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梁纪一(公元502年-504年)

梁纪一(公元502年-504年)(1 / 2)

天监元年(壬午年,公元502年)

春季正月,南齐和帝萧宝融派遣兼侍中席阐文等人前往建康慰劳萧衍的军队。

大司马萧衍下令:“凡是东昏侯时期不必要的开支,除了用于演习礼乐、修缮武器军备的费用外,其余全部禁止。”

戊戌日,萧衍迎接宣德太后进入皇宫,让她临朝主持朝政、代行皇帝职权,萧衍则解除了“承制”(代行皇帝职权)的身份。

己亥日,任命宁朔将军萧昺监管南兖州各项军事事务。萧昺是萧衍的堂弟。

壬寅日,晋升大司马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允许他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司仪不直呼其名。

己酉日,任命大司马长史王亮为中书监,兼任尚书令。

起初,大司马萧衍与黄门侍郎范云、南清河太守沈约、司徒右长史任昿曾一同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交往,情谊深厚、关系密切。到这时,萧衍引荐范云担任大司马咨议参军、领录事,沈约担任骠骑司马,任昿担任记室参军,让他们参与谋划军政事务。前吴兴太守谢杅、国子祭酒何胤,此前都已弃官居家,萧衍上奏请求征召他们担任军谘祭酒,谢杅、何胤都没有前来。

萧衍心中有接受禅让、夺取南齐皇位的打算。沈约暗中试探他的意图,萧衍没有回应;过了几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和古代不同,不能用淳朴的古风来要求当下的人。士大夫中攀附权贵、追求功名的人,都希望能立下微小的功劳。如今连孩童、牧童都知道南齐的国运已尽,明公您应当承接天命;天象、谶语也都清楚地显示这一点。天意不可违背,人心不可失去。如果天命确实在您身上,即便您想谦让,也不可能推掉。”萧衍说:“我还需要考虑一下。”沈约说:“您当初在樊城、沔水一带起兵时,就该考虑这件事;现在帝王大业已经建成,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如果不早点确定大业,万一有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会损害您的威望和德行。况且人不是金玉,时局难以保证长久稳定,怎能把‘建安郡公’这样的封号留给子孙(而不争取皇位)!如果天子(和帝)返回建康,公卿大臣各居其位,君臣名分确定,就不会再有人有二心。君主在上贤明,臣子在下忠诚,难道还会有人再和您一起‘反叛’吗!”萧衍认同了他的话。

沈约退出后,萧衍召范云进来,把沈约的话告诉了他,范云的回应与沈约的意思大致相同。萧衍说:“有智慧的人竟然如此不谋而合。你明天早上带沈约(字休文)再来!”范云退出后,告诉了沈约,沈约说:“你一定要等我!”范云答应了,可沈约却提前进宫。萧衍让他起草禅让相关的文书,沈约随即从怀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和各级官员的任免名单,萧衍几乎没有修改。不久范云从外面进来,到了殿门口却不能进去,只能在寿光阁外徘徊,嘴里只说“哎呀!”沈约出来后,范云问:“我能担任什么职位?”沈约抬手指向左边(古代以左为尊,暗示范云将担任尚书左仆射一类的高官),范云笑着说:“没辜负我的期望。”过了一会儿,萧衍召范云进去,赞叹沈约才智出众、思路敏捷,并且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功臣将领确实有功劳,但成就帝王大业的,是你们两个人啊!”

甲寅日,宣德太后下诏,晋升大司马萧衍为相国,总领百官,兼任扬州牧,封给他十个郡,赐爵“梁公”,配备“九锡”(古代帝王赏赐给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荣誉)的礼仪,允许他设置梁朝的各级官署,去掉“录尚书事”的称号,仍保留骠骑大将军的职位。二月辛酉日,梁公萧衍才接受任命。

南齐湘东王萧宝晊,是安陆昭王萧缅的儿子,很喜好文学。东昏侯死后,萧宝晊希望人心能归附自己,坐等皇位降临。不久王珍国等人把东昏侯的首级送给梁公萧衍,萧衍任命萧宝晊为太常,萧宝晊内心不安。壬戌日,萧衍声称萧宝晊谋反,将他和他的弟弟江陵公萧宝览、汝南公萧宝宏一起杀死。

丙寅日,宣德太后下诏,梁朝选拔各重要职位官员,全部依照朝廷的制度。于是萧衍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梁公萧衍收纳了东昏侯的余妃,因此耽误了政务,范云对此提出意见,萧衍没有听从。范云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一同入宫觐见,范云说:“从前刘邦进入关中,不贪恋女色,这正是范增畏惧他志向远大的原因。现在明公您刚平定建康,天下人都在仰望您的声望,怎能沿袭南齐乱亡的老路,因贪恋女色而拖累自己呢!”王茂起身叩拜说:“范云说得对。您如果以天下为重,就不该留下余妃。”萧衍沉默不语。范云当即请求把余妃赏赐给王茂,萧衍赞赏他的心意,答应了他。第二天,萧衍赏赐范云、王茂每人一百万钱。

丙戌日,宣德太后下诏,给梁公萧衍增加十个郡的封地,晋爵为“梁王”。癸巳日,萧衍接受爵位,赦免梁国封地内以及自己所统辖府州中犯有死罪以下的囚犯。

辛丑日,萧衍杀死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

梁王萧衍准备诛杀南齐各藩王时,对他们的防守还不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家里的宦官颜文智和侍从麻拱等人密谋,凿穿墙壁,在夜里把萧宝寅救了出去。他们在长江岸边准备了小船,萧宝寅穿上黑色短衣,腰间系着一千多钱,偷偷来到江边。他穿着草鞋徒步赶路,脚上磨得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防守的人到天亮后才追赶,萧宝寅假装是钓鱼的人,顺着江水上下游漂浮了十多里,追赶的人没有怀疑他。等追赶的人散去后,萧宝寅才渡过长江西岸,投奔到百姓华文荣家。华文荣和他的族人华天龙、华惠连抛弃家业,带着萧宝寅逃到山涧中躲藏,又租来驴让他乘坐,白天潜伏、夜里赶路,抵达寿阳的东城。北魏守将杜元伦迅速把此事报告给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元澄派车马侍卫去迎接萧宝寅。萧宝寅当时十六岁,徒步赶路,形容憔悴,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被贩卖的奴隶。元澄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萧宝寅请求穿为君主服丧的“斩衰”丧服,元澄派人向他说明当时的情况和礼仪规定,给了他为兄长服丧的“齐衰”丧服。元澄率领官员们去吊唁南齐的灭亡,萧宝寅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完全遵照最隆重的哀悼礼节。寿阳有很多萧宝寅的旧友和部下,都来慰问他;唯独不见夏侯氏一族的人,因为夏侯详已经归附了梁王萧衍。元澄非常器重萧宝寅。

南齐和帝萧宝融东归建康途中,萧衍任命萧憺为都督荆、湘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经历战乱后,官府和百姓都财力空虚,萧憺尽心治理,推广屯田,减轻劳役,慰问阵亡士兵的家属,救济他们的贫困。他自认为年纪轻轻就担任重要职务,对下属官吏说:“政事处理不好,是士大夫们都该惋惜的事。我现在敞开心胸,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说,不要隐瞒!”于是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百姓有诉讼案件都可以直接上前等待批复,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官府里没有积压的事务,荆州百姓非常高兴。

南齐和帝抵达姑孰,丙辰日,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梁王萧衍。

丁巳日,庐陵王萧宝源去世。

鲁阳蛮人鲁北燕等人起兵攻打北魏的颍州。

夏季四月辛酉日,宣德太后下令说:“西边(和帝所在的姑孰)的诏书已经到了,皇帝效仿前代旧例,恭敬地把皇位禅让给梁王。明天可以亲临殿前,派遣使者恭敬地献上玉玺绶带,我(太后自称“未亡人”)将迁居到其他宫殿。”壬戌日,宣德太后发布禅让策文,派遣兼太保、尚书令王亮等人捧着皇帝的玉玺绶带到梁国的王宫。丙寅日,梁王萧衍在南郊即位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监”。当天,萧衍追赠兄长萧懿为丞相,封长沙王,谥号“宣武”,葬礼依照晋代安平献王司马孚的旧例办理。

丁卯日,萧衍封和帝萧宝融为巴陵王,让他在姑孰居住,给予的优待尊崇礼仪,都仿照南齐初年对待宋顺帝的旧例。尊奉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王皇后为巴陵王妃。南齐历代受封的王、侯爵位,全部降格或撤销,只有南朝宋的汝阴王(保持前朝皇室后裔的特殊待遇)不在废除之列。

萧衍追尊父亲萧顺之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为献皇后。追谥妃子郗氏为德皇后。封立下文治武功的大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公、侯。立弟弟中护军萧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萧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萧憺为始兴王,任命萧宏为扬州刺史。

丁卯日,梁武帝萧衍任命中书监王亮为尚书令,相国左长史王莹为中书监,吏部尚书沈约为尚书仆射,长兼侍中范云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武帝下诏,将后宫、乐府、西解、暴室中的所有女性全部释放遣返。

戊辰日,巴陵王萧宝融去世。当时武帝原本想把南海郡设为巴陵国,让萧宝融迁居到那里。沈约劝说道:“古今情况不同,魏武帝曹操曾说‘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武帝点头认同,于是派遣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给萧宝融送去生金,让他自杀。萧宝融说:“我死不需要用金子,有美酒就足够了。”于是喝得大醉;郑伯禽上前将他打死。

萧宝融镇守荆州时,琅邪人颜见远担任录事参军。等到武帝即位,颜见远任治书侍御史兼中丞。南齐禅让皇位后,颜见远连续几天不吃饭,最终饿死。武帝听说后,说:“我顺应天命和人心登基,与天下士大夫有什么关系,颜见远竟然做到这种地步!”

庚午日,武帝下诏:“有关部门依照周代、汉代的旧例,商议赎罪的条令。凡是官员自身犯了该受鞭杖之刑的罪,都可以缴纳赎金来免除惩罚;台省的令史、士兵如果想赎罪,也允许他们这样做。”

武帝任命谢沭县公萧宝义为巴陵王,让他供奉南齐的宗庙祭祀。萧宝义自幼有残疾,不能说话,所以唯独他得以保全性命。

南齐南康侯萧子恪和弟弟祁阳侯萧子范曾因事入宫觐见,武帝从容地对他们说:“天下是公有的器物,不是靠武力就能夺取的;如果没有天命运势,即便有项羽那样的力量,最终也会失败灭亡。宋孝武帝生性猜忌,兄弟中稍微有名望的都被他用毒酒害死,朝臣中因被怀疑而冤死的人接连不断。但有时怀疑却不能除掉隐患,有时不怀疑反而最终酿成灾祸,比如你们的祖父萧道成因才能谋略被宋孝武帝怀疑,却没办法对付他;湘东王刘彧因平庸愚笨没被怀疑,最终却让宋孝武帝的子孙都死在他手里。我当时已经出生,他们哪里会知道我有今天!由此可知,有天命在身的人,不是别人能加害的。我刚平定建康时,有人劝我除掉你们这些南齐宗室,来统一人心,我当时如果照做了,谁会说不可以!但我想到,自从东晋在江东建立以来,每次改朝换代,必定会互相屠杀,这样会伤害天地间的和气,导致国运不能长久。况且齐、梁之间虽然说是改朝换代,但情况与前代不同,我和你们兄弟虽然已经出了五服(亲属关系较远),但宗属关系还不算疏远,南齐建立初期,我们也共同经历过艰难困苦,情谊如同一家人,怎能突然像陌生人一样对待!你们兄弟如果真有天命,不是我能杀得了的;如果没有天命,又何必急于做这种事!这样做只会显示我没有度量罢了。另外,齐明帝建武年间,你们家族遭受迫害,我起兵举义,不仅是为自己洗刷家族耻辱,也是为你们兄弟报仇。如果你们能在建武、永元年间拨乱反正,我难道会不放下武器推举你们吗!我是从齐明帝的后代手中夺取天下,不是从你们家族手中夺取的。从前刘子舆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汉光武帝说:‘假使汉成帝复活,天下也不再是他的,何况刘子舆呢!’曹志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却成为晋朝的忠臣。何况你们现在还是宗室成员,我正坦诚地期待你们,你们不要再有把自己当作外人的想法!稍等些时日,你们自然会明白我的心意。”萧子恪兄弟共十六人,后来都在梁朝做官,其中萧子恪、萧子范、萧子质、萧子显、萧子云、萧子晖都因才能出众而闻名,担任过清高显要的官职,最后都得以善终。

武帝下诏征召谢杅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何胤为右光禄大夫,何点为侍中。何胤、何点最终没有接受任命。

癸酉日,武帝下诏:“在公车府的谤木(古代允许百姓提意见的木牌)、肺石(古代允许百姓申诉冤情的石头)旁边各放置一个匣子。如果官员有话想说却不敢说,想提出不同意见,就把意见投到谤木旁的匣子里;如果有功劳、有才能却被埋没,冤屈无法上达,就把情况投到肺石旁的匣子里。”

武帝穿洗过的衣服,日常膳食只吃蔬菜。每次选拔地方长官,都务必挑选廉洁公正的人,并且都会亲自召见他们,用治理地方的道理勉励他们。武帝提拔尚书殿中郎到溉为建安内史,左户侍郎刘为晋安太守,这两个人都以廉洁着称。到溉是到彦之的曾孙。武帝又颁布命令:“小县的县令如果有才能,就升任大县的县令;大县的县令如果有才能,就升任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如郡守、国相)。”他任命山阴县令丘仲孚为长沙内史,武康县令东海人何远为宣城太守。从此,廉洁有才能的官员没有不受到鼓励的。

鲁阳蛮人围攻北魏的湖阳县,抚军将军李崇领兵击败了他们,斩杀鲁北燕;北魏将鲁阳蛮一万多户迁到幽州、并州各州以及六镇,不久这些蛮人反叛向南逃走,北魏军队在他们逃经的地方追击,等到他们逃到黄河边时,把他们全部杀死了。

闰月丁巳日,北魏顿丘匡公穆亮去世。

南齐东昏侯的宠臣孙文明等人,虽然已经被赦免,但仍然内心不安。五月乙亥日夜,孙文明率领几百名党徒,借着运送荻草火把的机会,携带兵器进入南、北掖门发动叛乱。他们烧毁神虎门、总章观,闯入卫尉府,杀死卫尉洮阳愍侯张弘策。前军司马吕僧珍在殿内当值,率领宫中警卫士兵抵抗叛军,但没能击退他们。武帝身穿战服来到前殿,说:“叛军在夜里发动叛乱,说明他们人数很少,天亮后就会逃跑。”他命令士兵敲响五鼓(古代一种报时信号,也用于召集军队)。领军将军王茂、骁骑将军张惠绍听到变故,领兵赶来救援,叛军于是四散逃走;朝廷派兵追捕,把叛军全部处死了。

江州刺史陈伯之,不识字,收到公文、诉讼文书后,只会签“诺”(表示同意)。遇到事务,就由典签(掌管文书的官员)口头传达,事务的决定权都掌握在主管官员手中。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永忠曾对陈伯之有旧恩,陈伯之任命邓缮为别驾,戴永忠为记室参军。河南人褚緭住在建康,向来品行不端,仕途不顺,多次去拜见尚书范云,范云都不礼遇他。褚緭大怒,私下对亲信说:“齐明帝建武年间以后,出身低微的人都变成了贵人,我有什么罪却被抛弃!现在天下刚刚建立,饥荒不断,战乱不知何时会发生。陈伯之手握强兵驻守江州,不是武帝的旧臣,有自我怀疑的想法;而且火星停留在南斗星附近,难道不是为我而出现的预兆吗!现在我去投奔陈伯之,如果事情不成功,投靠北魏也能做个河南郡守。”于是褚緭投奔陈伯之,深受陈伯之亲近信任。陈伯之又任命同乡朱龙符为长流参军,这几个人都趁着陈伯之愚昧无知,肆意谋取私利。

武帝听说后,派陈虎牙私下告诫陈伯之,又派人去接替邓缮担任别驾。陈伯之都不接受命令,还上奏说:“朱龙符勇猛善战,邓缮有功劳业绩;朝廷派来的别驾,请让他担任治中。”邓缮于是日夜劝说陈伯之:“朝廷国库空虚,又没有兵器,三个粮仓里没有粮食,东部地区百姓饥饿流亡,这是万世难遇的时机,不能错过!”褚緭、戴永忠等人也一同赞成邓缮的建议。陈伯之对邓缮说:“现在我就为你上奏,如果还是不被批准,我就和你一起反叛。”武帝下令让陈伯之在江州境内选一个郡安置邓缮,于是陈伯之召集江州府和州内的官员,对他们说:“我奉南齐建安王萧宝寅的命令,率领长江北岸的十万义勇军,已经进驻六合,命令我率领江州现有的兵力运送粮食迅速东下。我蒙受齐明帝的厚恩,誓死报答他。”他当即下令戒严,让褚緭伪造萧宝寅的书信给官员们看,又在厅堂前筑起土坛,歃血为盟。

褚緭劝说陈伯之:“现在举大事,应该拉拢有声望的人。长史程元冲,和我们不是一条心;临川内史王观,是王僧虔的孙子,人品不错,可以征召他担任长史,接替程元冲。”陈伯之听从了褚緭的建议,又任命褚緭为寻阳太守,戴永忠为辅义将军,朱龙符为豫州刺史。王观没有接受任命。豫章太守郑伯伦发动郡内士兵抵抗陈伯之。程元冲被免去长史职务后,在家里聚集了几百人,趁着陈伯之没有防备,突然闯入江州府的厅堂;陈伯之亲自出来格斗,程元冲没能取胜,逃进庐山。陈伯之秘密派人送信给陈虎牙兄弟,他们都逃奔到盱眙。

戊子日,梁武帝下诏任命领军将军王茂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率领军队去讨伐陈伯之。

北魏扬州小岘戍的守将党法宗袭击大岘戍,攻破了对方阵地,活捉了梁朝的龙骧将军邾菩萨。

陈伯之听说王茂要来,对褚緭等人说:“王观不肯听从我的命令,郑伯伦也不肯归顺,咱们眼看就要陷入毫无准备的困境了。现在咱们先平定豫章,打通南边的通道,多征调壮丁,多运送粮草,然后再全力向北进军,去攻打那些又饿又累的敌军,不愁事情办不成。”六月,陈伯之留下同乡唐盖人守江州城,自己领兵直奔豫章,攻打郑伯伦,却没能攻下来。这时王茂的大军到了,陈伯之腹背受敌,最终战败逃走,从小路渡过长江,和陈虎牙等人以及褚緭一起逃到了北魏。

梁武帝派身边侍从陈建孙送刘季连的三个子弟进入蜀地,让他们传达武帝的旨意,安抚慰问刘季连。刘季连接受了旨意,收拾行装准备返回,益州刺史邓元起这才得以到任。

当初,刘季连担任南郡太守时,对邓元起很不礼貌。当时的都录官朱道琛犯了罪,刘季连想杀他,朱道琛逃走躲藏起来,才保住性命。到这时,朱道琛成了邓元起的典签,他劝邓元起说:“益州经历战乱很久了,官府和百姓的积蓄都空了。刘季连临走前,肯定不会派人远道来迎接您!我请求先去益州查看情况,沿途迎接您,不然的话,千里迢迢的粮草物资,可不容易弄到手。”邓元起答应了。朱道琛到了益州后,说话态度很不恭敬,又挨个拜访益州府和州里的官员,看到有用的器物就强行拿走,有人不肯给,他就说:“这些东西早晚都得归别人,何必这么舍不得!”于是益州军府里的人都很害怕,认为邓元起一到,肯定会杀刘季连,还会牵连到他们这些下属,就纷纷跑到刘季连那里说这事。刘季连也觉得会这样,再加上担心以前对邓元起不礼貌的事,就召集士兵清点人数,发现有十万精锐铠甲兵,感叹道:“凭着蜀地这险要的地势,手握这么强的兵力,进可以辅佐朝廷,退也能像刘备那样割据一方,除了这样,我还能去哪里呢?”于是他召集手下官员,假传南齐宣德太后的命令,聚集兵力再次反叛,抓住朱道琛杀了。他又召巴西太守朱士略和涪县县令李膺来归附,两人都不肯听从。这个月,邓元起到了巴西,朱士略打开城门迎接他。

在此之前,蜀地百姓大多逃亡了,听说邓元起来了,都争相出来归附,都说要起兵响应朝廷,邓元起手下的新旧士兵加起来有三万多人。邓元起在路上走了很久,粮草都断绝了,有人劝他说:“蜀地的政令一向松散,很多百姓假装生病逃避服役,如果核查巴西一郡的户籍,对那些装病的人加以处罚,肯定能弄到不少物资。”邓元起觉得这话有道理。李膺劝谏说:“您前面有强敌,后面没有援军,山里的百姓刚归附咱们,还在看您的德行。如果用刻薄的手段对待他们,百姓肯定受不了;一旦人心离散,再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必靠处罚装病的人来供给军队呢!请让我来想办法,不愁粮草不够。”邓元起说:“好,这事就全交给你了!”李膺退下后,带领富户们捐献军用物资和粮食,一共得到三万斛米。

秋季八月丁未日,梁武帝命令尚书删定郎济阳人蔡法度,在王植之注释的旧律基础上修改补充,制定《梁律》,还让他和尚书令王亮、侍中王莹、尚书仆射沈约、吏部尚书范云等九人一起商议审定。

梁武帝一向擅长音律,想整顿规范雅乐,就自己制作了四种乐器,取名叫“通”。每个“通”装有三根弦,黄钟律的弦用二百七十根丝,长九尺;应钟律的弦用一百四十二根丝,长四尺七寸四分多一点;中间十个音律的弦,按照这个比例来确定丝的数量和长度。用“通”演奏的声音来推算节气变化,完全没有偏差,而且音准和谐。他又制作了十二支笛子,黄钟律的笛子长三尺八寸,应钟律的笛子长二尺三寸,中间十个音律的笛子也按这个比例确定长度,用笛子演奏“通”的声音,再和古代的钟、玉制律器对比,音准都没有偏差。于是用这些乐器演奏八音,配上七声,没有不和谐的。在此之前,宫廷里悬挂的乐器只有四套钟,再夹杂编钟、编磬、衡钟,总共十六架。武帝下令开始设置十二套轳钟,每套都配有编钟、编磬,一共三十六架,去掉了衡钟,在殿堂四角摆放建鼓。

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之前,前太傅平阳公拓跋丕从晋阳来投奔,就留在了洛阳。拓跋丕已经八十多岁了,经历了北魏六个皇帝,官位做到了三公辅臣,后来却被废为平民。北魏宣武帝因为他是宗室老臣,怜悯他并以礼相待。乙卯日,任命拓跋丕为“三老”(古代负责教化的官职)。

北魏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上奏请求攻打钟离,宣武帝派羽林监敦煌人范绍到寿阳,和元澄一起商量进军的事。元澄说:“需要调动十万兵力,往返一百天,恳请朝廷赶紧准备粮草和武器。”范绍说:“现在已经快到秋末了,才要调兵,武器还能集中起来,粮草怎么来得及准备!有兵没粮,怎么打败敌人!”元澄沉思了很久,说:“确实像你说的这样。”于是就放弃了攻打钟离的计划。

九月丁巳日,北魏宣武帝前往邺城。冬季十月庚子日,回到怀县。他和宗室子弟、身边侍从比赛射箭,看谁射得远,宣武帝射了三百五十多步,大臣们刻石碑来赞美这件事。甲辰日,宣武帝回到洛阳。

十一月己未日,梁武帝修建小庙,祭祀太祖(萧衍父亲萧顺之)的母亲,每次在太庙祭祀完毕后,都用一太牢(牛、羊、猪各一头)在小庙祭祀她。

甲子日,梁武帝立皇子萧统为太子。

北魏洛阳的宫殿开始建成。

十二月,梁朝将军张嚣之入侵北魏淮南地区,攻占了木陵戍;北魏任城王元澄派辅国将军成兴反击,甲辰日,张嚣之战败逃走,北魏重新夺回木陵戍。

刘季连派他的部将李奉伯等人抵抗邓元起,邓元起和他们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过了很久,李奉伯等人战败,逃回成都,邓元起进军驻扎在西平。刘季连驱赶掠夺百姓,关闭城门固守。邓元起进军驻扎在蒋桥,距离成都二十里,把军用物资留在郫城。李奉伯等人从小路袭击郫城,攻了下来,邓元起的军备物资全被抢走。邓元起放弃郫城,直接包围了成都州城;城局参军江希之谋划献城投降,没能成功,被杀死。

北魏陈留公主守寡,仆射高肇、秦州刺史张彝都想娶她,公主答应了张彝,没答应高肇。高肇很生气,就在宣武帝面前诬陷张彝,张彝因此被罢官,闲置了好几年。

这一年,江东地区发生大旱,一斗米卖到五千钱,很多百姓饿死。

天监二年(癸未年,公元503年)

春季正月乙卯日,梁武帝任命尚书仆射沈约为左仆射,吏部尚书范云为右仆射,尚书令王亮为左光禄大夫。丙辰日,王亮因为元旦那天假装生病不上朝,被削去爵位,废为平民。

乙亥日,北魏宣武帝到籍田(古代帝王专门用于示范农耕的田地)举行耕种仪式。

北魏梁州的氐族人杨会反叛,代理梁州事务的杨椿等人率军讨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