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婴和蒋王李恽都喜好聚敛财物,高宗曾赏赐诸王每人五百段丝帛,唯独没有赏赐他们二人,下诏说:“滕王叔叔、蒋王哥哥自己能够经营家业,不需要赏赐财物;赐给两车麻,用来串钱。”二王感到非常惭愧。
秋季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侵犯庭州,攻陷金岭城和蒲类县,杀害掠夺几千人。高宗下诏任命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总管,征调秦、成、岐、雍四府的兵力三万人以及回纥骑兵五万人前往讨伐。
癸巳日,高宗下诏让各位礼官、学士商议明堂制度,决定以高祖配祭五天帝,太宗配祭五人帝。
八月己巳日,任命于志宁为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高季辅为侍中;于志宁、张行成仍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
己卯日,郎州白水蛮反叛,侵犯麻州,高宗派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人发兵讨伐。
九月癸巳日,废除玉华宫,改为佛寺。戊戌日,将九成宫改名为万年宫。
庚戌日,左武候引驾卢文操翻墙盗窃左藏库的财物,高宗认为引驾的职责是纠察违纪行为,卢文操却自己偷盗,下令将他处死。谏议大夫萧钧劝谏说:“卢文操的罪行确实难以宽恕,但按照法律还不至于处死。”高宗于是赦免了卢文操的死罪,对侍臣说:“这才是真正的谏议大夫啊!”闰九月,长孙无忌等人献上删定后的律令格式,甲戌日,高宗下诏向全国颁布。
高宗对宰相说:“听说各地官员办事时还在相互顾念情面,大多不能秉公处理。”长孙无忌回答说:“这不敢说没有;但肆意徇私枉法,确实也没人敢做。至于稍微照顾点人情,恐怕陛下也难免会有。”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佐朝政,凡是他所说的话,高宗无不赞许采纳。
冬季十一月辛酉日,高宗前往南郊祭祀。
癸酉日,高宗下诏:“从今往后,京官及外州官员有进献鹰隼、犬马的,论罪惩处。”
戊寅日,特浪羌首领董悉奉求、辟惠羌首领卜檐莫各自率领本部落一万多户前往茂州归附唐朝。
窦州、义州蛮族首领李宝诚等人反叛,桂州都督刘伯英率军讨伐平定。
郎州道总管赵孝祖征讨白水蛮,蛮族首领秃磨蒲及俭弥于率领部众占据险要地势抵抗,赵孝祖将他们全部击杀。恰逢大雪,蛮族百姓饥寒交迫,几乎死亡殆尽。赵孝祖上奏说:“贞观年间讨伐昆州乌蛮,开始设置青蛉、弄栋二州。弄栋以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两条河流域,当地蛮族常常煽动诱惑弄栋蛮族,企图让他们反叛。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连,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比蜀川还多,没有统一的大首领,喜好结仇斗殴。如今借着击败白水蛮的兵力,请允许我顺便征讨四方蛮族,安抚平定他们。”高宗下诏批准。
十二月壬子日,处月部落的朱邪孤注杀死招慰使单道惠,与突厥阿史那贺鲁勾结。
这一年,百济派遣使者入朝进贡,高宗告诫他们:“不要与新罗、高丽相互攻伐,否则,我将发兵讨伐你们。”
永徽三年(壬子年,公元652年)
春季正月己未朔日,吐谷浑、新罗、高丽、百济一同派遣使者入朝进贡。
癸亥日,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在牢山大败处月部落的朱邪孤注。朱邪孤注连夜逃跑,梁建方派副总管高德逸率领轻骑兵追击,行军五百多里,生擒朱邪孤注,斩首九千级。军队返回后,御史弹劾梁建方兵力足以继续追击却逗留不前;高德逸奉诏购买马匹时,擅自挑选优良骏马。高宗因梁建方等人有功,不予追究。大理卿李道裕上奏说:“高德逸挑选的马匹,体力异常强健,请纳入宫中马厩。”高宗对侍臣说:“李道裕是司法官员,进献马匹并非他的本职,却妄图迎合我的心意;难道是我做事不能让臣下信任吗!我正在自我反省,所以不再贬黜李道裕了。”
己巳日,任命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丙子日,高宗祭祀太庙;丁亥日,祭祀先农神,亲自耕种籍田。
二月甲寅日,高宗登上安福门楼,观看百戏表演。乙卯日,高宗对侍臣说:“昨天登楼,是想观察民情风俗的奢侈与节俭,并非为了欣赏歌舞。我听说胡人擅长击鞠之戏,曾想观看一次。昨天刚登楼,就有一群胡人前来击鞠,想必是认为我酷爱此戏。帝王的一举一动,岂能轻率随意。我已经焚毁了鞠,希望杜绝胡人的窥探之心,也借此自我告诫。”
三月辛巳日,任命宇文节为侍中,柳奭为中书令,任命兵部侍郎三原人韩瑷代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夏季四月,赵孝祖大败西南蛮族,斩杀小勃弄酋长殁盛,生擒大勃弄酋长杨承颠。其余蛮族部众都聚集在险要之地固守,大的部落有几万人,小的有几千人,赵孝祖将他们全部击败降服,西南蛮族于是平定。
甲午日,澧州刺史彭思王李元则去世。
六月戊申日,派遣兵部尚书崔敦礼等人率领并州、汾州的步兵骑兵一万人前往茂州,征调薛延陀残余部众渡过黄河,设置祁连州安置他们。
秋季七月丁巳日,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王皇后没有儿子,柳奭为皇后谋划,因李忠的母亲刘氏地位卑微,劝皇后立李忠为太子,希望他能亲近自己;对外则暗示长孙无忌等人向高宗请求。高宗采纳了这个建议。乙丑日,任命于志宁兼任太子少师,张行成兼任太子少傅,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
丁丑日,高宗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新增户籍多少?”高履行上奏:“去年新增户籍总计十五万。”高宗又询问隋代和现在的户籍数,高履行上奏:“隋代开皇年间,户籍有八百七十万,如今户籍有三百八十万。”高履行是高士廉的儿子。
九月,代理中书侍郎来济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冬季十一月庚寅日,弘化长公主从吐谷浑前来朝见。
癸巳日,濮恭王李泰在均州去世。
散骑常侍房遗爱娶太宗之女高阳公主为妻,公主十分骄横放纵。房玄龄去世后,公主教唆房遗爱与兄长房遗直分家析产,不久又诬告房遗直。房遗直亲自上书辩解,太宗严厉责备了公主,从此公主的宠爱衰减,心中郁郁不乐。恰逢御史弹劾盗窃案,查获僧人辩机的珍宝枕头,据称是公主所赠。经查,公主与辩机私通,赠送的财物数以亿计,还另外派了两名女子侍奉房遗爱。太宗大怒,将辩机腰斩,杀死奴婢十多人;公主更加怨恨,太宗去世时,她毫无悲伤之色。高宗即位后,公主又让房遗爱与房遗直相互诉讼,房遗爱因此被外放为房州刺史,房遗直为隰州刺史。此外,僧人智勖等人多次私下侍奉公主,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窥探宫廷中的吉凶征兆。
此前,驸马都尉薛万彻因事被削除官爵,流放宁州担任刺史,入朝时与房遗爱关系亲密,曾对房遗爱表达怨恨之情,还说:“如今我虽然脚有残疾,但如果留在京师,那些鼠辈还不敢轻举妄动。”并与房遗爱谋划:“如果国家发生变故,就尊奉司徒荆王李元景为君主。”李元景的女儿嫁给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因此李元景与房遗爱往来密切。李元景曾自称梦见自己手持日月。驸马都尉柴令武是柴绍的儿子,娶巴陵公主为妻,被任命为卫州刺史,却借口公主生病留在京师求医,趁机与房遗爱相互勾结谋划。高阳公主企图罢黜房遗直,夺取他的封爵,派人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房遗直也上书告发房遗爱和公主的罪行,说:“他们罪孽深重,恐怕会连累我们家族。”高宗命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又查出房遗爱和公主谋反的证据。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文武双全,太宗常认为他像自己,曾想立他为太子,因长孙无忌坚决反对而作罢,因此李恪与长孙无忌结怨。李恪的名望一向很高,深受众人拥戴,长孙无忌十分忌恨他,想借此事诛杀李恪以断绝众人的期望。房遗爱得知后,便谎称与李恪同谋,希望能像纥干承基那样免死。
永徽四年(癸丑年,公元653年)
春季二月甲申日,高宗下诏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全部斩首,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一同赐死。高宗私下对侍臣说:“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赦免他们的死罪,可以吗?”兵部尚书崔敦礼认为不行,于是将他们处死。薛万彻临刑前大声喊道:“薛万彻是顶天立地的勇士,留下我为国家效命,难道不好吗?竟然因房遗爱而被杀!”吴王李恪临死前骂道:“长孙无忌擅自玩弄权术,陷害忠良,祖宗有灵,应当不久就会将他灭族!”
乙酉日,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都因与房遗爱交往而获罪,流放岭南。宇文节与房遗爱关系亲密,房遗爱入狱后,宇文节多次为他说情。江夏王李道宗一向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因此都被治罪。戊子日,将李恪的同母弟弟蜀王李愔废为庶人,安置在巴州;房遗直贬为春州铜陵尉,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流放交州;停止房玄龄配享太宗庙庭的待遇。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李积为司空。
起初,林邑王范头利去世,儿子真龙即位,大臣伽独杀死真龙,诛灭了范氏家族。伽独自立为王,国人不服,于是立范头利的女婿婆罗门为王。国人都思念范氏,又罢黜婆罗门,立范头利的女儿为王。女王无法治理国家,有个叫诸葛地的人,是范头利姑母的儿子,父亲被范头利杀害,他向南逃奔真腊。大臣可伦翁定派遣使者将他迎回并拥立为王,把女王嫁给她,民众才安定下来。夏季四月戊子日,诸葛地派遣使者入朝进贡。
秋季九月壬戌日,右仆射北平定公张行成去世。甲戌日,任命褚遂良为右仆射,仍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兼管选拔官员之事。
冬季十月庚子日,高宗前往骊山温泉;乙巳日,返回宫中。
起初,睦州女子陈硕贞用妖言迷惑民众,与妹夫章叔胤起兵反叛,自称文佳皇帝,任命章叔胤为仆射。甲子日夜,章叔胤率领部众攻打桐庐,将其攻陷。陈硕贞撞钟焚香,率领两千士兵攻陷睦州及於潜,进攻歙州未能攻克。高宗下诏命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讨伐。陈硕贞派遣部将童文宝率领四千人侵犯婺州,刺史崔义玄发兵抵抗。民间传言陈硕贞有神力,触犯她军队的人必遭灭族,士兵们十分恐惧。司功参军崔玄籍说:“起兵凭借正义尚且难以成功,何况依靠妖术虚妄之说,岂能长久!”崔义玄任命崔玄籍为前锋,亲自率领州兵随后跟进,到达下淮戍时,遭遇叛军,双方交战。身边的人用盾牌掩护崔义玄,崔义玄说:“刺史躲避箭矢,士兵们谁还肯拼死作战!”下令撤去盾牌。于是士兵们奋勇争先,叛军大败,斩首数千级。崔义玄允许残余叛军投降;进军到睦州境内,投降的叛军数以万计。十一月庚戌日,房仁裕的军队赶到,与崔义玄会合,擒获陈硕贞、章叔胤,将他们斩首,残余叛军全部平定。崔义玄因功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癸丑日,任命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
十二月庚子日,侍中蓚宪公高季辅去世。
这一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去世,他的儿子颉苾达度设号称真珠叶护,开始与沙钵罗可汗产生矛盾,与五弩失毕部落一同攻打沙钵罗可汗,将其击败,斩首一千多级。
永徽五年(甲寅年,公元654年)
春季正月壬戌日,羌人首领冻就归附唐朝,朝廷在其辖地设置剑州。
三月戊午日,高宗前往万年宫。
庚申日,追赠武德年间的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职。
起初,王皇后没有儿子,萧淑妃受到宠爱,王皇后十分忌恨。高宗做太子时,入宫侍奉太宗,见到才人武氏便心生喜爱。太宗去世后,武氏随同众妃嫔前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的忌日,高宗前往感业寺上香,见到武氏,武氏哭泣,高宗也为之落泪。王皇后得知后,暗中让武氏留发,劝高宗将她纳入后宫,想借此离间高宗对萧淑妃的宠爱。武氏聪慧机敏,善于权谋,刚入宫时,言辞谦卑、举止恭顺地侍奉王皇后。王皇后十分喜爱她,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的美貌。不久,武氏深得高宗宠爱,被册封为昭仪,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宠爱都逐渐衰减,两人于是一同诬告武氏,高宗都不予采纳。武昭仪想追赠自己的父亲,却没有合适的名义,因此借着褒赏功臣的机会,普遍追赠屈突通等人,而将武士彟也列入其中。
乙丑日,高宗前往凤泉汤;己巳日,返回万年宫。
夏季四月,大食国发兵攻打波斯,杀死波斯王伊嗣侯,伊嗣侯的儿子卑路斯逃奔吐火罗。大食军队撤离后,吐火罗发兵护送卑路斯返回,立他为波斯王。
闰四月丙子日,朝廷在处月部落的辖地设置金满州。
丁丑日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冲毁玄武门,宫中值宿的卫士纷纷逃散。右领军郎将薛仁贵说:“哪有天子危急而宿卫士兵敢怕死的道理!”于是登上宫门横梁大声呼喊,警示宫中之人。高宗急忙出宫登上高处,不久洪水涌入寝殿,淹死的卫士及麟游县百姓达三千多人。
壬辰日,新罗女王金真德去世,高宗下诏立她的弟弟金春秋为新罗王。
六月丙午日,恒州发生大水,滹沱河泛滥,淹没五千三百户人家。
中书令柳奭因王皇后失宠,内心不安,请求辞去政务;癸亥日,被罢为吏部尚书。
秋季九月丁酉日,高宗返回京师。
戊戌日,高宗对五品以上官员说:“从前在先帝身边,见到五品以上官员议论政事,有的在朝堂上当面陈述,有的退朝后上书奏事,终日不绝;难道如今就没有事情可议了吗?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呢?”
冬季十月,朝廷雇佣雍州四万一千人修筑长安外郭城,三十天完工。癸丑日,雍州参军薛景宣密封上书说:“汉惠帝修筑长安城后不久就去世了;如今再次修城,必定会有大灾祸。”于志宁等人认为薛景宣的话大逆不道,请求将他处死。高宗说:“薛景宣虽然狂妄,但如果因上书进言获罪,恐怕会堵塞言路。”于是赦免了他。
高丽派遣将领安固率领高丽、靺鞨军队攻打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率军抵抗,在新城大败高丽军队。
这一年粮食大丰收,洛州粟米每斗价值两钱半,粳米每斗十一钱。
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相互诬告诋毁,高宗不相信王皇后、萧淑妃的话,唯独信任武昭仪。王皇后不能曲意逢迎高宗身边的人,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及舅舅中书令柳奭入宫拜见六宫妃嫔时,也不懂礼节。武昭仪观察到王皇后不敬重的人,必定全心与他们结交,将得到的赏赐分给他们。因此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一举一动,武昭仪都了如指掌,并全部上报给高宗。
王皇后的宠爱虽然衰减,但高宗还没有废后的打算。恰逢武昭仪生下女儿,王皇后心生怜爱前去逗弄,王皇后离开后,武昭仪暗中将女儿掐死,用被子盖住。高宗到来后,武昭仪假装欢笑,掀开被子一看,女儿已经死了,立刻惊恐啼哭。询问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才来过这里。”高宗大怒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昭仪趁机哭泣着诉说王皇后的罪状。王皇后无法自证清白,高宗从此有了废后立武昭仪的想法。又担心大臣们不同意,于是与武昭仪前往太尉长孙无忌的府第,宴饮至酣畅尽兴,席间册封长孙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还装载了十车金银珠宝、丝绸锦缎赏赐给长孙无忌。高宗趁机从容地说起王皇后没有儿子,以此暗示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却用其他话题岔开,始终不顺着高宗的意思,高宗和武昭仪都不高兴地离去。武昭仪又让母亲杨氏前往长孙无忌府第,多次请求,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多次劝说长孙无忌,被长孙无忌严厉斥责。
永徽六年(乙卯年,公元655年)
春季正月壬申朔日,高宗前往昭陵祭拜;甲戌日,返回宫中。
己丑日,巂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在斜山击败胡丛、显养、车鲁等蛮族,攻占十多座城池。
庚寅日,立皇子李弘为代王,李贤为潞王。
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合出兵,侵犯新罗北部边境,夺取三十三座城池;新罗王金春秋派遣使者前来求救。二月乙丑日,高宗派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攻打高丽。
夏季五月壬午日,程名振等人渡过辽水,高丽见他们兵力稀少,打开城门渡过贵端水迎战。程名振等人奋勇进攻,大败高丽军队,杀敌俘获一千多人,焚烧其外郭城及村落后方才返回。
癸未日,任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壬辰日,任命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
六月,武昭仪诬告王皇后与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施行厌胜之术,高宗下诏禁止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入宫。秋季七月戊寅日,将吏部尚书柳奭贬为遂州刺史。柳奭行至扶风时,岐州长史于承素迎合旨意,上奏弹劾柳奭泄露宫中言语,柳奭又被贬为荣州刺史。
唐朝沿袭隋朝制度,后宫设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地位都为一品。高宗想特别设置宸妃一职,任命武昭仪担任,韩瑗、来济劝谏说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作罢。
中书舍人饶阳人李义府被长孙无忌厌恶,被贬为壁州司马。敕令还未传到门下省,李义府就秘密得知了消息,向中书舍人幽州人王德俭询问对策,王德俭说:“皇上想立武昭仪为皇后,犹豫不决的原因,只是担心宰相们有异议。你如果能上书建议立武昭仪为后,就能转祸为福。”李义府表示赞同,当天,他代替王德俭在宫中值宿,叩门上书,请求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以顺应民心。高宗十分高兴,召见李义府,与他交谈后,赏赐他一斗珍珠,让他留任原职。武昭仪又秘密派遣使者慰劳勉励他,不久便破格提拔他为中书侍郎。于是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昭仪表达忠心。乙酉日,任命侍中崔敦礼为中书令。
八月,特别设置尚药奉御蒋孝璋为员外官,待遇等同于正员。员外官待遇等同于正员,从蒋孝璋开始。
长安令裴行俭得知朝廷将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认为国家的灾祸必定从此开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商议此事。袁公瑜得知后,将此事告知武昭仪的母亲杨氏,裴行俭因此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裴行俭是裴仁基的儿子。
九月戊辰日,任命许敬宗为礼部尚书。
一天,高宗退朝后,召长孙无忌、李积、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褚遂良说:“今天皇上召见我们,多半是为了皇后的事,皇上心意已决,违抗他必定会死。太尉是皇上的舅舅,司空是开国功臣,不能让皇上背负杀舅舅和功臣的名声。我褚遂良出身平民,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却能身居高位,还受先帝临终托付,不拼死力争,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先帝!”李积称病没有入宫。长孙无忌等人进入内殿后,高宗看着长孙无忌说:“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有儿子,如今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觉得怎么样?”褚遂良回答说:“皇后出身名门望族,是先帝为陛下迎娶的。先帝临终前,握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把佳儿佳妇托付给你了。’这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话音还在耳边回响。皇后没有听说有什么过错,怎能轻易废黜!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违背先帝的遗命!”高宗不高兴地结束了谈话。第二天,高宗又提起此事,褚遂良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更换皇后,恳请陛下从天下名门望族中挑选贤良女子,何必一定要立武氏!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天下人的耳目,怎能蒙蔽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会怎么评价陛下!希望陛下三思!我如今违抗陛下,罪该万死!”说完将朝笏放在殿阶上,解下头巾叩头至流血,说:“归还陛下的朝笏,请求放我回家种田。”高宗大怒,下令将他带出去。武昭仪在帘后大声喊道:“何不打死这个蛮子!”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受先帝临终托付的大臣,即使有罪也不能施加刑罚!”于志宁不敢说话。
韩瑗趁机上奏政事,哭泣着极力劝谏,高宗不采纳。第二天,韩瑗又劝谏,悲痛不已,高宗下令将他带出去。韩瑗又上书劝谏说:“平民百姓娶妻嫁女,尚且会相互挑选,何况天子呢!皇后是天下母亲的典范,善恶都由她影响,所以嫫母辅佐黄帝成就大业,妲己导致殷王灭亡,《诗经》说:‘赫赫有名的宗周,因褒姒而灭亡。’每次阅览古代史事,常常令人叹息,没想到如今圣明的朝代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做事不遵循法度,后代子孙会怎么看待!希望陛下慎重考虑,不要被后人嘲笑!如果我的话能对国家有益,即使被剁成肉酱,也是我分内之事!从前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最终姑苏台被麋鹿出没。我担心天下百姓失望,宫廷中长满荆棘,宗庙不能再享受祭祀,这一天为期不远了!”来济上书劝谏说:“帝王立皇后,上应效法天地乾坤,必须选择懂礼教的名门望族女子,性情娴静善良,符合天下百姓的期望,顺应神灵的意愿。因此周文王造船迎接太姒,从而兴起《关雎》所倡导的教化,百姓承蒙福泽;汉成帝放纵欲望,立婢女为皇后,导致皇统断绝,社稷倾覆。周朝的兴盛如此,汉朝的灾祸又这样,希望陛下仔细审察!”高宗都不采纳。
有一天,李积入宫拜见,高宗问他说:“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地认为不行。褚遂良是受先帝临终托付的大臣,这件事是不是应该就此作罢?”李积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询问外人呢!”高宗的心意于是坚定下来。许敬宗在朝堂上宣扬说:“乡下老头多收了十斛麦子,尚且想更换妻子;何况天子想立一位皇后,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却妄加议论!”武昭仪让身边的人将这话告知高宗。庚午日,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