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后汉异星录 > 第17章 神启疑踪·西陆阴云

第17章 神启疑踪·西陆阴云(1 / 2)

“神启者”的情报逐渐汇总分析。证据指向一个活跃在罗马帝国心脏地带(意大利半岛?)或小亚细亚的神秘力量。其技术特征(组织效率、少量武器残片分析)与华夏道路不同,但同样超越时代。联盟高层高度警惕,加大情报投入,秘密派遣精锐向西渗透。东西方“神启”碰撞的阴影越发浓重。

起:承天殿的阴影

承天殿的穹顶高阔,尚未完全铺设的琉璃藻井间,裸露出冷硬的巨大钢骨梁架。午后的日光被精心计算过的角度引入殿内,在打磨得光可鉴人的黑色玄武岩地面投下几何形的光斑,宛如棋盘,而高踞于九重丹陛之上的御座,便是这棋局的中心。

曹操(林风)端坐其上,玄色十二章纹衮龙袍服吸收了大部分光线,使得他整个人如同沉入墨池的玉玺,只余下冷硬的轮廓和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眸。案头堆积的奏报不再是钱粮赋税、官吏任免,而是来自遥远西陲、经由刚刚贯通不久的寰宇电报主干线,以最高密级传递而来的碎片信息。

“陛下,这是‘影’从亚历山大港加急发回的最新密报。”侍立一旁的心腹内侍将一个巴掌大小、边缘封着火漆的铜管轻轻放在御案上。火漆图案是一个极简的蝉翼阴影。

曹操一言不发,手指灵巧地旋开铜管,取出卷得极细的、近乎透明的莎草纸卷。字迹是貂蝉(柳烟)特有的娟秀中带着锋芒的字体,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

“大秦都(罗马)内,非止烈焰。月前,波斯溃兵携残兵数百遁入叙利亚边境,遭遇不明武装伏击。战场未留活口,现场除传统兵器痕迹,更见此物残骸——形似短杖,中空,精铁所铸,内壁焦灼如雷击,其碎片锋利异常,非已知任何锻造法可成。残片三,附海商密船送达。另,其军组织严密,进退如尺规,似有‘眼’预知战场。疑‘神启之目’,已非初视东方。‘影’已循迹西去,入渊更深。珍重。”

随密报卷在一起的,是三块用油纸包裹的、约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碎片。曹操捏起其中一片,对着光柱仔细观察。碎片呈扭曲撕裂状,边缘薄如蝉翼,闪烁着一种奇异的、近乎幽蓝的冷光。触手冰凉,密度远超寻常精铁。内壁果然残留着高温熔融又急速冷却后特有的波纹状焦痕和细微气泡孔洞。

“非烈焰…雷击?”曹操低声自语,指尖在碎片冰凉的表面上摩挲,思维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瞬间调取了所有关于罗马“希腊火”的情报。那是一种可怕的液态燃烧武器,但眼前这个……指向完全不同。它更像一种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的器械,一种……武器化的闪电?

“传工部尚书诸葛亮、太史令张衡(或类似科技情报负责人)、蔡琰博士,即刻入承天殿议事。封锁消息,走西侧暗道。”曹操的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

他微微抬眼,目光穿透巨大的殿门,投向长安城鳞次栉比的、融合了古老飞檐与蒸汽塔楼的轮廓线。这座由他和他的“同类们”以超越时代的意志与科技强行拔地而起的新都,如同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刚刚舒展筋骨,宣告了对这个时空的主权。然而,貂蝉这道来自万里之外的密报,却像一道冰冷的墨线,在“寰宇帝国”冉冉升起的煌煌日轮边缘,悄然描摹出一片不祥的阴影。

西方,并非只有腐朽衰落的帝国和待宰的羔羊。

承:格物院的微光

承天殿西侧,一条幽深的、仅容两人并肩而行的石梯向下延伸。壁上每隔数丈才有一盏长明油灯,光线昏暗,空气里弥漫着石壁的湿冷和新刷桐油的味道。这条“暗道”是新都建造时预留的应急通道之一,此刻成了传递绝密信息的捷径。

不多时,诸葛亮、一位身着深青色官袍的老者(司掌天工院格物分院)、以及蔡琰(苏清)的身影出现在幽暗的通道尽头,被内侍引至承天殿后一处不起眼的偏殿。殿内陈设极简,仅有一张巨大的紫檀木桌和几把椅子,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标注着帝国疆域和电报主干线节点的寰宇舆图。曹操已在此等候。

没有多余的寒暄,曹操直接将那三块金属碎片和貂蝉密报的誊抄件推到桌案中央。

“孔明,张院判(老者),蔡博士,看看这个。亚历山大港,貂蝉所获。”

诸葛亮立刻拿起碎片,眉头微蹙,指尖在碎片边缘和焦灼的内壁仔细摩挲感受,又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囊中取出一个镶嵌水晶镜片的放大镜片,凑近了仔细观察其结构纹理。那位张院判则小心翼翼地拿起誊抄的密报,反复阅读,面色凝重。蔡琰(苏清)则拿起另一片碎片,对着从高窗透入的微光转动着角度,试图从它的光泽和质感中寻找线索。

沉默持续了约半盏茶的时间,只有金属碎片在指尖转动、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偏殿内回响。诸葛亮首先放下放大镜片,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

“陛下,此物…非同小可。其材质绝非凡铁,更非灌钢、百炼钢之属。其色幽蓝带乌,坚逾精钢,韧度亦惊人之高(从扭曲撕裂而非断裂推断)。观其内壁焦痕,非寻常炉火煅烧所致,更像是…瞬间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由内向外的巨大能量爆发,如同…雷霆在密闭管腔中炸裂。其制造之法,闻所未闻。”

张院判放下誊抄件,接口道,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诸葛尚书所言极是!陛下请看密报描述,‘形似短杖,中空…其碎片锋利异常’。此物恐非兵刃,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发射器具之关键部件!它必须以某种方式,将一种狂暴的能量(或弹丸)约束在管状通道内,瞬间激发,射向目标!其威力…恐怕远超我军最新锐的后装燧发枪,甚至…能与小口径臼炮相比!”他顿了顿,手指在密报上一点,“战场未留活口…这不仅是武器之利,更是其组织效率之可怕体现!‘进退如尺规’、‘似有眼预知战场’…这绝非寻常强军,其调度协调、战场感知,皆非常理可度!”

蔡琰(苏清)放下碎片,她的目光穿透眼前的实物,仿佛在历史的迷雾中搜寻相似的痕迹:“陛下,二位大人。此物之技,与我等所推动的以蒸汽、机械为基础,层层演进之路径,截然不同。它更…直接。仿佛跳过了我们正在经历的‘积累’阶段,直指某种力量的根源与控制之秘钥。”她拿起誊抄件,指着‘神启之目’四个字,“‘神启’之名,其意昭然。若罗马核心真有此等组织,他们获取力量的‘源头’与‘方式’,恐怕与我们差异极大。这不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道路的碰撞。”

“关键点。”曹操(林风)的声音低沉,如同金属摩擦,“其一,武器形态与能量运用方式不同。其二,战场组织与信息感知效率极高。其三,目标明确,对我方潜在威胁高度警觉(‘已非初视东方’)。其四,隐匿性极强。其五,地点,指向罗马核心腹地(叙利亚行省靠近安条克或小亚细亚)。”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寰宇舆图前,手指精确地戳在亚历山大港的位置,然后缓缓向西、向北移动,越过地中海,最终点在了罗马城和安条克城的位置上。指尖停顿之处,仿佛凝聚着无形的压力。

“通知天工院格物分院,代号‘破晓’。成立最高机密专项组,由孔明亲自主持,张院判全力协助。唯一任务:不惜代价,解析此碎片!材质成分、可能的作用原理、制造工艺线索…任何蛛丝马迹!调用一切资源,启用最高权限数据库(指整理出的先秦至两汉格物典籍及近年研究成果汇编)比对。此物,是我们窥探‘神启者’技术底牌的唯一窗口。”

“诺!”诸葛亮与张院判肃然领命。

“蔡博士,”曹操转向蔡琰,“你负责牵头‘天听’(情报分析核心小组代号),整合所有与西方相关的信息源:貂蝉的‘影’线、南洋公司海商带回的流言、与罗马埃及行省贸易站接触的官方\/非官方记录、甚至…被俘的波斯贵族口中关于其宿敌罗马的轶闻。所有信息,无论巨细,交叉验证,建立关联模型。重点:搜寻关于罗马内部异常人事变动、科技奇闻、秘密结社、特殊崇拜、以及…‘天眼’、‘先知’、‘火杖’等关键词的一切线索。我要知道,这‘神启之目’,究竟是谁的眼睛,又在为谁而视!”

“臣妾领命。”蔡琰(苏清)深深一礼,眼中闪烁着属于历史学者解谜的光芒,更带着守护新帝国的责任感。

“另,密令海军都督周瑜、安西都护府都督(如夏侯惇或指定将领):”曹操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冰冷的杀气,目光投向地图上里海西岸和高加索山脉的方向,“启动‘西风’计划。各自挑选最精锐、忠诚、通晓西土语言风俗的军官与士卒,化整为零,或伪装成商队护卫、朝圣者、工匠、奴隶,或利用我方控制的波斯残部及安息(帕提亚)边缘势力作掩护,分批次、多路线,向西渗透!渗透目标区域:叙利亚行省、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乃至…意大利半岛核心地带!主要任务:建立秘密情报点,观察罗马核心区动态,搜寻任何‘神启者’及其技术产物的直接踪迹!最高原则:隐匿第一,生存第二,获取情报第三!非万不得已,绝不动武,更不可暴露身份!此行动代号为‘光尘’,意为微末之光,散入尘埃,伺机燎原。”

“光尘…”诸葛亮低声重复,眼中精光一闪,“如星火潜行,遍布敌境…陛下此名,甚妙。”

命令被迅速记录、加密,通过专用电报线路瞬间飞向建康海军都督府和遥远的疏勒城安西都护府。一场围绕着西方神秘“神启者”的、无声的科技解析与情报渗透战役,在寰宇帝国的心脏和边疆,同时拉开了帷幕。

转:深渊之眼与棋局之手

长安城南,天工院深处,一座守卫森严、外墙无窗的巨大石质建筑内。这便是代号“破晓”的专项研究核心区域。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臭氧、融熔金属和化学药剂混合的奇特气味。巨大的蒸汽动力驱动的锻锤在远处发出沉闷的轰鸣,为这里的精密研究提供着澎湃动力。

三块幽蓝的金属碎片被放置在特制的、衬着黑色天鹅绒的青铜托盘里,置于房间中央一张巨大的石台上。强光透过精心打磨的水晶透镜聚焦其上,旁边围绕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测量仪器:精密的青铜卡尺、用于测量微小硬度的金刚石压头装置、还有连接着复杂黄铜管线和压力表的耐高温高压密闭反应釜。

诸葛亮亲自坐镇,张院判与数十名天工院最顶尖的格物学家、冶金师、化学师(此时应称“丹鼎师”或“金石师”)日夜轮班,如同面对一个来自天外的谜题。初步的物理测试结果令人心惊:极高的硬度(金刚石刻划仅留浅痕)、惊人的韧性(强力扭曲后仍保持一定强度而不碎裂)、远高于铁的密度、以及某种特殊的色泽与反光特性。化学测试则更为艰难,强酸强碱只能在其表面留下极其缓慢的腐蚀痕迹。

“诸葛尚书,此物…绝非人间凡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冶金师声音发颤,“其冶炼之法,必是秘传中的秘传,且需难以想象的高温与特殊炉氛!我等以焦炭鼓风炉重构先秦‘百炼钢’之法,所得之物已称神兵,然在此物面前,脆若陶瓦!”

“不止于此。”另一位专注于“金石反应”的丹鼎师指着密闭反应釜上剧烈波动的压力表,“碎片在‘七情散’(强酸混合液)与‘纯阳真火’(通入高压蒸汽加热)共同作用下,竟有微弱‘自振’!釜内压力异常升高,似有能量从其内部被激发…这…这简直像是传说中的‘金石自焚’之理,却又可控地束缚于内!”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被严密保护的院落——“天听”情报分析中枢。这里的气氛与格物院的炽热探究截然不同,是一种近乎冰点的沉静与高速的信息流淌。巨大的房间内,四面墙壁几乎被各类资料覆盖:密密麻麻标注的地图、写满信息的莎草纸和竹简卷轴、经由电报传来的短讯纸条、甚至还有描绘着异域人物风情的画稿。数十名训练有素的分析员如同精密的齿轮,在蔡琰(苏清)的统筹下,将海量碎片信息分类、归档、对比、串连。

“博士,亚历山大港贸易站密报:罗马元老院近期异常平静,但埃及行省总督府与罗马本都的官方信使往来频率,较上月激增三倍,且多走海路快船,规避常规驿站。”

“博士,三日前抵达长安的波斯流亡大贵族密呈:其家族在泰西封陷落前,曾重金贿赂一位罗马派驻叙利亚的军团财务官,获知一个流言——罗马皇帝卡拉卡拉近卫军团中,独立出一支不足百人的‘密涅瓦之指’(密涅瓦为罗马智慧与战术女神),直属皇帝本人,装备奇异,行踪诡秘,常驻罗马城郊一处名为‘潘多拉之匣’的废弃矿山。”

“博士,南洋公司‘海豚号’船长口述记录:其船在克里特岛补给时,听闻当地酒馆传言,西西里岛火山(埃特纳)附近常有奇异蓝光闪烁,被渔民视为海神之怒,但亦有胆大者称看到‘铁鸟’(?)状黑影掠过火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