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春天正月乙酉日,皇帝下诏书说:“法令规定,百姓家里生了孩子,可以免除三年的人头税。现在,只要是怀孕的妇女,每人赏赐三斛用来补养身体的谷物,她的丈夫也能免除一年的人头税。把这条写到法令里,以后就按这个执行!”皇帝还下诏给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说:“有些官吏就爱做表面功夫,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实际上根本不是。这种情况我看腻了,也被折腾得够呛!那些真正能让地方安定的官吏,为人诚恳朴实,不搞花架子。他们做事,每天看好像没什么成绩,可时间一长,效果就显出来了。就像襄城令刘方,当地官吏和百姓都说他不折腾人。他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政绩,但也算是靠谱的好官!如果把苛刻当成明察,把刻薄当成精明,把轻率当成恩德,把严厉当成威风,只要这四种坏风气一冒头,老百姓心里就会有怨气。我三番五次下诏书,传达旨意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可地方还是治理不好,有些百姓连生计都成问题,这毛病到底出在哪儿?大家好好想想以前的法令,一定要按我的意思把事情办好!”
这时候,北匈奴的首领车利涿兵等陆续带着人逃到汉朝边塞内,前前后后一共有七十三批人。当时北匈奴越来越衰落,内部人心离散。南匈奴在前面攻打,丁零部落从后面侵扰,鲜卑族在左边袭击,西域各国在右边进攻,北匈奴实在撑不住,只能远远地逃离故土。
南匈奴单于长去世后,单于汗的儿子宣继位,称为伊屠于闾鞮单于。
《太初历》已经用了一百多年,时间久了,节气推算就不太准,比实际天象慢了些。皇帝让治历官编、本梵等人仔细校对修订,制定出了《四分历》。二月甲寅日,新历法开始正式使用。
皇帝当太子的时候,曾向东郡太守、汝南人张酺学习《尚书》。丙辰日,皇帝到东方巡视,特意来到东郡,把张酺和他的学生,还有当地郡县的官吏都召集到官府庭院里。皇帝先以学生的礼仪,恭恭敬敬地听张酺讲了一篇《尚书》,之后才行君臣之礼。皇帝给张酺的赏赐特别丰厚,在场的人都跟着沾了光。
皇帝路过任城,亲自到郑均家里看望,还下令以后一直按尚书的俸禄标准给郑均发钱,直到他去世。当时的人都称郑均为“白衣尚书”(“白衣”指没有官职的人,意思是他没正式当官却享受尚书待遇)。
乙丑日,皇帝在定陶下田耕种,体验农事。辛未日,皇帝来到泰山,举行柴祭,把自己的功绩禀告给泰山之神;接着又到了奉高。壬申日,皇帝在汶上的明堂祭祀五帝;丙子日,大赦天下。戊寅日,皇帝前往济南。
三月己丑日,皇帝来到鲁国;庚寅日,在阙里祭祀孔子和他的七十二位弟子,还演奏了黄帝、尧、舜、禹、商、周六个朝代的乐舞,并把孔氏家族中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共六十二人都请来参加。皇帝问孔僖:“今天这场聚会,对你们孔氏家族来说,是不是很光荣啊?”孔僖回答:“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没有不尊重老师、重视道义的。如今陛下屈尊,亲自来到我们这小小的地方,这是陛下在尊崇先师,为自己的圣德增辉。要说光荣,我可不敢当。”皇帝大笑着说:“要不是圣人的子孙,哪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随后就任命孔僖为郎中。
壬辰日,皇帝到东平,想起了已故的东平献王刘苍,就对刘苍的儿子们说:“想念一个人,就会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地方还在,人却没了。”说着眼泪就把衣襟都打湿了。皇帝随后前往献王的陵墓,用猪、牛、羊三牲齐全的太牢之礼进行祭祀,还亲自在神位前叩拜,痛哭一场,尽情表达哀思。
当初东平献王回封国的时候,骠骑将军府的官吏丁牧、周栩因为敬佩献王爱贤下士,舍不得离开,就留在王府里做了几十年大夫,先后侍奉献王祖孙三代。皇帝听说这件事后,把两人都召见了。皇帝既同情他们多年得不到升迁,又想宣扬献王的美德,就把他们都提拔为议郎。
乙未日,皇帝到东阿,向北登上太行山,又来到天井关。夏天四月乙卯日,皇帝回到宫中。庚申日,皇帝到祖庙祭祀祷告。
五月,皇帝把江陵王刘恭改封为六安王。
秋天七月庚子日,皇帝下诏说:“《春秋》很看重‘三正’(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代表不同的历法岁首),也很慎重对待‘三微’(冬至一阳生,天统之正;腊月阴气受阳气感化,地统之正;正月万物萌动,人统之正)。以后修订法律,规定十一月和十二月不能判决囚犯,只在冬初十月判决就行了。”
冬天,南单于派兵和北匈奴的温禺犊王在涿邪山交战,杀了不少敌人,缴获了很多物资,然后凯旋而归。武威太守孟云上书说:“之前北匈奴和我们和亲,可南匈奴又去抢劫他们。北单于觉得汉朝骗了他,正谋划着侵犯边塞。我觉得应该把南匈奴抢来的人口送还,好安抚北单于。”皇帝下令让百官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
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认为不能答应,司徒桓虞和太仆袁安却觉得应该送还。郑弘情绪激动地大声斥责桓虞:“那些说要送还人口的人,都是不忠之臣!”桓虞也生气地呵斥他,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也都气得脸色大变。司隶校尉见状,上书弹劾郑弘等人,郑弘他们只好上交印绶请罪。
皇帝回复说:“大家讨论了这么久,各有各的想法。本来事情就是要通过商议来决定,策略要靠大家共同制定。大家争论时和和气气、有礼有节才好,要是都憋在心里不说话,对朝廷反而不好。你们何必这么自责请罪呢!都把印绶拿回去,继续好好工作!”于是皇帝下诏说:“江河湖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它地势低下。稍微委屈一下,又算得了什么!何况现在我们和匈奴已经确定了君臣关系,他们言辞恭顺,条约明确,还不断派人来进贡,我们怎么能违背信义,让自己落个理亏的名声!命令度辽将军和中郎将庞奋,用双倍的价钱赎回南匈奴抢来的人口,送还给北匈奴;南匈奴杀敌、俘虏敌人,还是按照以前的标准记功行赏。”
元和三年(公元86年)
春天正月丙申日,皇帝到北方巡视;辛丑日,在下田耕种。二月乙丑日,皇帝告诫侍御史和司空说:“现在正是春天,我沿途经过的地方,不许砍伐树木、捕杀动物。车子能绕路就绕路,马匹能解开休息就解开休息,千万别破坏了春天万物生长的好时候。”
戊辰日,皇帝来到中山,出了长城;癸酉日,返程途中到了元氏。三月己卯日,皇帝前往赵国;辛卯日,回到宫中。
太尉郑弘多次向皇帝上书,说侍中窦宪权势太大,话说得十分恳切直白,窦宪因此非常恨他。正巧郑弘上书弹劾窦宪的党羽,尚书张林和洛阳令杨光为官贪婪残暴。奏书送上去后,有个官吏和杨光关系好,就偷偷把这事告诉了杨光,杨光又跑去告诉窦宪。窦宪马上反咬一口,弹劾郑弘作为大臣,却泄露机密。皇帝信以为真,把郑弘狠狠责备了一顿。
夏天四月丙寅日,皇帝收回了郑弘的印绶。郑弘心灰意冷,主动到廷尉那里“自首”,打算坐牢。皇帝又下诏把他放了出来。郑弘趁机上书,请求退休回家,皇帝没同意。后来郑弘病重,又上书谢罪说:“窦宪作恶多端,罪行滔天,天下人都疑惑不解,无论贤能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大家都说‘窦宪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迷惑陛下!当年王氏家族(指西汉王莽家族)专权乱政,最后导致国家灭亡,这样的祸事还历历在目啊’。陛下身为天子,要保住江山万代相传,可要是轻信了奸臣,不考虑国家存亡的大事,那怎么行!我虽然命不久矣,但到死都不会忘记对国家的忠诚。希望陛下能严惩窦宪这个大奸臣,也好让天下百姓和地下冤魂的怨气有个发泄的地方!”皇帝看了奏章,派太医去给郑弘看病,可太医还没到,郑弘就去世了。
皇帝任命大司农宋由为太尉。
司空第五伦因为年老多病,上书请求退休。五月丙子日,皇帝下诏批准,还下令以后一直按二千石官员的俸禄标准供养他,直到他去世。第五伦为官一心为公,坚守节操,上书进言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不模棱两可。他性格朴实诚恳,不擅长花言巧语,在任时一直以清正廉洁着称。有人问他:“您有没有私心啊?”他回答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接受,但后来朝廷选拔官员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想起这个人,不过最后也没任用他。像这样的情况,能说我没有私心吗?”
皇帝任命太仆袁安为司空。
秋天八月乙丑日,皇帝到安邑,参观盐池。九月,皇帝回到宫中。
烧当羌的迷吾又和弟弟号吾,带着各个部落造反。号吾先带着一小队人,偷偷跑到陇西边界捣乱。督烽掾李章带人追击,活捉了号吾,把他押到郡里。号吾求情说:“你杀了我一个人,对羌人来说没什么损失。要是能放我回去,我保证让大家都撤兵,以后再也不侵犯边塞。”陇西太守张纡就把号吾放了。号吾回去后,羌人果然解散,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迷吾也退到黄河以北的归义城。
疏勒王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些兵,回来占据损中,还派使者向班超假投降。班超识破了他的诡计,假装答应。忠只带着少数骑兵来见班超,班超当场把他斩杀,还趁机打败了他的手下。从此,西域南部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
楚王刘英的母亲许太后去世。皇帝下诏重新安葬楚王刘英,还追封他爵位,赐谥号为楚厉侯。
皇帝任命颍川人郭躬担任廷尉。郭躬判决案件、裁定刑罚时,大多秉持怜悯宽恕的原则。他梳理出四十一条量刑较重、可从轻发落的条文,上奏给皇帝,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批准并施行。
鲁国的博士曹褒上书,认为“应当制定典章制度,编写出属于汉朝的礼仪规范”。太常巢堪却觉得“制定礼仪是关乎一代的重大典章,不是曹褒一个人能完成的,不能答应”。皇帝知道这些儒者思想保守,难以和他们一起开创事业,而朝廷的礼仪制度又应该及时确立,于是任命曹褒为侍中。玄武司马班固提议“应该广泛召集众多儒者,共同讨论礼仪制度的得失”。皇帝说:“俗话说‘在路边盖房子,三年都盖不成’。讨论礼仪的人聚在一起,就像在打口水仗,互相质疑,各执一词,根本没法落笔。当年尧创作《大章》之乐,有一个夔就足够了。”
章和元年(公元87年)
春天正月,皇帝召见曹褒,交给他叔孙通编写的十二篇《汉仪》,说道:“这套制度零散简略,很多地方不符合经典,现在你要依据礼法逐条修正,让它能够真正推行。”
护羌校尉傅育想讨伐烧当羌,但考虑到烧当羌刚刚归降,不想大张旗鼓出兵,就招募人去挑衅其他羌人、胡人部落,想引发冲突。结果羌人、胡人不愿配合,反而再次反叛,逃出边塞,重新投靠迷吾。傅育请求征调各郡数万兵力一起攻打羌人。还没等各郡军队集结,三月,傅育就独自率军进发。迷吾得知消息后,带着部落迁徙离开。傅育派三千精锐骑兵拼命追击,夜里追到三兜谷时,因为疏忽大意没有设防,迷吾趁机发动袭击,大败汉军,傅育和八百八十名官兵被杀。等各郡的军队赶到时,羌人已经撤离。皇帝下诏,任命陇西太守张纡为护羌校尉,率领一万士兵驻守临羌。
夏天六月戊辰日,司徒桓虞被免职。癸卯日,朝廷任命司空袁安为司徒,光禄勋任隗为司空。任隗是任光的儿子。
齐王刘晃和弟弟利侯刘刚,还有他们的母亲太姬,相互告状。秋天七月癸卯日,皇帝下诏,把刘晃的爵位贬为芜湖侯,削减刘刚的食邑三千户,收回太姬的玺印绶带。
壬子日,淮阳顷王刘昞去世。
鲜卑族进入匈奴左地,攻打北匈奴,大获全胜,斩杀优留单于后返回。
羌人首领迷吾又联合其他部落侵犯金城塞,张纡派从事、河内人司马防在木乘谷迎战。迷吾战败逃走,通过翻译表示想要投降,张纡接受了。迷吾带着部众来到临羌,张纡大摆宴席,在酒里下毒,埋伏的士兵趁机杀死八百多名羌人首领,还砍下迷吾的头颅,拿到傅育的坟墓前祭奠。随后,张纡又发兵攻打迷吾的残部,斩杀、俘虏数千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与其他部落化解仇怨,通过通婚、交换人质的方式结盟,占据大、小榆谷发动叛乱,势力越来越大,张纡根本无法控制。
壬戌日,皇帝下诏,因为祥瑞不断出现,将年号改为章和。当时,京城和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祥瑞之兆,前前后后有几百上千次,上书进言的人都认为这是国家兴盛的好兆头。只有太尉的属官、平陵人何敞觉得不对劲,他对宋由和袁安说:“祥瑞是因为君主有德行才出现,灾异则是由于政治有问题才发生。如今有怪鸟在宫殿上空飞翔,奇异的草在庭院里生长,这些现象不能不仔细审视!”宋由和袁安听了十分害怕,不敢回应。
八月癸酉日,皇帝到南方巡视。戊子日,驾临梁国;乙未日,月底,来到沛国。
这一天发生了日食。
九月庚子日,皇帝来到彭城。辛亥日,前往寿春,并恢复阜陵侯刘延的阜陵王爵位。己未日,驾临汝阴。冬天十月丙子日,皇帝回到宫中。
北匈奴陷入大乱,屈兰储等五十八个部落、二十八万人,前往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归降汉朝。
曹褒依据旧有的典章制度,融合《五经》《谶记》的内容,编撰了从天子到平民,关于冠礼、婚礼、吉礼、凶礼等完整流程的制度,共一百五十篇,上奏给皇帝。皇帝因为大家对礼仪制度的看法很难统一,所以只是收下了奏疏,没有再让有关部门进行评议审核。
这一年,班超征调于阗等国的军队,总共两万五千人,攻打莎车。龟兹王则征调温宿、姑墨、尉头的军队,集结五万人前去救援。班超召集将校和于阗王商议说:“现在我们兵力少,敌不过对方,不如假装各自撤退。于阗军队从这里向东走,我率领的军队从这里向西返回,到夜里听到鼓声就出发。”同时,班超故意放松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有机会逃跑报信。龟兹王听说后大喜,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在西边拦截班超,温宿王率八千骑兵在东边截击于阗军队。班超得知两路敌军已经出动,秘密召集各部人马整装待发。天刚蒙蒙亮,汉军就疾驰冲向莎车军营。莎车军队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班超率军追击,斩杀五千多人,莎车国被迫投降,龟兹等国的援军也纷纷撤退。从此,班超在西域威名远扬。
章和二年(公元88年)
春天正月,济南王刘康、阜陵王刘延、中山王刘焉来京城朝见。皇帝生性宽厚仁慈,十分看重亲情,所以他的叔父济南王、中山王,每次入朝都备受恩宠。皇帝的各位兄弟也都被留在京城,没有前往封国。此外,皇帝赏赐群臣的财物,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国库都快被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