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唐纪十二(公元641年-643年)

唐纪十二(公元641年-643年)(1 / 2)

贞观十五年(辛丑年,公元641年)

春,正月甲戌日,朝廷任命吐蕃的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太宗赞赏禄东赞善于应对,把琅邪公主的外孙段氏许配给他为妻。禄东赞推辞说:“臣在本国已有妻子,是父母聘娶的,不能抛弃。况且赞普还没迎娶公主,身为陪臣的我怎敢先成婚!”太宗更看重他的贤德,但仍想以厚恩安抚他,最终没有依从他的意愿。丁丑日,太宗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符节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赞普十分高兴,见到李道宗后,完全以女婿的礼节相待,他仰慕中原的服饰、仪仗之美,专门为公主修筑了城郭宫室让她居住,自己也穿上丝绸衣服去拜见公主。吐蕃人原本都用红土涂脸,公主厌恶这种习俗,赞普便下令禁止;他也逐渐改掉了猜忌残暴的性格,派遣贵族子弟进入国学,学习《诗经》《尚书》。

乙亥日,突厥侯利苾可汗开始率领部落渡过黄河,在旧时的定襄城建立牙帐,拥有三万户部众,四万精兵,九万匹马,还上奏说:“臣蒙受超乎本分的恩典,成为部落首领,愿子子孙孙做国家的一条狗,守卫北方大门。如果薛延陀前来侵犯逼迫,请求允许我带领家属进入长城内避难。”太宗下诏批准。

太宗将要前往洛阳,命皇太子留守监国,留下右仆射高士廉辅佐他。辛巳日,太宗一行走到温泉,卫士崔卿、刁文懿害怕旅途劳顿,希望太宗受惊吓而停止出行,于是在夜间向行宫射箭,有五支箭射中了寝宫庭院;二人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处死。三月戊辰日,太宗驾临襄城宫,此地既炎热又多毒蛇;庚午日,太宗下令废除襄城宫,将其分给百姓,免去阎立德的官职。

夏,四月辛卯朔日,太宗下诏,定于明年二月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太宗认为近代的阴阳杂书,错误虚假之处极多,命太常博士吕才与各位术士刊定其中可行的内容,共编成四十七卷。己酉日,书编成后献给太宗;吕才为每卷都写了序言,用经史典籍验证其正确性。他在《宅经》的序言中说:“近代巫师胡乱划分五姓,比如张、王姓属商,武、庾姓属羽,似乎是取谐音;至于把柳姓归为宫,赵姓归为角,又完全不相似。有的同一姓氏,却分属宫、商;有的复姓由多个字组成,无法分辨属于征、羽哪一类。这都是不符合古代典章、义理荒谬的说法。”在《禄命》的序言中说:“禄命之书,大多是偶尔说中,人们就相信它。但长平之战中被坑杀的士兵,没听说他们都犯了三刑;南阳的富贵之士,难道都恰逢六合吉日!如今也有同年同禄却贵贱悬殊的人,同命同胎却寿命长短不同的人。按禄命之说,鲁庄公本该贫贱,又体弱矮小,却唯独长寿;秦始皇本该没有官爵,即使有俸禄也少奴婢,却能善始善终;汉武帝、后魏孝文帝本该没有官爵;宋武帝的禄与命都该是空亡,只该有长子,即使有次子也该早夭;这些都是禄命之说不灵验的明显例证。”在《葬经》的序言中说:“《孝经》云:‘占卜选择墓地来安葬先人。’大概是因为人死后,要让体魄永久安宁,而朝代更迭、城邑变迁,泉水岩石侵蚀墓地,这些都无法预知,所以才用龟甲蓍草占卜。近代有人选择年月,有人挑选墓地,认为一件事安排不当,就会祸福影响生死。按《礼记》规定,天子、诸侯、大夫的安葬都有固定的月数,可见古人不选择年月。《春秋》记载:‘九月丁巳日,安葬鲁定公,下雨,没能安葬,戊午日太阳西斜时才安葬。’可见古人不选择日期。郑国安葬简公时,管理墓地的房屋挡在墓道上,毁掉它就能在早晨下葬,不毁掉就只能在中午下葬,子产没有毁掉房屋,可见古人不选择时辰。古代安葬都在国都北边,墓地有固定位置,可见古人不选择地方。如今的葬书认为子孙的富贵、贫贱、寿夭,都由占卜安葬决定。子文三次担任令尹又三次被罢免,柳下惠三次担任士师又三次被黜退,他们的墓地从未迁移过。而民间无知之人,被妖巫的妄言迷惑,于是在亲人痛哭哀悼之时,选择墓地希望能获取官爵;在亲人遭受病痛折磨之际,挑选葬时图谋财利。有人说辰日不能哭泣,就微笑着面对前来吊唁的宾客;有人说同姓的人忌讳靠近墓穴,就穿着吉服不送亲人下葬。伤风败俗,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术士们都厌恶他的言论,但有识之士都认为这是确切的论断。

丁巳日,果毅都尉席君买率领精锐骑兵一百二十人,袭击吐谷浑丞相宣王,将其击败,斩杀了他的兄弟三人。起初,丞相宣王独揽吐谷浑国政,阴谋袭击弘化公主,劫持吐谷浑王诺曷钵投奔吐蕃。诺曷钵得知后,轻装骑马逃到鄯善城,他的大臣威信王率军迎接,所以席君买奉命讨伐诛杀了宣王。但吐谷浑民众仍惊慌不安,太宗派遣户部尚书唐俭等人前往安抚。

五月壬申日,并州的父老前往京城上书,请求太宗在泰山封禅结束后,驾临晋阳,太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丙子日,百济派人前来报告国王扶馀璋去世的消息,太宗派遣使者册封他的儿子义慈为百济王。

己酉日,太微星座出现彗星,太史令薛颐上书说“不可东去封禅”。辛亥日,起居郎褚遂良也这样劝谏。丙辰日,太宗下诏停止封禅大典。太子詹事于志宁遭遇母亲去世,不久就被起用恢复官职。太子修建宫室,妨碍了农务;又喜好郑国、卫国的淫靡之乐;于志宁劝谏,太子不听。太子还宠爱亲近宦官,让他们常在身边侍奉,于志宁上书说:“自从易牙以来,宦官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例不止一件。如今殿下亲近宠爱这类人,让他们欺凌轻视士大夫,这种风气不能助长。”太子役使司驭等下属,半年不许他们轮流休息,又私下带领突厥人达哥友进入宫中,于志宁上书极力劝谏,太子大怒,派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他。二人进入于志宁的府邸,看到他睡在草席上,守丧期间哀痛憔悴,最终不忍心下手而作罢。

西突厥沙钵罗叶护可汗多次派遣使者入朝进贡。秋,七月甲戌日,太宗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师持符节,前往西突厥按照他现有的称号册立他为可汗,赐给他鼓和大旗。太宗还命令使者携带大量金银绢帛,遍历西域各国购买良马,魏征劝谏说:“可汗的位置还没确定就先购买马匹,他们一定会认为陛下的心意在于买马,册立可汗只是名义而已。如果可汗得以确立,他对陛下的感激之情一定会很浅薄;如果不能确立,就会深深怨恨陛下。西域各国听说后,也会轻视中原。即使买到马匹,也不是好事。如果能让西域安宁,各国的良马自然会不求自来。”太宗欣然接受,停止了买马的举动。

乙毗咄陆可汗与沙钵罗叶护可汗互相攻打,乙毗咄陆逐渐强大,西域各国大多归附他。不久,乙毗咄陆派石国的吐屯袭击沙钵罗叶护可汗,将他擒获后带回,斩杀了他。

丙子日,太宗指着宫殿对侍臣说:“治理天下就像建造这座宫殿,建成之后,不要频繁改动;如果轻易更换一根椽子、校正一片瓦片,踩踏动摇之下,必然会有所损坏。如果贪图新奇的功绩,变更法度,不坚守固定的德行,就会带来很多烦扰。”

太宗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丽;八月己亥日,陈大德从高丽返回。他刚进入高丽境内时,想了解当地的山川风俗,每到一座城邑,就把绫绮等丝织品送给当地的守官,说:“我向来喜好山水,这里有风景优美的地方,我想观赏一下。”守官很高兴,引导他游历,没有去不到的地方,他常常见到中原人,这些人自称“家乡在某郡,隋末参军,战败后沦落到高丽,高丽人把当地女子嫁给我们,我们和高丽人杂居在一起,这类人几乎占了高丽人口的一半。”陈大德趁机询问他们亲戚的生死情况,他安慰说:“都还安好。”这些人都流泪相互转告。几天后,郊外野外到处都是遥望中原哭泣的隋代遗民。陈大德对太宗说:“高丽人听说高昌灭亡后,非常恐惧,对我们的接待礼节,比平时更加殷勤。”太宗说:“高丽本来就是汉朝四郡的土地,我派遣数万士兵攻打辽东,他们必然会倾尽全国之力救援。再另外派遣水军从东莱出发,从海路直奔平壤,水陆夹击,攻取高丽并不难。只是崤山以东的州县还没从战乱的凋敝中恢复过来,我不想劳累那里的百姓罢了。”

乙巳日,太宗对侍臣说:“我有两件喜事,一件忧虑的事。近年来粮食丰收,长安一斗粟只值三四钱,这是第一件喜事;北方的异族长期归服,边境没有忧患,这是第二件喜事。天下安定就容易产生骄奢之心,骄奢就会立刻导致危亡,这是我忧虑的一件事。”

冬,十月辛卯日,太宗在伊阙狩猎;壬辰日,驾临嵩阳;辛丑日,返回宫中。

并州大都督长史李世积在并州任职十六年,政令畅通,百姓和异族都诚心归附。太宗说:“隋炀帝劳累百姓,修筑长城来防备突厥,最终没有任何益处。我只把李世积安置在晋阳,就使边境安宁无战事,他所起的作用,难道不比长城更坚固吗!”十一月庚申日,任命李世积为兵部尚书。

壬申日,太宗的车驾向西返回长安。

薛延陀真珠可汗听说太宗将要东去封禅,对他的部下说:“天子封禅泰山,士兵马匹都会跟随前往,边境必然空虚,我趁这个时机攻取思摩,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于是命令他的儿子大度设征调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靑等部落的军队,共计二十万人,渡过漠南,驻扎在白道川,占据善阳岭来攻打突厥。侯利苾可汗无法抵挡,率领部落进入长城,退保朔州,派遣使者向朝廷告急。

癸酉日,太宗命营州都督张俭率领部下骑兵以及奚、靑、契丹等部落的军队,进逼薛延陀的东境;任命兵部尚书李世积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领六万步兵、一千二百骑兵,驻扎在羽方;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率领四万步兵、五千骑兵,驻扎在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率领一万七千士兵,担任庆州道行军总管,从云中出兵;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从薛延陀的西境出兵。

各位将领临行前,太宗告诫他们说:“薛延陀依仗自己的强盛,越过沙漠南下,行军数千里,马匹已经疲惫瘦弱。用兵的道理是,见到有利就迅速进军,见到不利就迅速撤退。薛延陀没能趁思摩不备突然袭击,急速进攻,等思摩进入长城后,又不迅速撤退。我已经下令让思摩烧掉秋季的牧草,他们的粮草日益耗尽,在野外也抢掠不到物资。不久前侦察的人回来报告,说他们的马匹几乎把林木的枝皮都啃光了。你们应当和思摩相互配合,形成掎角之势,不必急于出战,等他们将要撤退时,再趁机奋勇出击,一定能打败他们。”

十二月戊子日,太宗的车驾回到京城。

己亥日,薛延陀派遣使者入朝拜见,请求与突厥和亲。甲辰日,李世积在诺真水击败薛延陀。起初,薛延陀攻打西突厥沙钵罗叶护可汗和阿史那社尔时,都是用步兵作战取胜;等到将要入侵中原时,就大力训练步兵战术,让五人组成一个伍,一人牵着马,四人在前面作战,战胜后就骑马追击。这时大度设率领三万骑兵逼近长城,想攻打突厥,却发现思摩已经逃走,知道无法达到目的,就派人登上长城辱骂。恰逢李世积率领唐朝军队赶到,尘土漫天,大度设十分害怕,率领部众从赤柯泺向北逃走。李世积挑选部下以及突厥的精锐骑兵六千名,从近路拦截,越过白道川,在青山追上了薛延陀的军队。大度设连日奔逃,到达诺真水后,整顿军队返回迎战,战线连绵十里。突厥军队先与他们交战,没能取胜,撤退回来。大度设乘胜追击,遇到唐朝军队。薛延陀军队万箭齐发,唐朝军队的马匹大多被射死。李世积命令士兵都下马,手持长槊径直向前冲击。薛延陀的军队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领数千骑兵夺取了薛延陀军队中牵马的士兵。薛延陀士兵失去了马匹,不知所措,唐朝军队趁机发起猛攻,斩杀三千多人,俘虏五万多人。大度设脱身逃走,薛万彻追击没能赶上。薛延陀的残部回到漠北时,遇到大雪,人和牲畜冻死的有十分之八九。

李世积率军返回定襄,居住在五台山的突厥思结部反叛逃走,州府军队前去追击;恰逢李世积的军队返回,两军夹击,将反叛的思结部全部诛杀。

丙子日,薛延陀的使者告辞返回,太宗对他说:“我与你们约定,和突厥以大漠为界,有相互侵犯的,我就会派兵讨伐。你们依仗自己的强盛,越过沙漠攻打突厥。李世积率领的只不过是数千骑兵,你们就已经狼狈到这种地步!回去告诉你们的可汗:凡是行事,都要权衡利弊,好好选择合适的做法。”

太宗问魏征:“近来大臣们为什么都不议论国事了!”魏征回答说:“陛下虚心采纳意见,一定会有人进言。只是大臣中为国献身的少,爱惜自身的多,他们害怕获罪,所以不敢说话。”太宗说:“确实如此。大臣们上书劝谏违背旨意,动辄就会遭受刑罚诛杀,这和赴汤蹈火、冒着刀刃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大禹对直言进谏的人表示敬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少监窦德素,问道:“北门最近在修建什么工程?”窦德素把这件事上奏给太宗。太宗大怒,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需要管好南衙的政事,北门的小小工程,和你们有什么关系!”房玄龄等人连忙谢罪。魏征进言说:“我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责备房玄龄等人,而房玄龄等人又有什么可谢罪的!房玄龄等人是陛下的得力助手和耳目,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有不应该知道的吗!如果所修建的工程是对的,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如果是错的,就应当请求陛下停止。向有关部门询问,是理所当然的事。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而受到责备,又有什么罪而要谢罪呢!”太宗感到非常惭愧。

太宗曾在朝堂上对侍臣说:“我作为君主,常常要兼管将军、丞相的事务。”给事中张行成退朝后上书,认为:“大禹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天下就没人能和他相争。陛下平定战乱、恢复秩序,群臣确实比不上陛下的英明;但不必在朝堂上这样说。以天子的尊贵身份,却和群臣较量功劳、比拼才能,臣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太宗非常赞同他的意见。

春,正月乙丑日,魏王李泰献上《括地志》。李泰喜爱学习,司马苏勖劝说他,古代贤明的君王都招揽贤才着书立说,因此李泰上奏请求修撰此书。于是他大肆开辟馆舍,广泛邀请当时的贤才俊杰,人才纷纷聚集,门庭若市。李泰每月得到的供给超过了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说:“圣人制定礼仪,尊崇嫡子、轻视庶子,太子的用度不受计算限制,可与君王共享。庶子即使受到宠爱,也不能超过嫡子,这是为了堵塞嫌疑的苗头,消除祸乱的根源。如果本该亲近的人被疏远,本该尊崇的人被轻视,那么奸佞狡诈之徒就会趁机作乱。从前汉朝窦太后宠爱梁孝王,最终梁孝王因忧愁而死;汉宣帝宠爱淮阳宪王,也几乎导致祸乱。如今魏王刚出宫建府,应当用礼仪规范约束他,用谦逊节俭教导他,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材,这就是所谓‘圣人的教化不用严厉就能成功’。”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太宗又下令让李泰迁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说:“陛下喜爱魏王,总想让他平安无事,就应当经常抑制他的骄奢之气,不让他处于容易引起嫌疑的位置。如今迁居到这座宫殿,就在东宫西边,海陵王李元吉从前曾居住在这里,当时人们就认为不合适;虽然时代和事情都不同了,但恐怕魏王也会心中不安。”太宗说:“差点造成这样的失误。”立刻下令让李泰返回自己的府邸。

辛未日,朝廷迁移死罪囚犯去充实西州,犯流放、徒刑的囚犯则充任戍卒,各自根据罪行轻重规定服役年限。

太宗下令在全国搜括没有户籍的流民,限定明年年底前让他们归附朝廷户籍。

任命兼中书侍郎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国家机密事务。

夏,四月壬子日,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还在掌管起居注,所记录的内容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详细记载善恶之事,希望君主因此不敢作恶,没听说过君主自己取来观看的!”太宗说:“我如果有不好的行为,你也会记录吗?”褚遂良回答说:“臣的职责就是执笔记录,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说:“就算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都会记下来。”太宗说:“确实是这样。”

六月庚寅日,太宗下诏,追复息隐王李建成的皇太子称号,追封海陵剌王李元吉为巢王,谥号都沿用原来的。

甲辰日,太宗下诏,从今以后太子领用国库物资,有关部门不必加以限制。于是太子挥霍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说:“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统一江南,他们勤俭爱民,都是贤明的君主;但他们的儿子不贤能,最终导致宗庙祭祀断绝。圣上与殿下是父子关系,殿下的事务关系到国家安危,圣上允许你使用物资不加节制,圣旨下达还不到六十天,你使用的物资就已经超过七万,骄奢到了极点,谁能超过这样!况且宫中的贤臣正士,从未在你身边;而一群奸邪小人、擅长淫巧之事的人,却亲近在你左右。在外人看来,你已经有了这样的过失;在宫中的隐秘行为,难道还能数得过来!苦药利于治病,忠言利于行事,希望殿下居安思危,一天比一天谨慎。”太子厌恶他的上书,命令家奴趁张玄素早朝时,偷偷用大棒袭击他,差点把他打死。

秋,七月戊午日,任命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

庚申日,太宗颁布制书:“从今以后有自残身体的人,依照法律加重处罚,仍然要承担赋税徭役。”隋末赋税徭役繁重,人们常常折断自己的肢体,称之为“福手”“福足”;到这时这种遗风还存在,因此下令禁止。

特进魏征患病,太宗亲手写诏书慰问他,并且说:“几天没见到你,我的过错又多了。如今想亲自去看望你,又担心让你更加劳累。如果你有什么见闻想法,可以密封奏章呈上来。”魏征上书说:“近来弟子欺凌老师,奴婢轻慢主人,下属大多轻视上级,这些都是有原因造成的,这种风气不能助长。”又说:“陛下在朝堂上,常常说要以公平公正待人,但退朝后行事,却难免有偏私之处。有时害怕别人知道,就肆意发怒,想要掩盖反而更加明显,最终有什么好处呢!”魏征的住宅没有厅堂,太宗下令停止修建小殿,用其木材为魏征建造厅堂,五天就建成了,还赐给他素色屏风、素色被褥、几案、手杖等,以顺应他节俭的喜好。魏征上表谢恩,太宗亲手写诏书说:“让你得到这些,都是为了百姓和国家,不是为了我个人,何必过分感谢!”

八月丁酉日,太宗说:“当今国家什么事情最紧迫?”谏议大夫褚遂良说:“如今四方没有忧患,只有确定太子、诸王的名分最为紧迫。”太宗说:“你说得对。”当时太子李承乾品行不端,魏王李泰受到宠爱,群臣每天都有疑虑和议论,太宗听到后很反感,对侍臣说:“当今群臣中,忠诚正直没人能超过魏征,我派他辅佐太子,以断绝天下人的疑虑。”九月丁巳日,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病情稍有好转,前往朝堂上表推辞,太宗亲手写诏书告谕他:“周幽王、晋献公废嫡立庶,导致国家危亡。汉高祖差点废掉太子,依靠商山四皓才得以安稳。我如今依靠你,正是这个道理。知道你患病,可以卧床辅佐太子。”魏征于是接受了诏令。

癸亥日,薛延陀真珠可汗派遣他的叔父沙钵罗泥孰俟斤前来请求和亲,献上三千匹马、三万八千张貂皮、一面玛瑙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