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关于“持心前行”的坚定表态,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基地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信任危机并未完全消除,但那种坦诚布公的氛围,反而让核心团队的关系更加紧密。雷厉代表高层正式表态,将继续无条件支持莫非及其团队,同时加紧对“钥石”及“神医系统”来源的调查。
接下来的日子,基地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目标直指南极,那片被冰雪覆盖、环境极端、却又隐藏着最终秘密的大陆。
体能训练场上,“藤猿”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吭哧吭哧地在模拟冰雪环境中进行障碍跑,嘴里不停念叨:“这南极的风……怎么比长白山的还邪乎……感觉骨头缝里都灌冰碴子了……”
旁边同样在训练的“百灵”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少废话!赶紧适应!到了南极可没地方让你烤火!”她虽然嘴上不饶人,却悄悄调整了自己的训练节奏,尽量和“藤猿”保持一致,方便随时照应这个总爱闯祸的家伙。
“山魈”的训练则更加沉默和高效。他不仅适应极寒环境,还在“工匠”的指导下,学习操作各种为南极特制的装备——雪地摩托、冰层探测仪、以及加装了破冰和能量防御模块的新型突击艇。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将每一件装备都变成自己身体的延伸。
林涵玥和苏晚晴则泡在医疗实验室和资料库里。林涵玥结合“青囊之心”与极地医学知识,优化急救方案,研制抗冻伤和抵御精神侵蚀的特效药。苏晚晴则疯狂恶补南极地理、气候、科考史,以及所有关于那个最终坐标(位于东南极冰盖下的“极光盆地”)的已知和未知信息。两位女性展现出的专业与坚韧,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这天,基地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追思会,悼念在公海行动中牺牲的“猎鹰”及其队员。没有过多的仪式,只有沉默的哀悼和分享逝者生前的点滴。
轮到“灰熊”发言时,这个壮硕的毛子硬汉眼眶泛红,他拿出一枚“猎鹰”生前最爱用的、刻着鹰头徽记的Zippo打火机(在深潜器个人物品柜中找到的),声音沙哑:
“这混蛋……总说我的伏特加是工业酒精……下次见面,我一定……一定让他尝尝真正的西伯利亚烈火……”
他说不下去了,默默将打火机放在纪念台上。
这真挚的情感流露,让在场许多人都湿了眼眶。悲伤化为了力量,复仇的火焰在心底默默燃烧,但更重要的,是延续逝者守护世界的遗志。
会后,陈上校将一份刚破译的、来自“猎鹰”小队深潜器黑匣子的最后数据片段交给了莫非。数据显示,在最后时刻,“猎鹰”并非盲目冲锋,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巨眼”能量场的一个极其短暂的周期性波动弱点,才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自杀式攻击,为队友创造了机会。
“他不仅是战士,更是一名敏锐的观察者。”陈上校沉声道,“他用生命换来的这个数据,对我们理解那种能量场的特性,至关重要。”
握着这份沉甸甸的数据,莫非心中对“猎鹰”的敬意更深,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这些并肩作战的同伴,无论是生是死,都是他力量的一部分。
夜晚,莫非独自在静室中,再次沉浸于“青囊秘境”。这一次,他不再执着于追问钥石和系统的来源,而是将全部心神,都投入到对“青囊之心”的深化理解上。
他回顾着每一次运用“青囊之心”的经历——安抚受创的精神,偏转混乱的能量,甚至在最后关头“刺入”那混乱空间。他意识到,“青囊之心”的本质,或许并非创造或毁灭,而是理解、包容与引导。是医者对生命的敬畏,是守护者对家园的热爱,是面对未知时依旧保持的本心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