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宋纪二 (公元424年-427年)

宋纪二 (公元424年-427年)(2 / 2)

之前,宋文帝派雍州刺史刘粹从陆路率领步兵、骑兵偷袭江陵,到达沙桥时,周超带一万多人迎战,把刘粹打得大败,刘粹的士兵死伤超过一半。可没过多久,谢晦战败的消息就传到了江陵。

当初,谢晦因为和刘粹关系好,让刘粹的儿子刘旷之做自己的参军;宋文帝曾怀疑刘粹会叛离,王弘说:“刘粹没有私心,肯定不会有问题。”后来刘粹接受命令讨伐谢晦,毫无顾忌,宋文帝因此很赞赏他。谢晦也没杀刘旷之,而是把他送回了刘粹身边。

二月丙子日,宋文帝从芜湖向东返回建康。

谢晦回到江陵后,没做其他安排,只是向周超惭愧道歉。当天夜里,周超丢下军队,独自乘船到到彦之那里投降。谢晦的部下几乎逃光了,只好带着弟弟谢遯等七人骑马向北逃跑。谢遯身材肥胖,骑不了马,谢晦只能经常等他,所以跑不快。

二月己卯日,他们逃到安陆延头,被当地戍守将领光顺之抓获,随后被关进囚车,押送到建康。

到彦之到达马头后,何承天主动前来归附。到彦之暂时掌管荆州府事务,任命周超为参军;后来刘粹把沙桥战败的事上报,到彦之就逮捕了周超。

之后,朝廷处死了谢晦、谢皭、谢遯以及他们兄弟的儿子,还有同党孔延秀、周超等人。谢晦的女儿、彭城王妃披散头发、光着脚,和谢晦诀别说:“大丈夫本该战死沙场,怎么能在闹市被处死,落得这般狼狈!”

庾登之因为没实际参与叛乱,被免去官职、终身禁锢;何承天和南蛮行参军、新兴人王玄谟等人都被赦免。谢晦逃跑时,手下人都抛弃了他,只有延陵盖一直跟着他,宋文帝任命延陵盖为镇军功曹督护。

谢晦起兵时,曾招引北魏南蛮校尉王慧龙帮忙。王慧龙带一万人攻下思陵戍,进而包围项城;后来听说谢晦战败,就撤兵回去了。

益州刺史张茂度接受诏书偷袭江陵,等他的军队到达白帝时,谢晦已经战败。有人怀疑张茂度有二心,宋文帝因为张茂度的弟弟张邵忠诚,就赦免了张茂度,让他回益州。

三月辛巳日,宋文帝回到建康,征召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对他们的赏赐和待遇都很优厚。

五月乙未日,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朝廷还派散骑常侍袁渝等十六人分别巡视各州郡县,考察地方官的政绩,了解百姓的疾苦;又让各郡县上报当地治理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月丙午日,宋文帝到延贤堂审理案件,从此以后,他每年都会亲自审理三次案件。

左仆射王敬弘性格淡泊,名声很大,但他对官府的公文从不过目。有一次他参与审理案件,宋文帝问他对疑难案件的看法,王敬弘答不上来。宋文帝脸色变了,问身边人:“为什么不把案卷副本给仆射看?”王敬弘说:“我就算看了案卷,也还是不懂。”宋文帝很不高兴,之后虽然表面上对他保持礼遇,却不再让他处理政务。

六月,任命右卫将军王华为中护军,仍兼任侍中。王华因为王弘辅政,王昙首又被宋文帝信任,两人和自己地位相当,觉得自己的才能没完全发挥,常常叹息说:“宰相一下子有好几个人,天下怎么能治理好!”

当时没有固定的“宰相”官职,只要是皇帝和他商议政事、托付机密事务的人,都算是宰相,所以王华才会这么说。也有担任侍中却没成为宰相的人;不过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中书令,侍中,侍郎,给事中,都是当时的重要官职。

王华和刘湛、王昙首、殷景仁都是侍中,四人作风干练、气度不凡,是当时的杰出人才。宋文帝曾和他们在合殿宴饮,非常开心。宴后四人离开时,宋文帝盯着他们的背影看了很久,感叹道:“这四位贤才,是当代的俊杰,一起担任重要职位,恐怕后代很难再有这样的人才了!”

黄门侍郎谢弘微和王华等人都被宋文帝看重,当时号称“五臣”。谢弘微是谢琰的侄孙,他神情端庄、做事谨慎,该说话时才说,在奴婢仆人面前也不随便说笑,因此无论尊卑老少,都像敬重神明一样敬重他。他的堂叔谢混特别看重他,常说:“弘微与众不同却不伤害别人,随俗相处却不违背正道,我挑不出他任何毛病。”

宋文帝想封王昙首、王华等人爵位,他拍着御座说:“要是没有你们兄弟,我就坐不上这个位子了。”说着就拿出封爵的诏书给他们看。王昙首坚决推辞说:“最近的事,全靠陛下英明,才抓住了罪人。我们怎么能借着国家的灾祸谋取自身的好处呢!”宋文帝只好放弃封爵的想法。

北魏皇帝拓跋焘下诏问大臣们:“现在要出兵打仗,赫连夏和柔然这两个国家,应该先打哪个?”长孙嵩、长孙翰、奚斤都回答:“赫连夏是定居的国家,暂时不会造成大威胁。不如先讨伐柔然,如果能追上他们,就能缴获大量物资;如果追不上,就到阴山打猎,夺取那里的禽兽皮角来补充军资。”

太常崔浩说:“柔然像鸟一样聚集、像兽一样逃跑,派大军追他们追不上,派小部队追又打不过他们。赫连夏的土地不过一千里,政治残暴、刑法严苛,是人和神都抛弃的政权,应该先讨伐赫连夏。”尚书刘絜、武京侯安原则请求先讨伐北燕。

后来,拓跋焘从云中向西巡视到五原,在阴山打猎,又向东到了和兜山。秋季八月,拓跋焘回到平城。

?南朝宋派殿中将军吉恒出使北魏,恢复双方外交互动。

?北燕太子冯永去世,北燕君主立次子冯翼为新太子。

西秦王乞伏炽磐讨伐河西,抵达廉川后,派太子乞伏暮末等率三万步兵骑兵攻打西安城,没打下来;又转攻番禾。河西王沮渠蒙逊派兵抵抗,同时派人劝说夏国君主,让夏国趁西秦后方空虚偷袭西秦都城枹罕。

夏国君主派征南大将军呼卢古率两万骑兵攻苑川,车骑大将军韦伐率三万骑兵攻南安。乞伏炽磐听说后,赶紧从河西撤军返回。

九月,乞伏炽磐把国内老弱百姓和牲畜财产迁到浇河、莫河仍寒川,留下左丞相乞伏昙达镇守枹罕。而夏国的韦伐已经攻下南安,活捉了西秦的秦州刺史翟爽、南安太守李亮。

?吐谷浑部落的握逵等人,率领两万多户部众背叛西秦,逃到昂川,归附吐谷浑王慕瓂。

?这一年发生大旱灾,还闹了蝗灾,粮食收成大受影响。

?左光禄大夫范泰上奏说:“妇人有‘三从’的道义,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谢晦的家眷还在宫廷作坊里做苦役,希望陛下能留意此事。”宋文帝下诏赦免了谢晦的家眷。

?前吴郡太守徐佩之聚集一百多人,谋划在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朝会时在宫殿里叛乱,事情败露。壬戌日,朝廷逮捕并斩杀了徐佩之。

?营阳太妃张氏(少帝刘义符的母亲)去世。

?北魏皇帝拓跋焘听说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去世,他的儿子们互相争夺皇位,夏国内部动荡,就想趁机讨伐夏国。长孙嵩等人反对说:“如果夏国坚守城池,以逸待劳,柔然可汗大檀要是听说我们出兵,趁机偷袭我国,这太危险了。”

?崔浩反驳道:“去年以来,火星两次停留在羽林星附近,运行轨迹弯曲,这是上天预示夏国要灭亡的征兆。今年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有利于向西讨伐。天意和人事相呼应,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长孙嵩还是坚持反对,拓跋焘大怒,指责长孙嵩当官时贪污,还让武士羞辱他。

?最终北魏决定出兵:派司空奚斤率四万五千人偷袭蒲阪,宋兵将军周几率一万人偷袭陕城,让河东太守薛谨(薛辨的儿子)做向导。

?拓跋焘原本想让中书博士、平棘人李顺统领前锋部队,征求崔浩意见时,崔浩说:“李顺确实有谋略,但我和他是亲家,深知他做人反复无常,不能把重任交给她。”拓跋焘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崔浩和李顺也因此结下矛盾。

?十月丁巳日:拓跋焘从平城出发,正式讨伐夏国。

西秦左丞相乞伏昙达和夏国的呼卢古在嵻山交战,乞伏昙达战败。十一月,呼卢古、韦伐攻打西秦都城枹罕,乞伏炽磐迁都到定连。呼卢古攻入枹罕南城,西秦镇京将军赵寿生率三百名敢死队员奋力作战,击退了呼卢古。之后呼卢古、韦伐又到湟河攻打西秦沙州刺史出连虔,出连虔派后将军乞伏万年打败了他们;接着夏军又攻打西平,活捉西秦安西将军库洛干,活埋了五千多名西秦士兵,掳走两万多户百姓后撤军。

拓跋焘行军到君子津时,赶上天气突然变冷,黄河结冰。戊寅日,他率两万轻骑兵渡过黄河,偷袭夏国都城统万。壬午日(冬至),夏国君主赫连昌正在宴请大臣,北魏军队突然赶到,夏国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拓跋焘把军队驻扎在黑水,距离统万城三十多里。赫连昌出兵迎战,被北魏打败,退回城中。城门还没来得及关,北魏内三郎豆代田就率部趁胜攻入西宫,烧毁西宫西门;后来宫门关闭,豆代田翻墙逃出。拓跋焘任命豆代田为勇武将军。北魏军队夜里在城北宿营,癸未日,分兵四处抢掠,杀死、俘虏夏国军民数万人,缴获十几万头牛马。拓跋焘对将领们说:“现在还打不下统万城,以后再和你们一起来夺取它。”随后掳走一万多户夏国百姓,撤军返回。

夏国弘农太守曹达听说周几要来,没开战就逃跑了,北魏军队乘胜长驱直入,进入三辅地区(今陕西中部)。恰逢周几在军中去世,夏国蒲阪守将东平公乙斗听说奚斤快到了,派人去统万告急。使者到统万时,北魏已经包围了统万城,使者回去后告诉乙斗:“统万城已经被攻破了。”乙斗害怕,放弃蒲阪向西逃往长安,奚斤趁机攻克蒲阪。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原本镇守长安,乙斗到后,和赫连助兴一起放弃长安,向西逃往安定。十二月,奚斤进入长安,秦州、雍州的氐人、羌人都向奚斤投降。河西王沮渠蒙逊和氐王杨玄听说后,都派人向北魏归附。

?仇池氐人杨兴平请求归附南朝宋,梁州、南秦州刺史吉翰派始平太守宠咨占据武兴。氐王杨产派弟弟杨难当率兵抵抗宠咨,宠咨击退了杨难当。

?西秦征南将军吉毗镇守南漒,陇西人辛澹率领三千户百姓占据城池,赶走吉毗,吉毗逃回枹罕,辛澹向南逃到仇池。

北魏刚占领中原时,很多百姓逃跑或隐藏起来。天兴年间(北魏早期年号),朝廷下诏搜捕逃亡的百姓,让他们缴纳丝织品;于是很多人自称是专门生产丝织品的民户,不隶属于郡县管理,导致赋税徭役分配不均。这一年,北魏朝廷下诏废除这类特殊民户,把他们划归郡县管理。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

?正月辛巳日:宋文帝到南郊祭祀天地。

?正月乙酉日:宋文帝前往丹徒,己巳日,祭拜祖先的陵墓(京陵)。当初宋武帝刘裕显贵后,特意留下自己早年种地用的农具,想让子孙后代看到。宋文帝在旧宅看到这些农具,露出惭愧的神色。身边侍从有人进言说:“舜帝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陛下要是没看到这些旧物,怎么能知道先帝的高尚品德,以及耕种的艰难呢!”

?三月丁亥日:宋文帝回到建康。

?正月乙酉日:拓跋焘回到平城。从统万掳来的百姓在途中死了很多,能顺利到达平城的只有十分之六七。

?正月己亥日:拓跋焘前往幽州。听说夏国君主赫连昌派平原公赫连定率两万大军向长安进发,拓跋焘就派人在阴山砍伐树木,大量制造攻城器械,准备再次讨伐夏国。

?二月:拓跋焘回到平城。

?三月丙子日:拓跋焘派高凉王拓跋礼(奚斤的孙子)镇守长安,又下诏让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桥梁。

?三月丁丑日:北魏广平王拓跋连去世。

?四月丁未日:北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人出使南朝宋,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二月,山羌部落背叛西秦,乞伏炽磐派左丞相乞伏昙达安抚武始的羌人,派征南将军吉毗安抚洮阳的羌人。结果羌人抓住乞伏昙达,送给夏国;吉毗也被羌人攻击,逃回西秦,士兵和战马死伤了十分之八九。

?四月戊子日,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守乐都;平西将军麹景为沙州刺史,镇守四平;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守赤水,加强地方镇守。

?四月庚戌日,南朝宋任命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召前任交州刺史杜弘文回京。杜弘文身患疾病,自己乘车上路;有人劝他等病好后再走,杜弘文说:“我家三代都手持符节(担任地方高官),一直想为朝廷效力,何况现在是被征召呢!”最终他在途中病逝于广州。杜弘文是杜慧度的儿子。

北魏奚斤和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拓跋焘想趁夏国后方空虚再次讨伐统万,于是挑选士兵、训练军队,部署将领:命司徒长孙翰等人率三万骑兵担任前锋,常山王拓跋素(拓跋遵的儿子)等人率三万步兵担任后续部队,南阳王拓跋伏真等人率三万步兵运送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率三千精锐骑兵担任先锋侦察。五月,拓跋焘从平城出发,命龙骧将军、代郡人陆俟统领各路军队镇守大沙漠,防备柔然偷袭。辛巳日,拓跋焘率军渡过君子津,向夏国进发。

壬午日,中护军王华去世。王华是宋文帝身边的核心大臣,曾协助他清算徐羡之、傅亮等权臣,他的去世对南朝宋朝廷是不小的损失。

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军抵达拔邻山,在这里筑城驻扎,留下沉重的物资装备,亲自率领三万轻骑兵加速前进。大臣们都劝阻说:“统万城特别坚固,不是短时间能攻下来的。现在只带轻骑兵去讨伐,攻不下来的话,撤退时又没有物资支撑,不如让步兵和攻城器械一起出发。”

拓跋焘说:“打仗的战术里,攻城是最下策,只有万不得已才用。如果让步兵和攻城器械一起前进,夏国人肯定会害怕,进而坚守城池。要是攻了很久打不下来,我们粮食吃完、士兵疲惫,外面又没地方抢掠补给,就会进退两难。不如用轻骑兵直接冲到城下,他们看到步兵没来,心里肯定放松警惕;我们再故意装出兵力薄弱的样子引诱他们,要是他们敢出战,就能活捉他们。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士兵离家两千多里,又隔着黄河,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用轻骑兵攻城不够,但用来决战绰绰有余!”说完就带着轻骑兵继续前进。

六月初一(癸卯朔),发生了日食。

拓跋焘抵达统万城后,把军队埋伏在深谷里,只派少量士兵到城下试探。夏国将领狄子玉投降北魏,说:“夏主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来了,派人去召平原公赫连定回援,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下来。等我活捉奚斤,再慢慢回去,到时候内外夹击,肯定能打败北魏。’所以赫连昌现在在城里坚守,等赫连定回来。”拓跋焘担心夏军一直不出战,就故意撤退,装出兵力薄弱的样子,还派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率领五千骑兵向西抢掠夏国百姓,引诱夏军出战。

有几个北魏士兵因犯罪逃到夏国,说北魏军队已经没粮了,士兵只能吃野菜,物资还在后面没运来,步兵也没到,建议夏国赶紧进攻。赫连昌信了这话。甲辰日,他率领三万步兵骑兵出城迎战。

长孙翰等北魏将领都说:“夏国步兵列的阵很坚固,不好攻破,应该避开他们的锋芒。”拓跋焘说:“我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找敌人打仗,就怕他们不出城。现在他们出来了,我们却避而不打,只会让他们士气高涨、我们士气低落,这不是好计策。”于是他下令军队假装逃跑,引诱夏军追击,消耗他们的体力。

夏军分成两翼,击鼓呐喊着追赶,跑了五六里地时,突然刮起东南风,狂风卷着沙尘,天昏地暗。北魏宦官赵倪懂点方术,对拓跋焘说:“现在风雨从敌人那边刮来,我们对着风、他们背着风,上天不帮我们;而且将士们又饿又渴,希望陛下带骑兵避开,等明天再打。”

崔浩厉声呵斥他:“你说什么胡话!我们千里迢迢来取胜,一天之内怎么能随便改变计划!敌人贪心冒进,后面的军队已经跟不上了,我们应该把军队隐蔽起来,分兵绕到他们后面,突然发动袭击,出其不意。风向是由人利用的,哪有固定不变的!”拓跋焘说:“说得对!”于是把骑兵分成左右两队,从侧面夹击夏军。

战斗中,拓跋焘的马突然绊倒,他摔了下来,差点被夏军抓住;拓跋齐用身体挡住他,拼死作战,夏军才退开。拓跋焘趁机跳上马,射死了夏国尚书斛黎文,又杀了十几个夏国骑兵,自己也中了流箭,却依然奋勇杀敌,夏军彻底溃败。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北魏军队乘胜追击赫连昌到统万城北,杀死了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和他的侄子赫连蒙逊,夏军死了一万多人。赫连昌没来得及逃回城里,只好逃往上邽。拓跋焘想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追赶逃兵,趁机进城;拓跋齐坚决劝阻,他不听。夏国人发现了他们,赶紧关上所有城门;拓跋焘只好和拓跋齐等人躲进夏国皇宫,找到一条妇人的裙子,系在长矛上,拓跋焘踩着长矛爬上城墙,才勉强逃了出来。

当天傍晚,夏国尚书仆射问至护送赫连昌的母亲逃出城;长孙翰率领八千骑兵追击赫连昌,追到高平也没追上,只好返回。

乙巳日,拓跋焘进入统万城,俘虏了夏国的王、公、卿、将军、校尉以及赫连昌的母亲、后妃、姐妹、宫女等上万人,缴获三十多万匹马、几千万头牛羊,还有府库里的珍宝、车辆、旗帜、器物等,多到数不清,拓跋焘按功劳大小把这些战利品分给了将士们。

当初,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生性奢侈,建造统万城时,城墙高十仞(约23米),地基厚三十步(约44米),顶部宽十步(约15米),宫墙高五仞(约11.5米),坚固到能在上面磨刀剑。宫殿楼台又大又华丽,都雕刻着花纹、绘制着图案,还裹上锦绣,装饰得极其精美。

拓跋焘看着这些,对身边人说:“这么小的国家,却这样劳民伤财,想不灭亡,可能吗!”

?拓跋焘俘获了夏国太史令张渊、徐辩,仍任命他们为北魏的太史令。

俘获了前东晋将领毛修之、西秦将军库洛干,把库洛干送回西秦,因为毛修之擅长做饭,就任命他为太官令(负责皇帝饮食)。

?拓跋焘看到夏国着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文章,里面对赫连勃勃的赞美太过分,生气地说:“这个小子无道,竟敢这么写!是谁让他写的?赶紧查出来!”崔浩说:“文人写文章褒贬人物,大多言过其实,大概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值得治罪。”拓跋焘才作罢。

?拓跋焘收纳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为贵人。

奚斤还在长安和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对峙。拓跋焘命令宗正娥清、太仆丘堆率领五千骑兵攻占关右地区。赫连定听说统万城被攻破,就逃往上邽;奚斤追到雍城,没追上,只好返回。娥清、丘堆攻打夏国的贰城,攻了下来。

拓跋焘下诏让奚斤等人撤军。但奚斤上奏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自保,只聚集了一些残兵,还没有稳固的根基;现在趁他处境危险,消灭他很容易。请给我增加铠甲和马匹,我平定赫连昌后再回来。”拓跋焘一开始不同意,奚斤反复请求,拓跋焘才答应,给了他一万士兵,派将军刘拔送去三千匹马,还留下娥清、丘堆,让他们和奚斤一起攻打夏国。

辛酉日,拓跋焘从统万城向东返回平城,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持符节,和执金吾桓贷、莫云一起留守统万城。莫云是莫题的弟弟。

西秦王乞伏炽磐从定连回到都城枹罕。

七月,拓跋焘抵达柞岭时,柔然入侵云中,听说北魏已经攻克统万城,就撤军逃走了。

乞伏炽磐对大臣们说:“我早就知道赫连氏成不了大事,赫连昌肯定会危险时投靠北魏,现在果然像我说的一样。”八月,他派叔父、平远将军乞伏渥头等人向北魏进贡,表达归附之意。

壬子日,拓跋焘回到平城,把从夏国缴获的物资按功劳分给留守朝廷的官员。

拓跋焘为人身材壮实、勇猛强悍,攻城对阵时,经常亲自冒着箭雨石头冲锋,身边的人不断死伤,他却神色不变;因此将士们都敬畏服从他,愿意拼死效力。

他生性节俭,衣服、车马、饮食,只满足基本需求就行。大臣们请求加固京城城墙、修建宫殿,说:“《周易》里说‘王公设置险阻,来保卫国家’;萧何也说‘天子以天下为家,宫殿不雄伟华丽,就没法显示威严’。”拓跋焘说:“古人说‘治国靠德行,不靠险阻’。赫连勃勃用蒸土筑城,却还是被我消灭了,难道是因为城墙不够坚固吗?现在天下还没平定,正需要百姓出力,修城墙建宫殿这种事,我不会做。萧何说的话,不是正确的道理。”

他一直认为财物是军队和国家的根本,不能随便浪费。至于赏赐,只给那些战死沙场或有大功的人家,亲戚和受宠的权贵,从没无缘无故得到过赏赐。

他命令将领出兵时,会明确指导战略战术,不按他命令做的,大多会失败。他善于识别人才,有时会从士兵中提拔人才,只看对方的才能是否适用,不管出身背景。他观察细致、思维敏锐,会避开权贵,就算是他非常喜欢的人,也绝不会宽容。他常说:“法律是我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么敢轻视!”但他性格残忍,杀人果断,常常杀了人之后又后悔。

九月丁酉日,安定城的百姓献出城池,投降北魏。

氐王杨玄派将军苻白作在赤炎包围了西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赤炎城里的粮食吃完后,百姓抓住出连辅政,向苻白作投降。出连辅政被押到骆谷时,趁机逃了回来。

冬天十月,西秦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南漒。

十一月,拓跋焘派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符节册封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公孙轨到了氐人边境,杨玄不肯出城迎接;公孙轨指责他,还想带着册封文书回去,杨玄害怕了,才到郊外迎接。拓跋焘觉得公孙轨做得好,任命他为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的儿子。

十二月,西秦梁州刺史吴汉被羌人部落攻打,只好率领两千户百姓回到枹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