八日,李敬业攻陷润州,抓获刺史李思文,任命李宗臣代替他。李思文是李敬业的叔父,知道李敬业的阴谋后,先派人从小路向朝廷告发谋反之事,被李敬业攻打,坚守了很久,最终因兵力不足而城破被俘。魏思温请求将他斩首示众,李敬业不许,对李思文说:“叔父偏向武氏,应当改姓武。”润州司马刘延嗣拒不投降,李敬业准备斩首他,魏思温出面营救,他才得以幸免,和李思文一起被关押在监狱里。刘延嗣是刘审礼的堂弟。曲阿县令河间人尹元贞率军救援润州,作战失利,被李敬业擒获,李敬业用刀威胁他,他始终不屈服,最终被杀。
九月二十二日,在都亭斩杀裴炎。裴炎临死前,回头对兄弟们说:“你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没有丝毫功劳,现在却因为我而被流放,难道不悲哀吗!”查抄他的家产,发现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刘景先被贬为普州刺史,后来又被贬为辰州刺史,胡元范被流放到琼州后去世。裴炎的侄子太仆寺丞裴伷先,年仅十七岁,上书请求拜见太后陈述事情。太后召见他,责问说:“你伯父谋反,你还有什么话说?”裴伷先说:“我是为陛下谋划计策,怎敢诉说冤情!陛下作为李氏的媳妇,先帝去世后,你立刻掌握朝政,更换继位的太子,疏远排斥李氏宗室,尊崇封赏武氏亲属。我的伯父忠于国家,却被诬陷有罪,还牵连到子孙。陛下这样做,我实在感到惋惜!陛下应当早日归还政权给太子,自己高枕无忧地深居宫中,这样李氏宗族才能保全;否则,天下一旦发生变故,就再也无法挽救了!”太后大怒说:“胡说八道,小子竟敢说这样的话!”命令把他拉出去。裴伷先回头说:“现在采纳我的建议,还不算晚!”这样说了三次。太后命令在朝堂上杖打他一百下,将他长期流放到瀼州。裴炎入狱时,郎将姜嗣宗出使到长安,刘仁轨询问东都的事情,姜嗣宗说:“我早就觉得裴炎和平常不一样了。”刘仁轨说:“是你自己察觉到的吗?”姜嗣宗说:“是的。”刘仁轨说:“我有奏章要上报,希望借助你顺便呈给太后。”姜嗣宗说:“好的。”第二天,姜嗣宗带着刘仁轨的奏章返回东都,奏章上说:“姜嗣宗知道裴炎谋反却不告发。”太后看了奏章后,命令在殿庭上拉住姜嗣宗,在都亭将他绞死。
九月二十三日,追削李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爵位,挖开他们的坟墓,劈开棺材,恢复他的本姓徐氏。
李景谌被罢官,改任司宾少卿,任命右史武康人沈君谅、着作郎崔詧为正谏大夫、同平章事。
徐敬业听说李孝逸率领的大军即将到来,从润州率军返回抵抗,驻扎在高邮的下阿溪;派徐敬猷进逼淮阴,副将韦超、尉迟昭驻扎在都梁山。
李孝逸的军队到达临淮,副将雷仁智与徐敬业交战,失利,李孝逸害怕,按兵不动。监军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对李孝逸说:“天下的安危,就在这一战。天下太平很久了,突然听说叛乱,众人都伸长脖子、竖起耳朵等待叛军被诛杀。现在大军长久停留不进,远近的人都会失望,万一朝廷另外任命其他将领来代替你,你用什么借口来逃避停滞不前的罪责呢!”李孝逸于是率领军队前进。
十月十九日,马敬臣在都梁山进攻并斩杀尉迟昭。
十一月初八,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讨伐李敬业。
韦超率领部众占据都梁山,众将领都说:“韦超凭借险要地势固守,士兵无法施展勇力,骑兵难以展开奔袭;况且穷寇会拼死作战,强攻会损失很多士兵,不如分兵围困,大军直接奔赴江都,捣毁他们的巢穴。”支度使薛克构说:“韦超虽然占据险要,但兵力不多。现在多留兵则前军兵力分散,少留兵则终将成为后患,不如先攻打他,必定能攻克。拿下都梁山,淮阴、高邮的敌军就会望风瓦解。”魏元忠请求先攻打徐敬猷,众将领说:“不如先攻打李敬业,李敬业兵败,徐敬猷就会不战自擒。如果攻打徐敬猷,李敬业率军救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魏元忠说:“不对。叛军的精兵都集中在下阿溪,他们是乌合之众,利于速战速决,万一失利,大事就完了!徐敬猷本是赌徒,不熟悉军事,他的部众单薄软弱,人心容易动摇,大军逼近,很快就能攻克。李敬业即使想救援,按路程计算也赶不及。我们攻克徐敬猷后,乘胜进军,即使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名将也抵挡不住。现在不先攻取弱者,反而急于攻打强者,不是好计策。”李孝逸听从了他的建议,率军攻打韦超,韦超连夜逃跑;又进军攻打徐敬猷,徐敬猷脱身逃走。
十一月十七日,李敬业率领军队凭借下阿溪坚守,后军总管苏孝祥连夜率领五千人,乘小船渡过溪水先发起进攻,作战失利,苏孝祥战死,士兵跳入溪中溺死的超过一半。左豹韬卫果毅渔阳人成三朗被李敬业擒获。唐之奇欺骗部众说:“这是李孝逸!”准备斩首,成三朗大喊:“我是果毅成三朗,不是李将军。官军现在大批赶到,你们很快就要被打败了。我死了,妻子儿女会享受荣华富贵;你们死了,妻子儿女会被官府没收为奴,你们终究比不上我!”于是被斩首。
李孝逸等各路军队相继赶到,多次作战都不顺利。李孝逸害怕了,想率军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李孝逸说:“风向有利,荻草干燥,正是火攻的好时机。”坚决请求决战。李敬业的军阵已经布置了很久,士兵大多疲倦懈怠、四处张望,军阵无法保持整齐;李孝逸率军进攻,借着风势放火,李敬业大败,被斩首七千级,溺死的人数不胜数。李敬业等人轻装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逃往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李孝逸进军驻扎在江都,分别派遣将领追击。十一月二十二日,李敬业到达海陵地界,遭遇大风,他的将领王那相砍下李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首级前来投降。残余党羽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抓获,首级被传送到神都洛阳,扬州、润州、楚州三州叛乱平定。
陈岳评论说:李敬业如果能采用魏思温的计策,直指黄河、洛水流域,专心以恢复李氏天下为己任,即使兵败身死,也算是忠义之举。但他荒谬地希图金陵的帝王之气,这才是真正的叛逆,不败等待何时!
李敬业起兵时,命令徐敬猷率领五千士兵,沿长江向西进军,攻占和州。前弘文馆直学士历阳人高子贡率领同乡数百人抵抗,徐敬猷无法西进。高子贡因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成均助教。
十一月二十四日,郭待举被罢免为左庶子;任命鸾台侍郎韦方质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韦方质是韦云起的孙子。
十二月,刘景先又被贬为吉州员外长史,郭待举被贬为岳州刺史。
起初,裴炎入狱后,单于道安抚大使、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秘密上表为他申辩,因此违背了太后的旨意。程务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关系友好,有人诬陷说:“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勾结谋反。”十二月二十六日,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在军中斩杀程务挺,查抄他的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在各处设宴庆祝;还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前都必定祭祀。
太后因夏州都督王方翼与程务挺共事,向来关系亲密,而且是废后王氏的近亲,将他征召入狱,流放崖州后死去。
垂拱元年乙酉(公元685年)
春季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垂拱。
太后认为徐思文忠诚,特意免除他因亲属关系应受的牵连,任命为司仆少卿。对他说:“李敬业改你的姓为武,我现在不再改回去了。”
正月初四,任命骞味道为代理内史。
正月二十二日,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乐城文献公刘仁轨去世。
二月初七,太后下制:“朝堂上设置的登闻鼓和肺石,不必派人防守,有击鼓或站在石上鸣冤的,让御史接收诉状后上报。”
二月二十九日,任命春官尚书武承嗣、秋官尚书裴居道、右肃政大夫韦思谦都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人多次入侵边境;任命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率军迎击。
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谅被罢免。
三月,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崔詧被罢免。
三月初五,将庐陵王李显迁移到房州。
三月初十,武承嗣被罢免。
三月二十日,颁布《垂拱格》。
有被贬官的朝廷官员到宰相那里诉说冤屈,内史骞味道说:“这是太后的决定。”同中书门下三品刘祎之说:“因亲属牵连改任官职,是臣下上奏请求的。”太后听说后,夏季四月初五,贬骞味道为青州刺史,加授刘祎之为太中大夫。对侍臣说:“君臣本为一体,怎能把过错推给君主,把功劳归于自己呢!”
四月十二日,突厥入侵代州;淳于处平率军救援,到达忻州时,被突厥打败,战死五千多人。
五月初六,任命裴居道为内史。纳言王德真被流放象州。
五月初九,任命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
五月二十二日,太后下制,命令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及百姓,都可以自行举荐。
六月初二,韦方质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六月,天官尚书韦待价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是韦万石的哥哥。
同罗、仆固等部落反叛;派遣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征调河西骑兵从居延海出兵讨伐,同罗、仆固等部落都战败溃散。朝廷下令在同城侨置安北都护府,接纳投降的部落。
秋季七月初九,任命文昌左丞魏玄同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下诏从今以后祭祀天地时,高祖、太宗、高宗都一同配享;这是采纳了凤阁舍人元万顷等人的建议。
九月十八日,广州都督王果讨伐反叛的獠人,平定了叛乱。
冬季十一月二十五日,任命天官尚书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讨伐突厥。起初,西突厥兴昔亡、继往绝可汗死后,十姓部落没有首领,大多离散逃亡,太后于是提拔兴昔亡可汗的儿子左豹韬卫翊府中郎将元庆为左玉钤卫将军,兼任崐陵都护,承袭兴昔亡可汗的爵位,统领咄陆部落。
麟台正字射洪人陈子昂上疏,认为:“朝廷派遣使者巡察四方,不能任用不合适的人,刺史、县令也必须精心挑选。近年来百姓因征战疲惫不堪,不能不加以安抚。”奏疏大意说:“使者不挑选合适的人,就会导致升降奖惩不明,刑罚不当,结党营私的人得到提拔,忠贞正直的人遭到排挤;只会让百姓修整道路,迎送使者,毫无益处。谚语说:‘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所任用的人。’不可不谨慎。”又说:“宰相是陛下的腹心,刺史、县令是陛下的手足;没有腹心和手足而能独自治理天下的,从未有过。”又说:“天下有危机,祸福由此产生,危机平静则有福,危机爆发则有祸,这危机就是百姓。百姓安定就会安居乐业,不安定就会轻视死亡,轻视死亡就会无所不为,奸邪之人趁机作乱,天下就会大乱!”又说:“隋炀帝不知道天下有危机,却信任贪婪奸佞的大臣,希望获取夷狄的利益,最终导致灭亡,这作为殷鉴,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太后重修旧时的白马寺,任命僧人怀义为寺主。怀义是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在洛阳街市上卖药,通过千金公主的举荐,得到太后的宠幸;太后想让他出入宫中,于是让他剃度为僧,改名怀义。又因他出身低微,让他与驸马都尉薛绍结为同族,命令薛绍以叔父之礼对待他。怀义出入宫中乘坐皇帝的御马,有十多名宦官侍从,百姓遇到他都纷纷躲避,有人靠近他,就被他用鞭子抽打头部流血,随意丢弃,不管死活。他见到道士就肆意殴打,还剃光他们的头发才离去。朝廷权贵都匍匐在地拜见他,武承嗣、武三思都以仆人的礼节侍奉他,为他牵马缰绳,怀义却对他们视而不见。他聚集了很多无赖少年,剃度为僧,横行霸道,触犯法律,无人敢管。右台御史冯思勖多次依法制裁他,怀义在路上遇到冯思勖,命令随从殴打他,几乎致死。
垂拱二年丙戌(公元686年)
春季正月,太后下诏将政权归还皇帝。睿宗知道太后并非真心,上表坚决推辞;太后再次临朝听政,行使皇帝权力。正月十一日,大赦天下。
二月初一,发生日食。
右卫大将军李孝逸平定徐敬业后,声望很高;武承嗣等人厌恶他,多次在太后面前诬陷他,将他贬为施州刺史。
三月初八,太后命令铸造铜匦,放置在朝堂上,用来接收天下人的奏疏。铜匦的东面叫“延恩”,献上赋颂、谋求官职的人可将奏疏投入;南面叫“招谏”,议论朝政得失的人可将奏疏投入;西面叫“伸冤”,有冤屈的人可将奏疏投入;北面叫“通玄”,谈论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的人可将奏疏投入。命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各一人负责管理,先让投奏疏的人写明身份,然后才允许投入。
徐敬业反叛时,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鱼保家教徐敬业制造刀车和弩箭,徐敬业兵败后,鱼保家仅得以免死。太后想全面了解民间之事,鱼保家上书,请求铸造铜匦来接收天下的密奏。铜匦整体为一室,中间有四个隔断,每个隔断上面都有开口,用来接收奏疏,只能放入不能取出。太后很赞赏这个主意。不久,鱼保家的仇人投匦告发他为徐敬业制造兵器,杀伤了很多官军,于是鱼保家被处死。
太后自从徐敬业反叛后,怀疑天下人大多图谋自己,又因自己长期专掌国事,而且私生活不检点,知道宗室大臣心怀怨恨,内心不服,想大肆诛杀来威慑他们。于是大开告密之门,有告密的人,大臣不得过问,都供给驿马,提供五品官的饮食待遇,让他们前往太后所在之地。即使是农夫、樵夫,都能被召见,安置在客馆居住,所说的话如果符合太后的心意,就会破格任命官职,没有事实依据的也不追究。于是四方告密的人蜂拥而起,人们都吓得双脚并拢、屏住呼吸。
有个胡人叫索元礼,知道太后的心意,通过告密被召见,提拔为游击将军,命令他审理钦犯案件。索元礼性情残忍,审讯一个人必定让他牵连数十上百人,太后多次召见赏赐他,来扩大他的权势。于是尚书都事长安人周兴、万年人来俊臣之流纷纷效仿,相继出现。周兴多次升迁至秋官侍郎,来俊臣多次升迁至御史中丞,他们私下豢养了数百名无赖,专门从事告密之事;想陷害某个人,就命令多处同时告发,所告的情况都一样。来俊臣与司刑评事洛阳人万国俊共同撰写了数千字的《罗织经》,教他们的门徒搜罗无辜之人,编织谋反的罪状,编造布置得有枝有叶。太后得到告密的人,就命令索元礼等人审讯,他们竞相发明残酷的审讯方法,制作大枷,有“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名号,有的用木椽锁住手脚并旋转,称为“凤凰晒翅”;有的用东西绊住腰部,拉着枷向前,称为“驴驹拔撅”;有的让囚犯跪着捧枷,在上面堆砖头,称为“仙人献果”;有的让囚犯站在高木上,拉着枷尾向后,称为“玉女登梯”;有的倒悬囚犯,用石头坠着头部,或用醋灌鼻孔,或用铁圈箍住头部再楔入木片,甚至有脑浆迸裂的情况。每次抓到囚犯,就先把刑具陈列出来给他们看,囚犯们都吓得战栗流汗,望风认罪。每次有赦免令,来俊臣就命令狱卒先杀死重犯,然后再宣布赦免令。太后认为他们忠诚,更加宠爱信任他们。朝廷内外都畏惧这几个人,比畏惧虎狼还厉害。
麟台正字陈子昂上疏说:“掌权者痛恨徐敬业首先作乱、煽动祸患,想根除奸邪之源,追查他的党羽,于是让陛下大开诏狱,重设严刑。只要有迹象涉嫌谋反、供词相互牵连的,无不彻底追捕、审讯核查。以至于有奸人蛊惑人心,趁机诬告陷害,举报疑似之人,企图谋取爵位赏赐,这恐怕不符合讨伐罪人、抚慰百姓的本意。我私下观察当今天下,百姓渴望安定已经很久了,所以扬州叛乱持续了将近五十天,海内却安然无事,丝毫没有动荡。陛下不致力于清静无为来拯救疲惫的百姓,反而滥用严刑峻法让他们失望,我愚昧无知,私下深感困惑。我看到各地告密的案件,被囚禁的人成百上千,但最终核查下来,一百个里面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陛下仁慈宽厚,又违背法律宽容这些诬告者,于是让奸恶之徒快意地相互报复,小小的怨恨就声称有密要告,一个人被诉讼,上百人被关进监狱,使者四处追捕,官员往来不绝,如同集市一般。有人说陛下为了爱惜一个人而伤害上百人,天下百姓翘首以盼,却不知何处能求得安宁。我听说隋朝末年,天下还算太平,杨玄感作乱,不到一个月就失败了。当时天下的弊病还没到土崩瓦解的地步,百姓的心中仍然希望安居乐业。隋炀帝却不醒悟,让兵部尚书樊子盖专行杀戮,大肆追查党羽,海内的豪杰之士无不遭殃;最终导致杀人如麻,流血成河,天下人纷纷起来,开始想着作乱,于是英雄豪杰一同起兵,隋朝就灭亡了。大狱一旦兴起,就不可能没有滥杀冤屈之事,受冤之人的悲叹会感伤阴阳调和,百姓会遭受瘟疫,水旱灾害也会随之而来。百姓失去生计,祸乱之心就会恐惧地产生。古代圣明的君王谨慎使用刑法,就是害怕出现这种情况。从前汉武帝时发生巫蛊之狱,导致太子出逃,军队在宫阙交战,无辜被害的人成千上万,宗庙几乎倾覆,幸亏汉武帝得到壶关三老的上书,豁然醒悟,诛杀了江充三族,其余的案件不再追究,天下才得以安定。古人说:‘不忘记过去的事情,是未来事情的借鉴。’希望陛下能想到这一点!”太后没有听从。
夏季四月,太后铸造大仪(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放置在皇宫北门外。
任命岑长倩为内史。六月初一,任命苏良嗣为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为右相。六月初九,任命韦思谦为纳言。
苏良嗣在朝堂上遇到僧人怀义,怀义傲慢无礼,不行参拜之礼;苏良嗣大怒,命令手下人将他拖拽过来,打了他几十个耳光。怀义向太后哭诉,太后说:“师父应当从北门出入,南牙(指宰相办公的地方)是宰相往来的场所,不要去冒犯。”
太后借口怀义有巧妙的构思,让他进入宫中负责修建工程。补阙长社人王求礼上书说:“太宗时期,有个叫罗黑黑的人擅长弹琵琶,太宗将他阉割后任命为侍从,让他教导宫女。陛下如果因为怀义有巧妙的技能,想让他在宫中服役,我请求将他阉割,以免扰乱宫廷。”奏疏被搁置,没有上报。
秋季九月初七,任命西突厥继往绝可汗的儿子斛瑟罗为右玉钤卫将军,承袭继往绝可汗的爵位,统领五弩失毕部落。
九月二十九日,雍州上报说新丰县东南有山突然隆起,于是将新丰县改名为庆山县。天下各州都前来祝贺。江陵人俞文俊上书说:“天气不和就会寒暑交替失常,人气不和就会生出肉瘤,地气不和就会有山丘突起。现在陛下以女子之身处于男子的帝位,颠倒刚柔之道,所以地气阻塞不通,山丘突起成为灾害。陛下称之为‘庆山’,我认为并非吉庆之事。我愚昧地认为,陛下应当谦逊修身、推行德政来回应上天的谴责;否则,灾祸就要降临了!”太后大怒,将他流放到岭南,后来被六道使杀害。
突厥入侵,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率军抵抗;到达两井时,遭遇三千多名突厥士兵,突厥士兵见到唐军,都下马穿上铠甲,黑齿常之率领二百多名骑兵冲击他们,突厥士兵都丢弃铠甲逃跑。傍晚时分,大批突厥军队赶到,黑齿常之命令军营中燃起烽火,东南方向也有烽火燃起,突厥人怀疑有唐军接应,于是连夜逃走。
狄仁杰担任宁州刺史。右台监察御史晋陵人郭翰巡察陇右地区,所到之处弹劾了很多官员;进入宁州境内后,沿途都是歌颂刺史恩德的老年人。郭翰向朝廷举荐狄仁杰,朝廷征召他担任冬官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