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又见毒计(1 / 2)

八宝河从祁连山而来,如同一条闪亮绸带,在阿柔草原上蜿蜒铺展,波光粼粼。

河水在此处拐了一个慵懒的弯,水流变得平缓,形成一片理想的饮马滩涂,滋养着两岸极其丰美的牧草。

紫花苜蓿一片连着一片,花序在夏末的微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燕麦草则长及马膝,绿浪翻滚,叶片肥厚,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这是一处天赐的休憩之地,足以让任何长途跋涉的军队为之驻足。

吕嬛勒马立于一处地势稍高的坡顶,唇角勾笑,看似平静地眺望河湾,眼眸深处却闪烁着运算的光芒。

脑海中的地图正在全速运转,精确标注出山川河流、距离方位。

匈奴王呼延浑主力的进军路线,已经被她看得一清二楚。

而且,系统的路径推算与她的军事直觉完全吻合。

匈奴人经过半日急行,人困马乏,携带的肉干奶食也需要就水吞服,绝无可能错过这处绝佳的休整地。

一切,都在她的算计之中。

吕嬛心底很是藐视匈奴人,但这不代表她就轻视其战斗力。

昔日的汉武大帝耗尽国力才把匈奴击败,然而经过百来年的繁衍恢复,这帮北方强盗即便战力有所减退,但狼性尚在,吕嬛不得不小心应付。

在战术安排上,她也是无所不用其极,若是能够使用阴谋诡计,她绝不会去硬刚。

“时辰到了,开始吧。”

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达到坡下每一位将士耳中。

身旁的掌旗官立刻挥动信号旗。

坡下,一幅奇异而“壮观”的景象随即上演。

数百名原本应该执弓握刀的关中铁骑精锐,此刻却暂时放下了环首刀和强弩。

他们人手一把用马鬃粗糙捆扎成的毛刷,各自拎着散发出古怪气味的木桶,两人一组,将桶中浑浊的深褐色汁液,小心而地涂抹在那些肥嫩欲滴的苜蓿叶和燕麦草上。

士卒们的动作略显笨拙却又异常专注,只因桶里面这些浑水,乃是巴豆汁。

“动作都快着点!重点照顾那些马儿容易啃到的地方!”

张先来回巡视,声音洪亮地吆喝着,“这可是都督亲自调配的‘秘制调料’,金贵着呢,可别浪费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气味,混杂着青草的清香。

士兵们一边干活,一边忍不住低声交谈。

“我说,这玩意儿真管用?抹草上,马吃了就能窜稀?”

一个年轻士兵揉了揉鼻子,瓮声瓮气地问旁边的老兵。

老兵头也不抬,熟练地挥舞着毛刷:“都督说的还能有假?听说在关中试验过,那效果...啧啧,堪称一泻千里!三天缓不过劲来,比咱们的弩箭还狠!”

“可这活儿...咋感觉比打仗还别扭?”年轻士兵看着手中沾满粘稠汁液的毛刷,表情纠结,“总觉得有点...胜之不武?”

“呸!”老兵啐了一口,“跟匈奴崽子讲什么武不武的?你忘了他们是怎么劫掠边民,怎么强抢民女的?能用药放倒,少死几个弟兄,那就是大功一件!你小子,再妇人之仁我就揍你!”

年轻士兵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多言,埋头继续“刷草大业”。

将士们事先得到严令:动作要轻、要快,既要让汁液充分附着在草叶表面,形成不易察觉的液膜,又不能明显损伤牧草的新鲜外貌,以免引起匈奴人警觉。

在阳光的烘晒下,青草的芬芳与巴豆汁的苦涩怪味混合在一起,偶尔有战马好奇地想凑过去啃食,立刻被主人严厉地拽开,低声呵斥。

吕嬛站在稍高处的坡地上,双手抱胸,面无表情地看着这壮观的场面。

她身边站着赵云和姜囧,两人神色各异。

赵云眉头微蹙,显然对这种非正面的手段有些不适,但并未出声反对。

姜囧则是一脸叹服,低声道:“都督此计甚妙,不费一兵一卒,先废其战马,匈奴骑兵战力便去大半。”

吕嬛微微一笑,语气毫无波澜,“杀匈奴嘛,用什么手段都不为过,只是苦了这些马儿,平白遭此无妄之灾。”

她心中确实毫无负担。

在她看来,战争的目的就是胜利,就是尽可能减少己方伤亡。

至于手段是否光明正大...

那是胜利者才有资格考虑的问题。

对付匈奴这种以劫掠为生的敌人,用巴豆汁已经是相当“环保”的选择了。

何况,以汉人史官那惜字如金的抠唆模样,描绘她的此次西征,怕是只有一句话:建安五年夏,嬛破匈奴残部于祁连山下。