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卖活动当天,社区广场上人头攒动,各个公益摊位前都围满了人。“绿韵微光”的摊位被布置得格外温馨:竹编灯笼挂在摊位上方,羌绣桌布铺在桌面上,孩子们的作品整齐排列,糯米和黑豹戴着保暖项圈,乖乖地趴在摊位旁,引得不少人驻足。
“快来看看呀,这些都是特殊儿童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所得款项会全部捐赠给山区留守儿童!”沈亦舟拿着宣传展板,热情地向路人介绍。孩子们也鼓起勇气,主动推销自己的作品:“阿姨,这个竹编保温杯套是我编的,很保暖哦!”“叔叔,买一张明信片吧,背面有我的祝福。”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走过来,被小宇的羌绣围巾吸引:“这条围巾真漂亮,是你绣的吗?”“是的,”小宇点点头,“我绣了很久,希望能给山区的小朋友买过冬的衣服。”年轻妈妈感动地说:“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买两条,一条自己用,一条送给朋友。”
一位老爷爷看到乐乐的竹编作品,忍不住赞叹:“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做竹编了,这个小朋友真厉害!”他一口气买了三个竹编挂饰:“我要送给我的孙子孙女,让他们也学习这种传统手艺,感受爱心传递。”
朵朵的剪纸书签和明信片最受欢迎,不少小朋友都拉着家长来购买。“这个书签好可爱,我要这个小鸟图案的!”一个小女孩说。朵朵笑着递给她:“希望你喜欢,这是我送给你的祝福。”
苏医生则在摊位旁为路人讲解“绿韵微光”的公益故事,当大家听到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和非遗传承的努力后,纷纷慷慨解囊,不少人甚至没有拿作品,直接捐款:“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我们也要尽一份力。”
“系统提示:记录到‘爱心涌动’温暖瞬间——陌生人的善意汇聚成暖流,公益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幸福旁白:善良是会传染的,当我们愿意为陌生人付出时,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温暖。”
沈亦舟的相机不停闪烁,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孩子们主动推销作品的勇敢模样、路人慷慨解囊的善良身影、大家一起打包作品的忙碌场景。糯米和黑豹也成了“网红”,不少人都来和它们合影,顺便购买作品,为公益助力。
圆满收官:收获与成长并存
夕阳西下,义卖活动圆满结束。大家清点着款项,脸上满是喜悦:“一共卖了8650元!”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预期,孩子们欢呼着跳起来:“太好了!山区的小朋友可以买很多过冬的衣服和文具了!”
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来到摊位前,接过捐款,感动地说:“谢谢‘绿韵微光’的家人们,你们用非遗作品传递爱心,既帮助了山区留守儿童,又推广了传统文化,真是一举两得。我们会把款项的使用情况及时向你们反馈。”
返程的路上,孩子们累得靠在座椅上,却依旧兴奋地讨论着义卖现场的趣事。“我今天卖了5个保温杯套!”乐乐骄傲地说。“我卖了3条围巾呢!”小宇也不甘示弱。朵朵笑着说:“我的书签都卖完了,下次我要做更多!”
陈曦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脸庞,心中满是欣慰:“今天大家不仅为山区小朋友筹集了善款,更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勇敢、沟通和付出,这就是公益的意义。”
苏医生点头附和:“是啊,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腼腆,到后来主动推销作品,这种成长比筹集到的款项更珍贵。”
林砚舟说:“以后我们可以多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价值,传递更多温暖。”
沈亦舟翻看着今天拍的照片和视频:“这些都是最珍贵的回忆,我会把它们整理好,存进‘时光相册’里,让大家永远记得这个充满爱心的日子。”
“系统提示:今日‘公益之行’幸福记录完成。幸福总结:公益的温暖,不在于捐款的多少,而在于参与的真诚;成长的意义,不在于收获的大小,而在于付出的勇气。当非遗遇上公益,当爱心跨越距离,平凡的日子也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愿这份公益之心永远延续,愿温暖与善意永远传递,照亮更多人的前路。”
回到“绿韵微光”,大家把义卖所得的款项明细认真记录下来,贴在庭院的公告栏上。孩子们围在公告栏前,看着上面的数字,脸上满是自豪。幸福树的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的爱心点赞。
陈曦四人并肩站在庭院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圆满与坚定。他们知道,这场公益义卖不是结束,而是“绿韵微光”公益之路的新起点。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孩子们参与更多公益活动,用非遗传承传递爱心,用陪伴与付出温暖更多人,让公益的微光汇聚成河,照亮更远的远方。而系统,将永远陪伴在侧,记录下每一次公益之行的感动与成长,让这份温暖与善意,在岁月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